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珠
湖南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核心素養體系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成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關鍵”因素和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1]在這個大背景下,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五禽戲,是集文化內涵與養生等多種因素相融合的傳統體育項目。它特有的魅力必須發揮,為學校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小學在整個生命成長過程中的學習階段可以看作是一個開始的階段,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生活、價值觀等有了新的認識。因此,將五禽戲融入小學體育課程是非常重要和明智的。
五禽戲作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自從它誕生以來,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具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特色,因其動作簡單且具有趣味性,修身養性效果顯著而被社會廣泛認可。小學階段的學習是生命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啟蒙階段,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五禽戲”融入小學體育課程是非常具有傳承意義的。具體體現在:首先,通過對五禽戲的學習,了解中國古代的修身養性理念,探索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健康之路。其次,五禽戲對于其他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都具有指導意義,通過對五禽戲的學習,方便今后學其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提升學生對于傳統體育項目的學習興趣。第三,通過從小對于五禽戲的認識和學習培養,有利于學生對于中華民族傳統項目更深的認識和理解,提升對于傳承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的責任感。
新時期社會發展的中心方向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樣的環境下,促進國家文化的軟實力,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揮中華民族精神尤其重要。五禽戲以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內涵,已然成為促進我國與國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之一。在學習五禽戲時,結合時代背景,通過深入學習特有的文化內涵,縱向延伸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基于對愛國主義精神更深層次的理解,促使學生養成對生活和價值觀的正確態度,提升文化素養。
五禽戲的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主參與健身活動的意識,促進“健康第一”理念的產生和發展。[2]五禽戲是一項集養身、中醫等多種功能相結合的項目,其健身功能不可小覷。少年時期,愛動的天性往往導致學習表現過于浮躁,而五禽戲柔緩的動作配合呼吸的調節,可有效去除浮躁,緩解焦慮情緒,提高學生的專注能力,使其身心愉悅,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有效提升心理素質,促進心理健康。學生通過學習五禽戲,感受中國從古至今的養生知識,將習練五禽戲變成一種習慣,融入到生活中去,學會健康生活。
五禽戲是通過對五種動物動作的模仿進行的一種修身養性的功法,而模仿又是學生進行初步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進行學習時,鼓勵學生開拓想象思維,聯想這五種動物的動作進行初步探索學習。[3]在學生學完五禽戲后,要學習其他的民族傳統項目如太極拳、八段錦時,鼓勵學生通過練習五禽戲的感覺來學習他們對其他延伸項目的感覺,并提高他們自己學習的能力。在學生學會五禽戲后,鼓勵學生教會身邊的人五禽戲,如自己的家人、好朋友等,由學生身份轉換為“小老師”通過對他人五禽戲的傳授,深化對五禽戲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小學體育課程作為學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五禽戲也是具有多種價值。如:文化傳承價值、強身健體價值、影響深遠價值、簡單易學易推廣價值。核心素養視閾下的五禽戲融入小學體育課程就是從文化滲透出發深入挖掘五禽戲的內在價值、探索五禽戲蘊含的教育意義,以五禽戲學習為載體,通過圍繞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展開教學,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圍繞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展開教學,注重文化滲透使學生深入了解;圍繞學生的創新能力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參與進行多種方式創新學習;圍繞學生自主學習展開教學,多角度融合學習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其具有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責任擔當、豐富的文化底蘊、對待問題的創新精神、健康生活的習慣養成。其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核心素養視閾下五禽戲在小學體育課程的融入架構圖
為使在核心素養視域下五禽戲在小學體育課程的融入價值得到體現,從教師教學以及提升教師素養兩個層面進行融入路徑探析。
3.1.1 圍繞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展開教學
在初學五禽戲時,針對學生特點,創設問題情境,緊扣主題展開教學,開拓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五禽戲的興趣。比如在進行第一式虎舉和第二式虎撲的教學時,首先啟發學生展開思維創設情境,想象老虎騰空和老虎撲動時的樣子,讓學生表達他們對老虎騰空和老虎撲動的理解。其次,引導學生深入探討虎式動作的基礎手型虎爪并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把動作做出來。第三,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探討技術要點,讓學生根據所探討的要點進行所做的動作調整,學生調整過后,教師再根據學生調整過的手型進行點評并糾正錯誤手型,加深學生的理解。第四,利用已掌握的虎爪的手型,根據虎爪的學習方法,探討學習虎舉和虎撲的動作。最后教師總結所探討出的動作技術特點,講解做動作時的注意事項并帶領學生一起做完整連貫的動作。教師通過與學生一起討論學習內容的要點,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想象和聯想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有效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3.1.2 圍繞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展開教學
五禽戲作為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其文化底蘊是非常深厚的,從五禽戲的文化價值出發,這對發展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加強民族文化意識和增強民族文化認同至關重要。在進行教學時,可采用以五禽戲文化內涵為出發點開展班級主題班會;學校提供傳統文化和傳統項目的交流,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和理解傳統文化,或者讓學生自己收集相關知識,并組織學生舉辦相關活動視頻的學習,以加深學生的理解。通過一系列的課堂內外的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使其具有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責任擔當,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3.1.3 圍繞學生的創新能力展開教學
五禽戲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國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對五禽戲是贊不絕口,還仿照華佗五禽戲自編了一套“毛氏體操”來鍛煉身體。學習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在學習五禽戲后,融合其他學習元素,以五禽戲為基礎進行創編,可采用其中的動作,配合音樂創編成屬于自己的小作品。或者鼓勵學生們研究5只動物以外的其他動物動作,模仿五禽戲進行創新。結合“互聯網+”,鼓勵學生以多種題材多種方式進行內容創新拍攝小視頻分享自己與五禽戲的故事。以五禽戲為基點,引導學生展開多方面、多角度的創新。
3.1.4 圍繞學生健康生活的習慣養成展開教學
五禽戲本身就具有效果顯著的養生功能,在進行教學時,圍繞五禽戲的健身功能,向學生講解五禽戲動作的健身功效,傳授相關健身知識,比如練熊戲,可有效調理脾胃;練虎戲,可緩解學習了一天的腰背疲勞感;練猿戲,可有效增強其心肺功能等。《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堅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既要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又要加強家庭、社會與學校之間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4]所以提倡以家校聯合的方式進行深入學習,更好地掌握相關養生知識,學會健康生活。鼓勵學生將所學到的五禽戲教給自己的家人,使家人一起受益,并且在學校舉辦相關的活動時,邀請家長朋友共同參與,使五禽戲通過一個孩子的學習掌握受益,變成一個家庭的受益。通過對五禽戲養生知識的學習,以及家校聯合的方式,讓學生收獲更多的生活健康知識,養生健康生活的習慣,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師是進行教育的主導部分,只有教師對于核心素養的認識清晰了,教學能力提升了,才能夠更好的開展相關教學,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到實際。教育不僅是要教書,還要考慮如何教育學生以及教育學生成為怎樣的人。一位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信息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了更好地言傳身教,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教育素養和知識儲備,適應時代的發展,掌握時代背景所需。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出更適應于社會的人才。
核心素養視閾下五禽戲在小學體育課程的融入價值主要體現在提升學生對傳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責任感、促使學生養成對生活和價值觀的正確態度、提升學生文化素養、深化健康理念,學會健康生活、開拓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可從教師教學以及提升教師素養兩個層面入手進行融入路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