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映暉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如何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是每一位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關注的。本文闡述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探討了英語課堂教學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和技巧。主張在教學中,把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融于聽、說、讀、寫等技能的培養之中,做到寓“教”于“技”,實現語言能力提高與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提升的多豐收。
【關鍵詞】英語學科;課堂教學;核心素養
引言
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是每位英語教師避無可避的重要課題。魯子問教授說:“一直以來英語學科關注方向多在于語言學習,未來應更關心學生素養的養成。”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含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關注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養。”鑒于英語作為交流溝通重要方式其來源的異質性,英語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地彌補其他學科在學生語言核心素養形成上的不足,助力完善和升華核心素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把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融貫于聽、說、讀、寫技能的培養之中,使學生在語言能力提高的同時,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學習能力等方面也能得到良好發展。每一位教師理應在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中總結出切實有效的策略,從而建構和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那么,英語教師應該如何在課堂教學滲透學科素養,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呢?下面談談筆者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進行理解和表達的能力。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核心”。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提升學生的英語素質與語言技巧作為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緊扣當今新時代特點特質,創設與真實生活和社會實際密切聯系的英語教學情境,以此作為培養和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橋梁。
課堂情境的創設是好的課堂的必備要素,英語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方法。課堂教學活動唯有以更加真實有趣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才會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融入其中,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設盡可能真實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得學生在多個渠道、多種角度、各個環節進行語言的運用和學習,保障他們的語言學習空間得到更大拓展,讓他們的語言水平顯著提升。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Unit 4 Topic 1“What can I do for you?”中與購物有關的表達,包括提供購物幫助的表達“What can I do for you?”,“May/Can I help you?”;征詢意見的表達“How do you like...?”“What do you think of...?”;詢問價格和數量的表達,“How much...?”“How many...?”等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家長帶孩子購物或朋友一起購物的情境,提供商店圖片、一些實物和一些關鍵詞進行購物對話練習。
課堂教學中創設真實而熟悉的情境,能在高仿真的交流交際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增強他們對英語學習活動實質的認識,激發學習內在動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下載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頻、視頻、圖片和背景知識等資料,制作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加真實的英語思維與交際情境。在這種情境下,課堂氛圍輕松,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對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培養起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挖掘教材資源,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指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以及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所表現出的知識素質、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美國語言學家E·Sapir說:“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作為英語教師,光教會學生英語知識是不行的,我們需要充分挖掘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傳播文化,升華情感。教材是師生接觸最多,也是最能被充分利用的素材。教材是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重要載體,教材語篇承載著豐富的各國文化、文明成果、思想感情、人文態度等人文價值屬性。教師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涵,自然地在教學中滲透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尊重別國文化,將對學生的文化品格的培養融合在教學之中。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 8“Let's celebrate!” 時,以中西方文化對比的方式,引入中西方一些重要節日及風俗習慣的信息及語言表達法,補充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節日內容介紹及節日主要慶祝方式,并且通過談論節假日,讓學生比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了解中外風俗文化的差異,正確看待外來文化并弘揚民族文化。通過此種方式加深了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增強自己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使學生樂于接觸、了解并尊重異國文化。
又如,九年級上冊Unit 4 Topic 3“China is the third nation that sent a person into space”介紹了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航天英雄楊利偉,以及中國是第三個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是我國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個偉大壯舉,中國民族探索的千年夢想終于實現了。教師應充分利用好這一素材,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激起他們進行科學探究的熱情,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總之,教材中處處都蘊含著培養學生文化品格的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中應深入鉆研教材,科學合理地使用教材,適時適當地開發教材資源,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多途徑塑造學生的文化品格,增強學生的文化氣息,加強對學生的文化品格的培養。
三、優化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指思維的個性特征。培養思維習慣、思維廣度和思維深度是培養思維能力的具體表現形式。作為核心素養的思維品質與英語學習緊密相關。我們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必須有意識地以活動和任務為載體,全面培養學生思維品質。讓學生不僅學會思維,而且善于思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很多活動能夠促進學習者思維能力的發展。我們必須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采用符合學生心智和認知水平的活動和任務,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
例如,教師在教學八年級上冊Unit 4“Our World” Topic 1 Section D“ Animals in Danger ”時首先利用頭腦風暴法討論多種動物的棲息地、攝食習慣、特征等,引導學生運用比較的方式描述動物。接著為學生播放《BBC動物世界》視頻,使得學生對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動物充滿好奇,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新的教學內容。接下來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Do you know any animals in Danger?讓學生帶著疑問通過閱讀短文并完成表格,以此訓練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讓他們了解瀕危動物種類,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最后,教師還可以為其布置“拯救瀕危動物”這個任務,為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供機會。讓學生通過“Saving the Animals in Danger ”這個任務,收集有關瀕危動物的信息,討論保護瀕危動物的方法,提高學生利用其他資源如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培養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指通過觀察、體驗和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能力是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其他素養的“催化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尤為重要。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在學英語、用英語的過程中使用有效的學習策略,而且需要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形成學習英語的能力,從而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陳鶴琴也說過“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這些話語足以讓我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如此重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自主學習的習慣,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只是要教給學生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方法,讓他們真正學會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滲透和指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發現、思考并解決問題,從而掌握方法,并且能夠自由運用。在教學中特別是語法教學中,筆者不是把語法知識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是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筆者鼓勵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分析、判斷和質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被動地接受轉變為主動地探究,這樣更能使學生加深對所學語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 7 Topic 1 Section B中的序數詞時,筆者讓學生自己發現基數詞變序數詞的規律,熟悉其書寫和拼讀規則,自主歸納所學內容,總結序數詞的順口溜。這樣的自主探究學習既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獨立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和增加他們的知識積累,而且還能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去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提高學習能力。
結語
多年的英語教學使筆者深深地體會到,英語教學的價值不僅僅是掌握一種交流工具,更是在于促進學生的心智發展,塑造學生的健康品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英語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思考和探索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與策略,讓學生真正能在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為他們未來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高茂軍,王英蘭.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