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賢
【摘 要】目的:探討系統性營養支持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性。方法:隨機將我院收治的1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下簡稱慢阻肺患者)分成兩組,針對參照組85例患者實施常規飲食指導干預治療,針對觀察組85例患者實施系統性營養支持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血清轉鐵蛋白、胃腸功能評分及營養不良發生率存在較大的差距(P<0.05)。結論:針對慢阻肺患者實施系統性營養支持治療的臨床效果較為顯著,保證患者機體的營養狀態,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促進患者預后。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系統性營養支持;干預有效性
慢阻肺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這種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現進行性的發展趨勢。慢阻肺主要是由于環境因素、遺傳因素、呼吸道感染、氣道反應性增高等導致的,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喘息和胸悶等[1]。且多數慢阻肺患者機體處于慢性消耗的狀態,極易合并營養不良現象的發生,因此有效的營養支持治療方案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系統性營養支持治療的有效性,我院針對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70例展開了對比研究,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收的慢阻肺患者170例,并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參照組85例,男51例,女34例,年齡57歲~81歲,平均年齡(65.53±3.47)歲;觀察組85例,男52例,女33例,年齡56歲~80歲,平均年齡(65.50±3.45)歲。
對兩組資料對比發現沒有差距(P>0.05)。本次觀察收治的170例慢阻肺患者經影像學診斷及臨床檢查后均符合臨床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觀察。本次觀察均已排除合并較為嚴重的胃腸功能紊亂、嚴重營養不良、配合度較差、胃腸道惡性腫瘤的患者。
1.2 方法
針對參照組慢阻肺患者實施常規飲食指導干預治療,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患者祛痰、供氧、抗感染、解痙平喘等常規治療,并結合患者的飲食喜好為患者制定科學營養的飲食方案。針對觀察組慢阻肺患者實施系統性營養支持治療,具體如下:采用口服或鼻飼喂養的方式給予患者腸內營養混懸液的治療。為患者插鼻胃管,插管當天給予患者500ml等滲鹽水以一小時50ml的速度輸注治療,插管第二天給予500ml能全力進行治療,插管第三天給予1000ml(分兩次輸注)能全力進行治療,對于腸鳴音較弱的患者采用持續輸注的及適當加熱的方式進行治療,連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針對2組慢阻肺患者治療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血清轉鐵蛋白、胃腸功能評分(分數越高,患者的胃腸功能越差)及營養不良發生率等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參照組治療后的營養不良發生率為14.12%(12/85),觀察組為3.53%(3/85),兩組相比:2χ=5.923,P=0.015;觀察組治療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血清轉鐵蛋白、胃腸功能評分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現階段臨床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且對于慢阻肺患者來說,營養不良會導致呼吸肌儲備下降且極易疲勞[2],能量供應無法滿足機體的需求,肌纖維結構的變化對呼吸肌的收縮力減弱,導致呼吸肌疲勞現象的出現,引發通氣功能障礙及全身防御功能下降,引發肺部感染的發生。且機體處于高度分解狀態中,蛋白質和能量的需求量顯著上升,增加感染現象或引發呼吸衰竭,因此,對于慢阻肺患者來說有效的營養支持治療方案顯得尤為重要。系統性營養支持治療主要是指通過科學合理的營養支持方案改善和糾正患者機體的代謝狀態[3],有效的緩解負氮平衡狀態,改善患者營養不良情況,提高患者機體對于疾病和治療方案的耐受程度,促進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4]。本觀察結果顯示,實施系統性營養支持治療干預的觀察組慢阻肺患者治療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血清轉鐵蛋白水平均顯著高于實施常規飲食干預治療的參照組慢阻肺患者,且觀察組治療后的胃腸功能評分、營養不良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參照組患者,說明對慢阻肺患者開展系統性營養支持治療的臨床效果較為顯著。
綜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系統性營養支持治療的臨床效果明顯,建議在臨床治療中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 邵雪波,唐衛東,陳琪,等.幽門后營養支持對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狀況的影響[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20,21(9):101-104.
[2] 許群.腸內營養支持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療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9,9(30):92.
[3] 蘇煒,錢娟,殷銳,等.腸內營養支持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患者血清指標和心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9,32(12):45.
[4] 鞏毅娟,尚京.營養支持輔助運動訓練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9):94-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