簡彩玲
【摘要】“如何轉化后進生?”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個時刻困擾著教師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嘗試從情感的角度去解決問題,無論是寬厚接納、善意關愛,還是真誠幫助、家校合作,都是從情感上去打動學生。教育本身是一種心靈的喚醒,走進學生的內心,守望學生的成長,我們在轉化后進生的路上是充滿希望的。
【關鍵詞】小學;后進生;接納;寬厚;關愛;實際性幫助;合作;守望
后進生轉化問題是困擾教師的主要問題,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更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那么,作為班主任應該怎樣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呢?
一、帶著“仁”的寬厚去接納他們
教育是一種生命的相遇,也許遇見的不一定是美麗的風景,卻能激蕩彼此的生命。筆者在班主任這個崗位上工作29年,接觸過各類的后進生,說句心里話,他們給班級管理和常規(guī)教學帶來的阻力可不少,不容忽視,需要班主任經常操心、費勁。每次在處理后進生的問題上筆者都會投入不少的時間,無論是好言相勸,還是批評懲罰,最后可能吃力不討好。記得初入教師隊伍的前幾年,曾經有些日子,筆者一想起班里那幾個后進生,就皺眉、郁悶,有時還茶飯不思,現(xiàn)實的艱辛,使筆者非常苦惱。在這種情況下,筆者的指導教師林老師看出了筆者的心思,她對筆者說:“教育是很容易令人靈魂結繭的工作,對于一些后進生,你首先要學會接納他們,就像接納你自己的缺點一樣,有的孩子是很不幸的,他需要有個人去愛……”這番沉甸甸的話觸動了筆者心底的那根弦,“接納”這個詞從此在筆者的心里生根。是的,如果你連一個有缺點的學生都無法接納,那談什么教育呢?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學生,而學生的差異是很大的,除了他們本身的性格差異外,他們家庭條件不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同,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遵循“犯錯——成長——犯錯——成長”這個規(guī)律的,而后進生犯錯的頻率更高,教師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接受他們的不足,結合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去工作。所以,我們的教育應該先允許學生“犯錯”,學會去接納學生。心懷寬厚,接納自己所遇到的后進生,接納他們身上的優(yōu)、缺點,接下來的工作才會做得更有意義。
二、帶著“善”的情懷去關愛他們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了接納,還要用愛去滋潤后進生,沒有愛的情懷肯定會走進“死胡同”,身心疲憊。每當筆者身心疲憊的時候,就會捫心自問:“我對學生付出究竟是出于獲得一份養(yǎng)家糊口的報酬還是真正由衷地熱愛學生?”筆者身邊的后進生,他們比其他學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注,他們也渴望被教師重視,更需要教師的愛來滋養(yǎng)。一個真正的師者,應該是愛的使者。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以善的情懷去關愛他們呢?
首先,在生活中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記得筆者曾教過的一個學生,他性格內向,學習成績跟不上,紀律松散,最頭疼的是誰要是不小心惹上了他,他就會生悶氣,還會沖出教室外在校園找個角落躲藏起來不上課。筆者通過了解,這個學生自父母離婚后,從小學一、二年級就已經是這種狀態(tài),以前的班主任對他好過、兇過,但也沒有效果。筆者很同情這個學生,父母的分開對孩子是一個傷害。筆者決定接納這個學生身上的缺點,并且要想辦法讓他覺得教師在乎他、關心他、愛護他,沒有鄙棄他。平時,他留在學校里有沒有吃飯、文具夠不夠用、有沒有被人欺負……都是筆者關注的焦點。在他生日的那天,筆者訂了個生日蛋糕,并播放視頻(視頻是提前錄好,內容是班上每個同學對他說的真心話)。那天,筆者看到他的眼里閃著淚光,筆者知道那一刻他的內心是感到無比溫暖的。也許在平時的教育中千言萬語都比不上教師一個實際的行動能感化一個學生。師愛如無聲的細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學生的心靈。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特別是對心靈上有過創(chuàng)傷的后進生給予真摯的關心、體貼,才能從心靈上接近這個學生,才能有機會幫助其解除身心的痛苦,使其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改變落后狀態(tài),趕上先進。
其次,尊重和信任他們。后進生無非是消極、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但學習狀況再不理想的學生也有積極的因素,他也是一個人,也應該獲得別人的尊重。因此,我們要像尊重優(yōu)等生一樣去尊重他們,要像信任一個優(yōu)等生一樣去信任他們,做他們的良師益友。魏書生說過:“后進生不缺批評,不缺訓斥,而缺的是鼓勵、表揚和感化。”因此,他號召全校教師對后進生要“以柔克剛”,用精神和物質力量感化后進生,讓后進生得到尊重、理解、幫助和關懷。后進生在心靈上雖然受到了創(chuàng)傷,但是他們仍然向往著美好的未來,他們通過努力而取得的成績,希望得到同學的認可、教師的理解。盡管這種心理需要有時是微弱的,但它確實是向好的方面轉化的動力。
最后,還要有耐心,打好反復持久戰(zhàn)。后進生思想覺悟比優(yōu)秀學生有一定的差距,他們的認識能力較低,思想基礎不牢,容易出現(xiàn)反復,教育不是一勞永逸的,這是一件非常考驗班主任耐心的事情。《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小時候第一天進巴學園,校長小林先生耐心地聽她這個被別的學校退學的學生說了四個小時的話,在后面的求學生涯中更是不停地重復對她說:“你真是一個好學生。”這讓作者感動、慶幸、感恩、也受用一生。小林校長的方法和耐心使筆者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師愛。在接近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筆者對班上的后進生也曾有過手足無措的時候,這群特殊學生讓筆者甚至懷疑自己積攢了二十幾年的班主任管理經驗,幸好有小林校長的指引,使筆者總能得到適當的自我調整,相信師愛的偉大神力,從而走出失落,重獲精神的動力。在筆者的耐心教育下,有的后進生重新燃起希望之光,給了筆者莫大的欣慰,使筆者看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價值。這些年來,筆者忘不了一些學生因為經受了家庭的變故而日漸消沉的樣子,然而筆者的耐心交談促使他們重新煥發(fā)光彩;忘不了一些學生因為違反紀律而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狀態(tài),筆者的寬容耐心使他們受寵若驚的表情;也忘不了一些學生因成績而自卑時,筆者日復一日地鼓勵,告訴他們要做生活強者的動人畫面。扭轉后進生的狀態(tài)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永遠在路上。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多次諄諄告誡教育者:“每個孩子都有‘成為一個好人的愿望。如何點燃這愿望的火花,并讓它長久“不熄”?——是老師的愛。”愛是教育的起點,是教育的真諦,是教育的靈魂,是人文精神綻開的花朵。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之不能沒有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會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人格的形成、人生道路的轉變,甚至影響他的一生。
三、帶著真心,用實際性幫助去轉化他們
要轉化一個后進生,教師跟他交往時,就要給他真摯的愛和真誠的鼓勵,才會減少無意中傷害他們自尊心的幾率,一切緣于責任式或象征性的關懷和鼓勵都是作用不大的。要真正轉化一個后進生除了要抓準他的閃光點對他充滿真誠的期待之外,最關鍵的還是要實實在在地幫助他解決實際問題,將幫助落到實處,一絲不茍。筆者曾教過一位很特殊的后進生,他除了數學外其它各科成績都掛了“紅燈”,他的數學成績很好,但每位科任教師上完課都投訴他的紀律差,連數學教師也不例外。筆者認真分析了他的情況,他數學成績優(yōu)秀說明他天資聰穎,但為什么會那么不求上進呢?原來是從小他父母對他要求很高,過多的挑剔使他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成績下降以及父母的懲罰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筆者對這個學生疼惜不已,多么好的一棵苗子,卻沒有得到春風細雨的呵護。筆者決定用師愛的力量去改變他。筆者謹記班主任的角色就是幫助學生在班級環(huán)境中不斷認識自我,認識自己與外界各種人與事的關系,并進行自我行為的調整和自我角色的積極塑造。筆者首先激勵他參加每學期的校際數學競賽,得到的榮譽使他快速建立起自信,接著,還在班上為他謀得“立足之地”,讓他做數學科代表,還指定讓他專門幫助兩位數學落后的學生。當然,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改變他父母的觀念,筆者跟他父母交流了自己的育兒心得,還送了對方一本《孩子,你慢慢來》,這可是筆者奉為育兒寶典之一的珍藏。筆者希望能用這本書,彌補他們親子之間的裂痕。這些實際性的幫助,最后使筆者看到了可喜的結果。
筆者讀過兒童文學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先生的一書——《上學的煩惱》,書里的道理使筆者銘記至今:任何一個“壞學生”都有值得肯定之處,都有不為教師所知的脆弱的一面,也許他的“壞”只是一時的“壞”。讓我們共勉吧。
四、家校合作,共同守望
一個后進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與學校的教育也有關,但通過筆者的調查,影響因素最大的還是家庭的教育。不少家長由于各種原因對學生疏于管理,認為教育是學校與教師的責任,或者管教學生的方式不適合,以至將學生向反方向推,并且漸走漸遠。但無論怎樣,要把一個學生從偏離的軌道拉回來,單靠學校教師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而發(fā)揮家校合作,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有少數家長一旦遇到學生出了問題,在不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馬上責怪學校和教師,甚至還當著學生的面說教師的不是,使班主任的教育功虧一簣。有些學生喜歡在家長面前歪曲事實,有些家長在不了解教師的情況下,會更信任學生的說法。所以,在教育后進生這個問題上,筆者認為,班主任應該引導家長與教師一起攜手,有效地去解決問題,共同守望學生的成長。第一,班主任要引導家長重視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養(yǎng)成。學校教育是有一定之規(guī)的,作為家長,自己的孩子已經偏離了規(guī)則之外,就要積極去了解學校的教育規(guī)則,與教師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在這一點上,班主任的引導格外重要;第二,班主任要引導家長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養(yǎng)成。農村學校,有的家長長期在外打工,有的迫于生計沒有足夠的時間照顧教育學生,有的子女較多,沒有公平對待孩子,造成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還有的是各個學生家庭背景實力懸殊,造成自卑心理等,種種的問題導致學生個性發(fā)展出現(xiàn)障礙,產生了特殊學生。要幫助這樣的學生,筆者必須要與他們的父母共同合作,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小學的學生,正是觀念開始形成的時候,家長除了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條件外,更要格外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關注學生的精神生活。這一點,班主任不僅自己要重視,更要善于在家校共育中引導家長去關注、關心,才能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守望他們的成長。
德國哲學家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轉化后進生是一項復雜又長期的工作,是一項喚醒靈魂的工作,教師要有決心、信心、愛心、耐心,并堅持不懈,還要因材施教,采取多方面的得力措施,才會獲得豐厚的回報,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漓江出版社,2008.
[2]魏書生.家教漫談[M].漓江出版社,1996.
[3]李竹平.例談班級管理與學生個體性成長的關系[J].師道,2020(2):50-51.
[4]田永蕾.遲來的歉意[J].師道,2020(2):48-49.
[5]邵德華.尊重和理解才能教育好后進生[OL].https://www.ruiwen.com/news/753.htm.
[6]杜海霞.關注后進生的成長,尊重后進生的人格[OL].https://www.xzbu.com/9/view-1002494.htm.
責任編輯? 胡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