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賢均 鄧云葉 黎穎惠 何麗霞 邢肖毅 李曉紅 王業社 張亞麗 卿如冰



摘 要:基于新農科背景和服務地方經濟宗旨,提出以“教、研、賽、創”四位一體化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置構想并進行實踐,通過創新課堂方式、革新考核體系、建立學科競賽新機制等措施,達到培養服務“三農”新人才目標。
關鍵詞:新農科;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研、賽、創”四位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6-0185-03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e Science
YANG Xianjun et al.
(College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he purpose of serving local economy, this paper putted forward the idea and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setting with “teaching, research,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as the main line, and achieved the goal of training talent for serv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by innovating classroom methods, innovating the assessment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a new mechanism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alent training mode; “Teaching, research,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在新農科建設背景下,園林專業定位應更加凸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宗旨。邵陽具備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底蘊,為園林專業植物利用及農業景觀規劃提供了良好載體。園林專業應以培養致力于開發邵陽特色資源,服務農村發展,具備扎實園林學科專業知識以及較強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
1 以“教、研、賽、創”四位一體化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置
以“學生中心,成果導向”為指引,通過完善培養方案、革新課程體系、強化基地建設,推進協同育人,促進產學結合,總結出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該模式概括為“教、研、賽、創”四位一體化模式(圖1),具體包括:創新教學方式,即優化課堂教學、強化現場教學;革新考核體系,即將培養方案中的專業課程考核方式全部由考試方式變更為多樣性考查方式,并與師生科研有機銜接;建立學科競賽新機制,即建立與國際、國內園林行業及行政主管部門學科競賽聯動機制;構建創新創業新平臺,即以林學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心為平臺孵化學生創新創業項目。
1.1 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調整園林專業定位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調整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充分對接社會需求,融入行業企業元素。一是與園林企業密切溝通,充分了解企業對園林人才的需求;二是了解畢業生從業軌跡,明確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修正;三是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研討和論證,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采用彈性學分制、分類培養、“1+n”導師制等人才培養新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1];采取學分激勵、經濟激勵等方式鼓勵學生選修創新創業課程,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對于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較強的學生給予積極的指導和幫助,樹立創業典型。
1.2 構建以“農”為特色的創新創業綜合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實踐及創新能力 優化課程設置,除專業知識教育之外,開設有關新農村建設的主題教育,包括鄉村振興政策、戰略規劃、產業振興、農業景觀規劃、休閑觀光農業、循環農業經濟、美麗鄉村建設等,引導學生關注新農村發展,幫助學生在新農村建設中發現創新創業項目。開設進階式創新創業課程體系[2]。一年級:引導學生了解園林專業的職業適應范圍,啟蒙創業欲望,發掘創業意識;二年級:依托本校完備的教學資源,引導有創業意愿的學生選修企業管理、市場營銷、風險管控等課程,完善知識構架,并編寫和教授符合本專業學生實際和邵陽地域特色的創新創業教材;三年級:通過創新創業競賽活動和模擬訓練,如“創業策劃”“理財能手”等,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四年級:實施“1對1”式創業教育培訓,對擁有較為完備創業計劃的學生,在創業定位、創業風險防范、財務管理、工商、稅務等方面進行“1對1”幫扶(圖2)。課程實施中,積極改革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及基層適應能力等[3]。專業課程(如苗圃學、景觀工程、盆景學、農業景觀規劃等)教學過程中,通過農村調研、案例分析、學生互評、專題討論等互動環節,讓學生切身參與,聯系農村實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1.3 構建以農村企業為依托的實踐平臺,推動“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 新農村建設需要大量的農業科技創新、研發和技術推廣,為園林專業科學研究和創新創業活動提供了發展機遇。
1.3.1 依托農村相關企業開展教學 園林專業諸多課程與農村產業密不可分,如園林樹木學、花卉學、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苗圃學等,教學過程可依托農村企業,將課堂移步于相關企業基地,如苗木生產基地,通過實地參觀和操作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另外,教學過程中,可與農民交流最新的科技信息和農業發展理念,使學生在實習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有效實現園林專業實踐教學與農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1.3.2 立足農業需求,開展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和創新創業應致力于解決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而問題的提煉來自于一線實踐工作[4]。大學生在農村實踐過程中,應與農民進行積極交流,了解阻礙農業發展和農民創收的問題以及農民的需求,并以此開展科學研究,以更高效地服務新農村建設。
1.3.3 提煉農村特色資源,開展創新創業工作 農業景觀規劃是未來園林專業設計方向的熱點,可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園林專業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整理、提煉和開發地域自然資源和民俗民風文化,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農業景觀規劃,建設有特色的新農村。
1.3.4 構建“高校+農村”的農業推廣機制 園林專業科技創新應轉化為生產力,園林專業許多科研成果可在農村建設中進行試驗優化和推廣應用[5]。例如:園林植物營養繁殖、苗木病蟲害防治、植物的環境脅迫調控機制等,可將科研成果(如繁殖技術、藥劑配方等)應用于農業相關產業,打造典型示范,并以點帶面,切實促進當地農業經濟快速增長。
2 “教、研、賽、創”四位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做法
2.1 創新教學方式
2.1.1 以實現學生就業為導向,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 目前,教學型高校的園林專業本科畢業生除了有一部分考研深造之外,就業的主要單位是基層城鄉規劃設計院、綠化設計企業、工程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等。就業流向的變化對學生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學生渴望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工作中能真正得到運用,并得到就業單位的認可。因此,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核心、以黑板為手段的單向的封閉式課堂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外向型、多樣化的現代教學方式是新時代園林專業課程教學的必然趨勢。在新形勢下,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現場教學已是園林教師普遍應用的教學方式。教師結合課堂理論教學,適時帶領學生到室外進行課程實訓,并邀請企業骨干現場講解施工方法,對接企業需求,將部分專業核心實踐課程由企業合作完成,實現畢業生與就業市場無縫對接,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1.2 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大力開展學生“第二課堂”活動 “第二課堂”對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暗诙n堂”是“第一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和繼續,是強化學生自學能力的鍛煉場所,也是學生拓寬知識、發展能力的新陣地??蒲谐晒梢猿鋵崒嵺`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反過來又有利于促進科研工作的開展和培養科研人才。筆者團隊建立了系列學生參加科研、競賽活動的平臺,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使師生共學共創成為大多數教師從事科研活動創新研究的主要方式,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2.2 革新考核體系
2.2.1 改革現行的課程考核體系,強化實踐能力培養 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學型高校園林專業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的需要。然而傳統的課程成績考核體系往往以理論考試為主,書面考試難以考核學生的真實水平和反映學生掌握技術的能力。因此,要建立新的教學考核體系,強調應用能力的考核,突出考核的實用性和實踐性。首先,考核內容要堅持理論知識考核與實踐技能考核相結合。例如:園林樹木學課程考核的重點是考察學生對野外樹種的識別能力,采取的考核方式是在野外現場要求學生識別樹木種類,讓每個學生輪流說出每個種的名稱、分布及主要的生態習性,并在規定時間內寫出種的學名和中文名,實踐效果良好。其次,課程的期終考試總成績應根據理論考試成績和實踐考核成績按一定的比例加權計算,從而使課程成績考核體系更加合理。
2.2.2 強化現場教學環節 現場教學是全面提升園林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抓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將園林設計、園林建筑設計、園林工程、園林工程項目管理、盆景學等課程設置現場教學環節,這些課程按模塊在不同階段實施,其主要指導教師為校企合作基地具備豐富社會實踐經驗的企業骨干,學校教師輔助完成各項考核。通過這些課程的教學實踐,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枯燥的理論知識有效融入了現場操作,解決了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同時為企業選人用人和學生就業提供了雙向選擇平臺。
2.2.3 積極引導學生融入教師科研項目 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是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繼續深造的助推劑??茖W研究雖然不是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師的頭等大事,但是沒有科學研究,教師將失去繼續學習的動力,直接導致“炒現飯”“灌水課”,進而影響教學質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師承擔的課題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掌握本學科科學研究的基本技能與方法,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獨立承擔課題的能力。近3年,園林專業的學生科研能力與科研熱情提升顯著,學生主持國家級大學生創新性訓練計劃項目3項、省級大學生創新性訓練計劃項目8項、校級大學生創新性訓練計劃項目15項、“互聯網+”項目3項。
2.3 建立學科競賽新機制 建立系列學生參加學科、行業競賽活動的新機制,大大提高師生參加各類競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科競賽取得新突破,如專門增設了園林設計競賽課程、開辟了第二課堂競賽專門學分(表1)、邀請園林企業共同設計競賽模塊等。
參考文獻
[1]國淑梅,牛貞福,王功帥.新農科背景下園藝植物育種學課程大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22):167-169.
[2]余洋,方安菲,楊宇衡,等.新農科背景下普通植物病理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24):275-277.
[3]周杰,蔣書東,劉亞,等.面向新農科的動物醫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23):151-152.
[4]樂祥鵬,李發弟.新農科背景下草業科學專業動物生產類課程建設及教學實踐:以蘭州大學為例[J].草業科學,2020,37(11):2383-2386.
[5]史明艷,王育娜,周曉君,等.“新農科”背景下產學研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天津農業科學,2020,26(11):73-74.
[6]程燕珠,楊朝暉.地方農林高校新農科發展的SWOT分析及優化路徑[J].中國農業教育,2020,21(03):34-36.
(責編:徐世紅)
基金項目:教育部新農科項目:面向丘陵地區“四新”需求的校企協同CDIO育人實踐(教高廳函〔2020〕20號);湖南省教育廳新農科項目:地方性本科院校園林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湘教通[2020]94);湖南省教育廳質量工程項目:林學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湘教通〔2018〕380號);湖南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基于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翻轉課堂式教學在《風景園林工程》課程中的研究與實踐(湘教通〔2017〕452號);“基于美麗鄉村規劃項目驅動型模塊在《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改革研究”(湘教通〔2018〕436號)。
作者簡介:楊賢均(1974—),男,湖南武岡人,碩士,教授,從事風景園林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2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