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鵬
摘 要:該文從栽培、育種、收獲機械、加工等方面對我國工業大麻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概述,并對工業大麻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和趨勢進行了歸納展望,以期為我國工業大麻產業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業大麻;產業發展;概述
中圖分類號 S563.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6-0061-02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Hemp Industry in China
WANG Huaipeng
(Keshan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shan 1616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dustrial hemp industry in China was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ivation, breeding, harvesting machinery and processing,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rend of the industrial hemp industry in the future were summarized and prospectivel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hemp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 Industrial hemp; Industry development; Overview
大麻作為人類最早栽培的農作物之一,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種植歷史。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大麻具有吸濕、透氣、防霉菌、防輻射、抗紫外線、吸附有毒有害氣體、有益人體代謝機能等功能。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自身健康和生存環境重視程度增加,麻類產品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從而促使了麻類作物產業的發展壯大[1]。隨著工業大麻市場不斷被開發、規模不斷擴大,工業大麻行業合法化也在不斷推進,有關部門出臺了法律法規,更加規范了工業大麻的種植及加工[2]。我國黑龍江、云南、吉林、廣西、山西等主要大麻產區結合自身地理生態條件、優良品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先進育種手段和副產品研發等優勢,大力發展工業大麻產業,提高經濟效益[3-7]。
1 栽培
優良的土壤條件和科學合理的栽培技術是工業大麻獲得高產穩產的重要前提,協調布局播期、密度、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要素是工業大麻田間生產中的重中之重[8]。作為主根系作物,大麻耕作層要求深耕疏松,種植時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以增強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滿足根系發育和植株正常生長需要[9]。研究表明,播種時期能改變工業大麻生育時期長短,對其物候期產生影響;植株生育天數、保苗率、株高和原莖產量等性狀與播種期顯著相關[10]。張雪等[11]研究發現,采用種2壟、空1壟栽培方式,大麻植株株高、莖粗、分枝數和籽粒產量均優于常規栽培模式。趙明森等[12]認為結合適時播種,播種密度45000株/hm2、行距60cm、基施復合肥450kg/hm2是最適宜的工業大麻種植模式。劉浩等[13]研究發現,工業大麻養分利用效率隨施肥量增加而降低,“中氮-低磷-中鉀”處理下植株氮素代謝與同化水平加強,干物質分配與轉運更為合理;麻皮、麻葉和麻稈等產量性狀表現較優。在田間病蟲草害防治方面,應注重化學除草和害蟲農藥防治相結合,根據大麻播期和各生育期實際氣候條件和生長情況進行科學精準防治[14]。
2 育種
工業大麻作為多用途經濟作物,其不同品種類型與相應的產業發展相關,根據不同產業需求挖掘選育高品質品種是廣大學者的研究重點[15]。我國大麻栽培育種歷史悠久,黑龍江、吉林、云南、山東、內蒙古等20多個省市均有種植[16]。黑龍江省因其獨特的資源和地理優勢,結合傳統育種與現代分子生物技術的育種方法,近年來培育出多個適宜黑龍江省不同生態區種植的高產、優質、適宜機械化作業的工業大麻新品種[17]。相較于傳統育種方法,分子育種彌補了其局限性的缺點,在對基因庫資源遺傳變異的數量、分布及其進化關系進行了解和掌握后,能夠更好地開展麻類作物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18]。目前,我國各工業大麻主產區已經構建了行業標準和地方法規相結合的政策保障體系,創建了多用途特色的育種體系,為工業大麻產業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19]。
3 收獲機械
工業大麻因收獲目的不同,根據實際生產需要,籽用收獲、纖用收獲和籽纖兼收所需的收獲機械也有一定的差別[20]。在黑龍江和云南等工業大麻種植面積較大的省份,工業大麻收獲機械的制造研究一直被視為大麻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呂江南等[21]通過實地調研發現,黑龍江省工業大麻纖維的生產流程大致為:機械播種→機械收獲→人工翻麻→人工捆麻→人工切稈→機械剝制→機械打包;相關生產過程中借助大豆、玉米、小麥、亞麻的種植收獲機械實現機械化,但部分生產環節仍由人工完成。孫濤等[22]研究認為,目前西雙版納雖然推行了大麻機械鮮莖剝離技術,但分離機械效率不高,還無法滿足農民和企業大面積需求;同時,由于缺乏大麻砍收機械,導致收獲速度較慢,勞動力投入過多,收獲周期延長,從而影響大麻產量和質量。鑒于此,今后大麻機械研究開發應朝著多元化發展,加強新型大麻播種收獲機械的研發力度,做到農藝與農機相結合[23-24]。
4 加工
工業大麻是指四氫大麻酚(THC)含量小于0.3%且不具毒品利用價值的大麻。工業大麻按用途可分為纖用型、籽用型、藥用型、籽纖兼用型和纖藥兼用型等。工業大麻可根據不同用途所區別的不同品種廣泛應用于紡織行業、建材行業、藥用領域、化妝品行業以及其他副產品應用等[25]。王德珠等[26]研究表明,大麻纖維是天然纖維中韌性最強、可自然降解的環保纖維;品質優良的纖用型大麻加工后可應用于軍事國防、民用紡織(繩索、纖維織物、針織內衣)、床上用品(保健席、保健毯、床單)、室內裝飾等。梅高莆等[27]認為THC具有精神活性成分,能夠起到致幻等毒性作用,但CBD(四氫大麻二酚)為大麻素的非精神活性成分,無致幻作用。因此CBD在抗癲癇、保護神經系統、鎮痛、抗焦慮和改善睡眠、抗炎、抗腫瘤、調節代謝和免疫等方面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5 展望
綜上所述,工業大麻產業發展要結合不同生態區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合理布局優質品種和與之相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加大種植收獲機械的研發力度,拓寬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地方有關部門應規范種源管理,加強行業監管,通過多渠道增加對大麻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以建立有利于大麻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
參考文獻
[1]彭定祥.我國麻類作物生產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麻業科學,2009,31(S1):71,72-78.
[2]周瑩,陳念念,韓麗,等.國內外工業大麻食品法律法規及大麻素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23):7959-7966.
[3]劉翠翠,果實.黑龍江省漢麻產業情況概述[J].農場經濟管理,2018(06):43-44.
[4]施永輝,何利全,趙熙碧,等.云南工業大麻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貴州農業科學,2020,48(10):148-151.
[5]周玉萍,高華援,劉海龍,等.吉林省大麻產業發展現狀有利條件制約因素及對策發展方向[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0):5845-5847.
[6]吳建明,李初英,趙艷紅,等.廣西大麻發展的現狀及前景分析[J].中國麻業科學,2010,32(04):229-231,242.
[7]趙銘森,孔佳茜,孟曉康,等.山西省大麻研究進展[J].現代農業科技,2015(22):54,56.
[8]李光德,劉禮明,韓小龍.六安大麻(工業用)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術研究[J].園藝與種苗,2020,40(09):61-62.
[9]顧永紅,王紅梅,楊思廣.工業大麻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2019(08):81.
[10]曹焜,王曉楠,孫宇峰,等.播種期對兩個工業大麻品種生長發育、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麻業科學,2019,41(01):6-12.
[11]張雪,王世發,王慶峰,等.不同栽培方式對工業大麻產量性狀的影響[J].北方農業學報,2019,47(05):20-23.
[12]趙銘森,高金虎,馮旭平,等.籽用工業大麻“汾麻3號”旱作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J].中國麻業科學,2019,41(05):217-222.
[13]劉浩,張云云,胡華冉,等.氮磷鉀配施對大麻產量和養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7(03):460-466.
[14]王明澤,郭麗,車野,等.“慶大麻1號”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麻業科學,2018,40(01):33-35.
[15]曹焜,王曉楠,孫宇峰,等.中國工業大麻品種選育研究進展[J].中國麻業科學,2019,41(04):187-192.
[16]顏紅宇.中國大麻育種歷史進程、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J].現代園藝,2014(15):45-46.
[17]張曉艷,孫宇峰,曹焜,等.黑龍江省工業大麻育種現狀及展望[J].作物雜志,2019(03):15-19.
[18]陳美霞,祁建民,劉偉,等.麻類作物分子育種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福建農業學報,2012,27(07):780-786.
[19]趙浩含,陳繼康,熊和平.中國工業大麻種業創新發展策略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0,41(05):765-771.
[20]黃華瑩.淺談工業大麻的應用[J].瀘天化科技,2020(01):22-24.
[21]王德珠,陳建,李宏俊.大麻纖維及其應用[J].中國纖檢,2012(05):81-83.
[22]梅高甫,陳珊宇,陳洵熙,等.藥用大麻在健康產業的應用價值及浙江發展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20,61(03):509-512,517.
[23]馬蘭,龍超海,劉佳杰,等.國內外工業大麻加工處理機械發展現狀[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19):205-213,217.
[24]呂江南,馬蘭,劉佳杰,等.黑龍江省工業大麻產業發展及收獲加工機械情況調研[J].中國麻業科學,2017,39(02):94-102.
[25]孫濤,李樹忠.西雙版納州工業大麻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云南農業科技,2012(S2):83-84.
[26]周楊,李顯旺,沈成,等.工業大麻機械化收割技術的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7,39(02):253-258.
[27]唐斌,李顯旺,袁建寧,等.工業大麻微型收獲機械的技術與發展分析[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8,39(02):17-21.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