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
摘要: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呈上升趨勢。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之下,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并在金融領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以支付寶為開端,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不斷出現,“互聯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而在“互聯網+”概念的提出促使互聯網銀行獲得正式批準。2014年11月16日,騰訊創辦前海微眾銀行,成為我國第一家互聯網銀行,使得互聯網銀行成為一種新型的金融產物。本文的研究中,針對互聯網銀行的發展現狀,對其發展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銀行;發展現狀;發展研究
在中國實現網絡強國的過程中,互聯網同經濟、社會的聯系日益緊密。一方面,中國網絡規模、網民數量、智能手機用戶數量等均居世界首位,網民規模及互聯網普及率逐年上升,中國已經成為互聯網大國。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呈上升趨勢。截止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較上一年底增長259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1.2%。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通過數字化渠道、信息技術手段獲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模式被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原住民所接受。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的產生、“物聯網”的推廣、“云技術”的進步、大數據的處理與整合,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之下,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并在金融領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以支付寶為開端,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不斷出現,“互聯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也促成“互聯網+金融”創新模式——互聯網銀行的誕生,在“互聯網+”概念的提出促使互聯網銀行獲得正式批準。2014年11月16日,騰訊創辦前海微眾銀行,成為我國第一家互聯網銀行,使得互聯網銀行成為一種新型的金融產物。互聯網銀行的出現,有利于現行機構發揮優勢、彌補短板、查漏補缺、順勢而為,促進我國互聯網銀行健康發展。本文的研究中,針對互聯網銀行的發展現狀,對其發展對策進行研究。
一、我國互聯網銀行發展現狀
(一)純在線運營,降低成本
互聯網銀行運營模式為純網絡化運營,不設置一家物理網點及柜臺,不依靠人員擴張來發展業務,不辦理現金存取業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作業成本。在人力成本方面,傳統銀行具有龐大的分支機構,需配備數量眾多的專業人員。近幾年勞動力和資本密集型的商業銀行的剛性成本持續上升,在經營成本中人力成本占據很大比重。以網商銀行為例,全國范圍內員工數量僅有300余人,其中2/3員工負責大數據處理和技術支持,傳統銀行最重要的、也最龐大的構成——信貸員數量卻為零。在技術成本方面,傳統銀行每年在銀行IT系統方面的投入需要耗費上億資金。網商銀行是第一家采用金融云系統的銀行,這套云系統相比于傳統銀行IT系統,更加自主可控、成本更低、擴展性更強、效率更高,不僅僅可以大幅降低系統成本,而且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金融云的成本優勢還會不斷顯現。據相關測算,傳統銀行每個賬戶一年的IT成本大約為30至100元,單筆支付業務成本約6-7分,而互聯網銀行系統,每年單賬戶成本只有約0.5元,單筆支付業務成本不到2分錢 。IT系統成本高,也是一些傳統銀行對小額賬戶收取年費的重要原因。
(二)利用大數據提供服務,有效營銷
互聯網銀行可通過云系統為客戶提供互動性服務,客戶在進行產品交易時,云系統自動儲存、計算交易情況,銀行再根據云端存儲的信息建立數據模型對客戶進行綜合評級,判斷客戶的貸款數額。此外,傳統商業銀行的征信信息主要來源于央行征信系統,而互聯網銀行的征信信息除了來自央行征信,還來自大數據和云計算挖掘及存儲的數據。同時,互聯網銀行可以借此挖掘整合各渠道數據,為客戶提供針對性服務,增加客戶黏性,形成自身客戶群體。另一方面,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也能提高互聯網銀行的運行效率,也為高速處理海量數據提供保障。因此,互聯網銀行通過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能夠帶來互聯網精準營銷、用戶行為分析、用戶信用評級、社會化客戶關系管理等結果。
(二)業務范圍狹窄,品種單一
傳統商業銀行提供的銀行業務包括表內業務、表外業務、中間業務等,為傳統銀行帶來巨大利潤,而我國互聯網銀行經營業務主要為小金額存款貸款業務。以網商銀行的“小存小貸”業務為例,其存款金額上限為20萬,貸款金額上限為100萬,服務品種單一,不能滿足客戶對多樣化、創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此外,互聯網銀行線上運營模式導致其不能大規模吸收存款,未設置物理網點決定其不能辦理現金業務,在此影響下,客戶轉入、轉出資金時需要借助第三方支付平臺,操作不便之余,繳納手續費還提高了業務辦理成本。再者,互聯網銀行純在線運營模式決定其不能進行紙質版的結算業務,不能為大額客戶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導致其獲取大額客戶能力受限。
(四)開戶吸儲困難
當前,銀保監對于銀行賬戶的開通有著嚴格的規定,開通Ⅰ類賬戶需有銀行員工當場審核申請人身份,通過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申請開通銀行賬戶的,銀行可為開戶申請人開立Ⅱ類戶或Ⅲ類戶。這致使互聯網銀行遠程開戶范圍受限,導致其僅能為單位客戶開立通知存款賬戶、定期存款賬戶以及其他非結算類賬戶,使得我國互聯網銀行吸收單位客戶存款受到制約。
同時,根據規定,Ⅱ類戶和Ⅲ類戶均為沒有實體載體的電子銀行賬戶,不能辦理現金業務,亦不能發放實體介質,即我國互聯網銀行不能吸收客戶的現金存款,也不能發放實體銀行卡。互聯網銀行Ⅱ類戶取得資金僅能借助合作銀行的Ⅰ類戶,將資金轉到互聯網銀行的Ⅱ類戶中。存款為銀行之根本,我國互聯網銀行吸收存款既缺乏價格優勢,又失去渠道優勢,僅依靠自身資本開展業務將限制互聯網銀行發展。
二、我國互聯網銀行發展對策
(一)發揮優勢,把握機遇
首先,與其他民營銀行不同,互聯網銀行主營個存小貸業務,其具有移動通訊技術及資源共享精神,是普惠金融的最佳實踐者。面對我國小微企業、個人消費者及農村消費者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滿足問題,互聯網銀行應該順勢而行,在為銀行創造最大化利潤同時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兩者間尋找平衡點。以促進中小微企業、金融市場資金及資源的高校匹配和對接,更好地扮演信用中介的角色,減少作為中介環節的門檻和辦事流程,讓互聯網金融紅利公平地觸及小微企業、個人消費者及農村用戶。
其次,幾家具有代表性的互聯網銀行最大特點在于均背靠互聯網巨頭平臺,如微眾銀行背靠微信、QQ社交平臺、網商銀行依靠淘寶、天貓、支付寶平臺,這些平臺用戶眾多且儲存了海量信息,為互聯網銀行提供了強大客戶基礎及豐富了大數據分析的基礎數據。因此,互聯網銀行應該利用平臺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為平臺用戶提供個性化附加價值,將平臺眾多潛在客戶轉化為現實客戶。以Simple為例,Simple是較早開始運用大數據系統的銀行,其通過增加并歸納客戶的消費及儲蓄計劃,促使用戶合理使用資金;用戶可以通過貼標簽等方式對每項支出進行歸類,能幫助客戶形成合理的消費習慣,Simple基于大數據系統歸納及整理了用戶的儲蓄、消費匯總信息,為用戶提供了附加價值,同時Simple亦為用戶提供針對性的消費儲蓄計劃理財服務,為客戶的日常儲蓄和消費提供綜合的理財產品。
(二)彌補短板,迎合環境
首先,互聯網銀行采用純在線運營模式,節省了網點租金成本、人力成本及設備成本,其輕資產模式允許互聯網銀行提供給客戶較高的存款利率,以吸收存款。存款乃銀行之根本,當前由于政策原因互聯網銀行遠程開戶受限,存款既沒有價格優勢,又失去渠道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銀行應該利用其成本優勢提供低資產端收益、高負債端成本,以較低的息差為互聯網銀行初創期擴大影響力,吸引客戶踴躍參與,帶來更多的客戶。較低的息差會使互聯網銀行前期經營利潤比不上傳統商業銀行,但隨著其業務的打開,充分利用扎實的平臺客戶基礎,規模經濟會逐漸形成。其薄利多銷模式將使互聯網銀行迅速趕上傳統商業銀行,更好地推進我國普惠金融進程。
其次,我國互聯網銀行定位于長尾客戶,提供的金融產品較為單一,如微眾銀行產品僅限于為微粒貸、面向中小微企業的微業貸和微車貸,不能滿足長尾客戶群體中多樣化金融產品及服務需求,應細分長尾客戶群體,提供差異化金融產品。
互聯網銀行作為一種全新的產物,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進,才能夠真正地在經濟新常態中發揮出更加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旭升.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演進及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J].金融論壇,2014,(10):11-20.
[2]羅玉輝,侯亞景.我國互聯網銀行發展戰略及政策監管——基于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的案例分析[J].現代經濟探討,2016(07):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