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


摘要:消毒供應中心是我院各種無菌物品的供應單位,它擔負著醫療器材的清洗、包裝、消毒滅菌和供應工作。本文從在保證消毒供應工作質量的前提下,深挖潛力,控制支出,拓寬收入來源,最終適時地提出解決相關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醫院消毒供應中心;財務情況;業務量;問題及對策
消毒供應中心是我院內各種無菌物品的供應單位,它擔負著醫療器材的清洗、包裝、消毒滅菌和供應工作。每項工作均關系到醫療、教學、科研的質量。如果消毒滅菌不徹底會引起全院性的感染,供應物品不完善可影響診斷與治療,做好消毒滅菌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醫院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面臨新冠疫情嚴峻挑戰,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今天,一方面消毒供應工作是公衛和院感控制工作上極端重要的一環,工作質量上必須更加精益求精。另一方面醫院業務收入受到了疫情的嚴重影響,在醫院從傳統的粗放式經營向深挖潛力,不斷提升醫院治理水平的精益化管理轉變的方向上,又要求我們仔細研究各個環節,不斷反思、不斷改革,在保證消毒供應工作質量的前提下,控制支出,拓寬收入來源,爭取從傳統的成本部門消毒供應中心向更主動進取的區域消毒供應中心轉變。
1.消毒供應中心整體財務分析
目前消毒供應中心目前的收入于對醫院內部消毒收取消毒滅菌費(內部價格核算法)及承包市內部分醫院和部分醫療器械供應商的消毒滅菌費。2020年4-9月收入為512萬元,與同期比增長3.86%。其中69.26%來源于醫院內部的消毒費。同期支出增長5.95%。結余出現嚴重赤字。其中衛生材料支出占總支出的40%,人員成本占總支出的30%。設備維護費用占總支出10%。材料支出成本偏高。但消毒供應中心人均月薪酬及人員總支出略高于同等業務量的科室。
2.科室業務量分析
以2020年9月的工作量月報表作為研究對象,本院消毒業務的工作量占84%,外單位占16%。根據本月工作量進行成本分攤,按照全成本核算模式,將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的支出都按比例分攤。在不添置新設備,維持現有規模的前提下,如果僅計算可變成本,外包業務部分能帶來21.3%的結余,如果分攤固定成本(含房屋折舊和設備折舊),則結余率為10.43%。該數據表明,外包業務存在結余,但是外包業務規模較小,業務量占比較低,結余遠不足以彌補本院業務需要支付的成本。
3,材料支出分析
從科室2020年4-9月領取的衛生材料支出分析,與同期相比出庫數量都有明顯增加(業務量并未同比增長),其中購入單價大于1000元的,均為進口。
4.人力成本分析
目前消毒供應中心績效人數36人,為護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而康復治療室績效人數為39人,主要為護士)。兩部門的人員結構與績效人數兩方面都比較接近,適合進行對比分析同等人均薪酬下,科室的結余率出現很大差異,顯然績效政策存在不合理性。
5.解決消毒供應中心運營情況的問題及對策
5.1職工人數較多,鑒于消毒工作的技術難度不高,在執業要求上無其他特殊要求,在人員安排上,做到定崗定編盡量選擇勞務派遣人員。對消毒供應中心的績效政策予以重新制定。目前消毒供應室的績效主要按消毒收入按41%計提績效。新的績效方案中,將消毒供應中心的護士參照我院護理崗位分類分級方案進行分級,然后再結合科室的工作量,按工作量績效發放績效。同時鼓勵消毒供應中心往外拓展業務,承接外院的消毒業務工作量績效高于本院同類業務的績效。
5.2在不影響到醫療、教學、科研的質量的前提下,衛生材料支出尤其是高值耗材上考慮選用國內的耗材,進一步壓縮材料支出。招標采購中心對高值的試劑進行重新議價,爭取低價購入。
5.3 消毒供應中心院內部分實際為我院各科室的成本,核算其“收入”與支出上應該做到基本對等,從目前的情況看出現了較大偏差。而其他科室分攤的“消毒費”這一項支出是由消毒供應中心的“收入”分攤出來的,并不是消毒供應中心的實際支出,這直接導致其他臨床科室計算支出的分攤“消毒費”這一項不能如實反映真實的消毒費用,低估了各科室消毒費支出,也低估了消毒供應中心成本費率。在下一步中我們將對消毒供應中心的業務進行重新內部定價,將價格更加合理,更真實的還原臨床科室的消毒費支出。
5.4 在2018年《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醫療消毒供應中心等三類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試行)的通知》中提出“為加快推進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鼓勵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服務……”;“二、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獨立設置醫療機構的規劃引導,鼓勵醫療消毒供應中心、連鎖化、集團化經營,建立規范、標準的服務與管理模式。”可見,衛生管理部門對消毒供應服務外包,社會化經營是持支持態度的。且我院對消毒費用有自主定價權,而目前我院外包業務的定價為2015年制定的。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價格變動是完全合規合理的。我院消毒供應中心在質量控制,流程化管理和運營經驗上在我市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建議參照健康體檢中心的模式,一方面制定全新的管理方案,主動向外開拓,主動增加外包業務量,另一方面建議績效、事業發展等其他相關部門通力合作,提高消毒中心職工在獲取外包業務方面的積極性,努力將我院的成本部門“消毒供應室”改造為開拓進取的“區域消毒供應中心”。
參考文獻:
[1]粱飛鳳,曾苑,宋利芬.區域化消毒供應中心的運營與成效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16(1).
[2]楊素清,梁云連,阮麗萍,等.建設區域化消毒供應中心的成本效益分析[J].衛生經濟研究,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