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麗
摘 要:我國目前正處于職業教育轉型、高水平高職學??焖俳ㄔO發展時期,作為職業教育有力支撐的教材管理改革落后于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本文從高職院校當前教材建設的問題現狀出發,從制度建設、平臺建設及機制創新角度入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升質量為核心,推動教材建設向內涵式方向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材管理;現狀;對策
國家教材委員會印發的《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明確指出:職業教育教材關鍵是體現“新”“實”,提升服務國家產業發展能力,同時解決“多而少優”的問題。教材管理有效把握教材開發過程,對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目標和教學質量產生著根本性、決定性、實質性的影響。本文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教材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本校教材管理改革的實際,介紹了相關經驗和做法。
1 高職院校教材管理現狀
1.1 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教材建設與審核是一項基本的教學建設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穩定教學秩序,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各高職院校本應該是教材管理和建設的主體,但隨著教學和科研發展的不平衡,出現了教材研究和管理邊緣化的現象,很多文件的制定都是參照國家或省教育廳文件進行復制,并沒有結合院校專業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編撰,且制定的很多文件只是流于形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沒有嚴格按照制度及管理辦法執行。
1.2 管理系統不夠完善
傳統的教材管理模式是各院部提交紙質訂單,審批通過后匯總表格進行采購,管理人員根據表格制作各院部領書單,發放教材后易存在總數量、折扣費用及學生教材明細費用混亂等問題。隨著生源結構的變化,傳統的教材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下且出錯率高。有些高校已自主研發教材管理系統,但還處于初期階段,出現了書籍版本更新難與學籍和財務系統對接功能弱等問題。
1.3 教材質量參差不齊
高職紙質教材的選取基本是兩種:一是公開出版的教材,但隨著高等教育經濟主義傾向的顯現,尤其是職稱評審的功利化追求等問題,部分出版社為了經濟效益,以交錢多少來排序作者或看包銷教材數量作為條件,審核質量上把關不嚴,出現了“職稱教材”或“關系教材”等;二是學校的校本教材,由于學校的要求不高,審核不嚴格等問題,校本教材出現知識點缺失、內容不連貫、更新過慢、錯別字頻出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教材的嚴肅性。
2 高水平院校教材管理研究對策
2.1 制度建設
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規范和加強職業院校教材管理,打造精品教材,切實提高教材建設水平,建立學校和二級院部兩級教材管理體系。
2.1.1 成立教材選用委員會
成立由主管教學校長、教務處長、院部負責人等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審議并確定學校教材選用規劃及教材建設資金管理;檢查、落實教材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制定學校教材建設工作的有關規定和制度;指導全校各專業教材研究和評價工作;審批學校教材建設立項計劃,組織教材出版評審和推薦,并組織申報參加省級和國家級等優秀教材的評選;對選用教材目錄外的教材進行審批;組織各教學部門開展教材開發、研究等建設工作。同時成立二級院部的教材選用委員會,校教材委員會對二級院部的進行指導和監督工作。
2.1.2 制定運行機制
教材選用委員會每學期至少舉行例會1次。主任委員可根據具體工作需要召集專題會議,必要時還可邀請校內外專家參加,討論、研究相關專業范圍內的教材規劃、教材選用和教材質量評估等教材建設及審核工作。教材選用范圍,一是出版教材,原則上選用國家教委指定的“十二五”“十三五”規劃教材,如個別需另選教材的,要填寫審批表,經院部、教材委員會二級審批。二是校本教材,教師要按照學校通知時限上報申請并審批,經教材委員會批準后方可使用。
2.1.3 制定教材選用管理辦法
結合院校專業實際情況,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選用教材內容要體現學科的先進性、科學性和系統性。選用教材要做到:一是適用性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體現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精神和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二是審批、推薦和選用教材堅持“優先選用國家或省部級優秀教材,鼓勵教師出版自編特色教材”的原則;三是同一專業、不同班級不得選用兩種教材,教材出版年限原則上應為近三年。
2.2 平臺建設
隨著職業院校的發展壯大,學生生源種類也逐漸豐富,而高校中的教材管理人員還都是一人承擔,要想達到各類數據的精準化就應利用現代信息手段。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科學管理教材,同時也能優化教材庫的使用,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1 建立規范的管理平臺
結合高職院校教材管理的實際需求,應建立教材管理系統,該系統專門用于教材信息的采集、更改、計算及分類匯總。該系統應與學籍管理系統和財務管理系統做好端口的對接服務。信息的準確是教材日常管理的關鍵,所以對學生的狀態如在校、參軍或休學等必須時時對應。要做好系統的升級更新,隨著學校的轉型發展壯大,學生結構也必然隨之改變,“1+X”證書的興起及聯合辦學等情況都應考慮在內。
2.2.2 做好網絡教材庫
教材庫的建立有助于規范教材的使用,并在教材停版或人才培養方案更新時及時補充教學內容。每門課程要有3本左右的樣板教材,由該門課程的雙師型授課教師推薦或是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編寫的校本教材組成,每學期末上報到教材選用委員會,經審批通過的教材可錄入該課程的教材庫中,并對教材有簡要的說明備注。網絡教材庫每學期更新一次,以適應人才培養方案和教材市場的變動。
2.2.3 網絡教材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系統對教材的征訂、采購、入庫、出庫及扣費等信息進行管理,大大降低了結算時的出錯率,該系統可分類匯總各二級學院的訂單、各出版社的訂單、“十二五”及“十三五”教材使用情況的數據等,不僅方便教材的發放管理,還能通過數據分析高職教材在整個教材訂單中的比例,高質量教材的采用情況等。學生可登錄系統,掌握已發教材和教材費的使用情況。通過對接財務管理系統,財務人員還可及時掌握學生的退欠費情況,為畢業生離校時教材費的清算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