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曉煉
【摘 要】目的:研究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對產婦產時認知能力以及分娩結局的影響效果。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單胎初產婦患者為例,將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原則,隨機分為兩組,分為對照組(n =60)和觀察組(n =60),對照組患者通過常規孕晚期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通過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對兩組產婦患者的分娩認知指標(分娩知識掌握評分、分娩態度評分、HAMA(焦慮評分)、HAMD(抑郁評分))、圍產期指標(產程時間、產時應對行為評分、產后出血量、Apgar評分)、不良分娩結局(產后出血、感染、新生兒窒息)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分娩知識掌握評分、分娩態度評分、HAMA、HAMD分別為:(18.34±2.21)分、(45.42±2.84)分、(10.34±2.67)分、(12.06±4.61)分,對照組患者的分娩知識掌握評分、分娩態度評分、HAMA、HAMD分別為:(12.26±6.31)分、(30.56±5.16)分、(15.46±2.52)分、(18.42±4.7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產程時間、產時應對行為評分、產后出血量、Apgar評分分別為:(10.26±1.71)h、(31.02±3.16)分、(163.24±64.27)ml、(9.51±0.16)分,對照組患者的產程時間、產時應對行為評分、產后出血量、Apgar評分分別為:(12.34±1.32)h、(21.62±3.05)分、(220.15±62.07)ml、(8.85±0.4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分娩結局率為10.0%(6/60),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分娩結局率為26.7%(16/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產婦產時采用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升產婦的認知能力,改善圍產期指標,降低不良分娩結局率,影響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初產婦;產時認知能力;分娩結局;影響效果
孕晚期是指孕婦在28周到分娩結束之間的妊娠期,整個懷孕期間,孕晚期的孕婦的心理變化是相對頻繁以及復雜的,且孕婦會產生較大的壓力,不良心理會對產婦的分娩進程以及分娩結局造成嚴重的影響,從而引發不良分娩結局,對產婦以及新生兒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在此期間,采用有效的護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有研究結果表明[1]: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應用在產婦產時護理中,能夠改善分娩結局,并提升認知能力。所以,作者做出本次研究,以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單胎初產婦患者為例,將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原則,隨機分為兩組,展開對照研究,分析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單胎初產婦患者為例,將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原則,隨機分為兩組,分為對照組(n=60)和觀察組(n=60),對照組患者通過常規孕晚期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通過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組成區間為22歲~35歲,年齡平均(26.08±3.27)歲,孕周35周~41周,平均孕周(38.71±2.62)周,對照組患者的年齡,21歲~35歲,年齡平均(55.99±3.24)歲,孕周35周~41周,平均孕周(38.67±2.59)周,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于同意書上簽字,得到院內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比較(P>0.05)。納入標準[2]:①均為初產婦;②B超檢查,胎兒無異常;③在同意書上簽字患者;排除標準:①妊娠合并癥患者;②肝、腎、免疫系統疾病患者;③產檢資料缺失患者;④思維異常、表達障礙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通過常規孕晚期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通過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常規孕晚期護理干預:做好產前教育,發放分娩宣傳手冊,要求孕婦在入院待產前準備好所需要的物品,注意日常飲食以及個人衛生。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通過小班制教學模式為產婦進行教學,每個小班共10名左右產婦,以授課、互動式的方式為孕婦做產前教育課程,教育課程內容包括:產婦分娩知識課程:分娩方式、臨產先兆、分娩產程、飲食計劃、產褥期的自我護理措施、新生兒的護理措施;準父親支持課程:全程分娩陪伴方法、產時互動;課間需要對產婦進行鼓勵,產婦、產婦家屬可以參與提問,并互相討論。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產婦患者的分娩認知指標(分娩知識掌握評分、分娩態度評分、HAMA(焦慮評分)、HAMD(抑郁評分))、圍產期指標(產程時間、產時應對行為評分、產后出血量、Apgar評分)、不良分娩結局(產后出血、感染、新生兒窒息)進行比較。分娩知識掌握評分[3]:其中共19個條目,每個條目為1分,總分為19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對于分娩知識的掌握程度越高;分娩態度評分:其中共12個條目,滿分為60分,分值越高表示其自然分娩的意向越強烈;產時應對行為評分[4]:其中共12個條目,滿分為36分,分值越高,表示產時的應對行為效果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分娩認知指標比較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分娩知識掌握評分、分娩態度評分、HAMA、HAMD分別為:(18.34±2.21)分、(45.42±2.84)分、(10.34±2.67)分、(12.06±4.61)分,對照組患者的分娩知識掌握評分、分娩態度評分、HAMA、HAMD分別為:(12.26±6.31)分、(30.56±5.16)分、(15.46±2.52)分、(18.42±4.7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圍產期指標比較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產程時間、產時應對行為評分、產后出血量、Apgar評分分別為:(10.26±1.71)h、(31.02±3.16)分、(163.24±64.27)ml、(9.51±0.16)分,對照組患者的產程時間、產時應對行為評分、產后出血量、Apgar評分分別為:(12.34±1.32)h、(21.62±3.05)分、(220.15±62.07)ml、(8.85±0.4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不良分娩結局率比較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分娩結局率為10.0%(6/60),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分娩結局率為26.7%(16/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分娩知識掌握評分、分娩態度評分、 HAMA、HAMD分別為:(18.34±2.21)分、(45.42±2.84)分、(10.34±2.67)分、(12.06±4.61)分,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分娩結局率為10.0%(6/60),均優于對照組患者,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模式能夠改善孕產婦的產時護理效果,其原因在于:互動式護理干預模式主要以課程教學互動的形式,對孕婦做產前知識教育,助產士分娩知識理論結合臨床實驗經驗,從而使指導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實效性以及適應性,課間,通過提問、討論,然后改善護理措施,使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模式的越具個性化,從而使孕婦的不良心理壓力以及應激反應發生率大大降低,進而改善不良分娩結局率[5];觀察組患者的產程時間、產時應對行為評分、產后出血量、Apgar評分分別為:(10.26±1.71)h、(31.02±3.16)分、(163.24±64.27)ml、(9.51±0.16)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由此可見,通過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模式,通過課堂傳授分娩相關知識,給孕婦以及孕婦家屬介紹陪伴服務,強調其重要性,從而減少做好心理準備,減少產程時間。
綜上所述,通過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模式護理產婦,能夠改善孕婦的分娩指標、圍產期指標,降低不良分娩結局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汪紅,汪莉.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對產婦產時認知能力及分娩結局的影響研究[J].醫學信息,2018,31(1):90-91.
[2] 林賢瑞.產婦采取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對其產時認知能力及分娩結局的作用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25):3238-3239.
[3] 褚桂方,陸美英,慎玲琴,等.互動式護理干預對孕晚期孕產婦認知行為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6,3(3):475-477,478.
[4] 賈婧婧.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對產婦產時認知能力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0):271.
[5] 孟云琴.護理干預改善孕婦產時認知行為及分娩結局的效果[J].海南醫學,2017,27(8):1375-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