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茜 彭潔
【摘 要】本文結合產教融合視域下民辦外語類高校人才培養綜合改革實踐,論述構建民辦外語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路徑:更新理念,突出產教深度融合的核心;促進發展,強化人才培養教育主體和教育目標的融合;多元培養,優化專業教育、認識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塊。
【關鍵詞】產教融合 民辦外語類高校 一核心二融合三模塊
在高等教育不斷深化改革和人才培養要求不斷變化的背景下,高校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這既是促進高校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不斷深化產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式?;诖耍褶k外語類高校要圍繞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生成長的實際需要,結合自身“外”字特色和“民辦”屬性的靈活性和高效性,加強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積極探索構建“一核心二融合三模塊”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培養滿足專業產業協同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外語人才,實現產教融合主體互利互贏。
一、“一核心二融合三模塊”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內涵
(一)一核心
深化產教深度融合發展理念,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及專業實踐能力,德才兼備、職業素養較高,并且具有適應時代要求的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外語人才。
(二)二融合
一是指教育主體的融合,強調高校、企業、政府、社會等多個教育主體的融合,共同配合,在各自領域內做好相應工作安排,為專業人才的能力建設、職業規劃、工作態度、職業心理等發揮多管齊下的積極作用。二是指教育目標的融合,強調“一元論”,要將學生的培養目標進行充分融合,將專業、能力、品德教育進行充分融合,以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三)三模塊
一是指專業教育模塊。專業教育模塊注重培養學生具備專業領域內的理論和實踐相關知識,重點突出學校定位,專業特色,注重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全面提高,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能力。二是指專業認識教育模塊。專業認識教育模塊指通過了解專業內涵,未來求職方向,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將專業認知和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三是指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在現有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圍繞“創新”教育目標,進行一定的課程體系改革,使學生在具備應有的專業知識以外,能夠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背景下,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才能更加適應市場需求,更加具有職業空間競爭力。
二、“一核心二融合三模塊”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層意義
(一)有助于推動高校自身可持續發展
地方民辦外語類高校大部分是以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為目標,不僅是中國當前高等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促進行業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綜合發展、多元發展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一個響亮的主題詞,地方民辦外語類高校貫徹落實“一核心二融合三模塊”的發展理念,在教育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市場銜接性的提升,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強化產教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舉,有助于地方民辦外語類高校在當今市場規律的作用下,進一步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
(二)有助于提升專業社會影響力
地方民辦外語類高校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應當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圍繞市場客觀要求,貫徹落實“一核心二融合三模塊”的發展育人理念,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產教融合發展的力度,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專業與外語相結合、外語與專業相結合,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素質,使專業發展更加多元化,專業知識結構更加豐富,提高專業社會、行業影響力。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當前,畢業生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不斷加大。隨著外部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對人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求扎實掌握專業本領,還要具備創新能力。地方民辦外語類高校如果能夠在現有的育人模式中滲透“一核心二融合三模塊”的發展理念,注重培養學生“雙創”能力教育,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將有助于學生獲得更高的創新思考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市場競爭力,并擴大學生未來的可持續上升空間。
三、構建“一核心二融合三模塊”人才培養模式的路徑
(一)更新理念,突出產教深度融合的核心
產教融合是高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诖耍褶k外語類高校要以產教深度融合為核心理念,強化產教深度融合認識,根據地方產業鏈需求,構建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及專業實踐能力,并且在專業領域富有傳承與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外語人才,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一是在民辦外語類高校的專業設置上,不僅要在課程內容、培養方式和教學過程等方面重在語言專業技能訓練,還要綜合考慮市場需要、行業需要、企業需要,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綜合應用型人才。二是構建良好的培養資源體系共享機制,實現彼此之間的資源共享,增加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數量,積極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改變過去傳統單一的培養模式,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三是豐富人才培養模式,包括進一步引入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緊扣自身“外”字特色和地域優勢,勇敢走出國門,開展跨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探索和構建國際化的產教融合平臺,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二)促進發展,強化人才培養教育主體和教育目標的融合
產教融合“雙主體”協同育人是推動專業產業協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學生知識應用和技能培養的重要舉措?;诖?,民辦外語類高校必須通過根本性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深化產教融合“雙主體”協同育人,才能更好地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外語人才,真正實現產教融合。首先,要加強授課主體的融合。一是校校融合。加強與不同類型、不同級別、不同地區的高校緊密協作,建立機制性、有形的、密切的聯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長,取長補短,強強聯合,進一步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二是校企融合。開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本著求真務實的原則,聚焦同業內的優秀做法,并結合自身實際,科學制訂相關方案和實施計劃。建立符合校企合作項目需求的校內實踐基地;加強對培養的針對性,即培養必須是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的,要對學生進行充分摸底了解,掌握學生能力強弱項、擇業意向等,并在相關資源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傾斜;科學合理協調好校企合作項目和原有課程之間的關系,使校企合作能夠真正推動、促進專業教育的發展。三是校社融合。要大力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不斷把握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善于運用社會新話語、新平臺和新方式改革創新育人方式,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聚合力量、熔煉資源,統籌協作,創設局面,實現“學校—企業—社會”的深度融合。其次,要加強學生培養目標的融合。明確能力教育、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定位,既要重視學生理論知識傳授和實踐能力培養,又要圍繞“理論提升”“能力發展”“職業素養”三個中心目標,在學生培養過程中,要從教育目標、教育模式、教育內容以及課程考核評估等方面持續加強探索和實踐,讓育人模式能夠脫離傳統習慣的藩籬,不斷打造民辦外語類高校在人才培養上更多特色鮮明的亮點。
(三)多元培養,優化專業教育、認識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培養
優化教育培養模塊是高校提升專業教育建設質量的關鍵,是實現多元化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诖耍褶k外語類高校要圍繞“三模塊”人才培養定位,積極構建行業認知與專業認知模塊課程、行業基礎技能與專業基礎課程、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課程,開展認知學習、基本技能實踐、企業實戰項目實踐、職業素質訓練與能力培養以及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等五個階段的深度合作實施和銜接培養,最終培養出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及專業實踐能力,并且在專業領域富有傳承與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外語人才。一是在原有的模塊課程基礎上深化改革,將行業、企業人才技能需求融入教學計劃全過程,構建多元課程體系,緊扣自身“外”字特色和地域優勢,加強視角對外,培養理念和對外交流,培養資源的合作共享。二是積極依托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改變課程學時少、知識內容單一、教學方法照本宣科的現狀,共建模塊課程,通過認知學習、基本技能實踐、大量企業實戰項目實踐、職業素質訓練與創新能力培養等進行深度合作培養。三是打造一支水平較高、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積極引進理論扎實、實踐經驗豐富并且對企業相關生產經營實際情況有所了解的教師,同時,不斷拓寬師資力量的構成,不僅僅局限于校內的專職教師,還可以積極從其他學校聘請客座教師,或者知名的企業聘請在專業領域頗有建樹的“客串導師”。
綜上所述,民辦外語類高校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緊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新生態,同時結合學校專業特色和發展內涵,深化產教深度融合發展核心理念,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協同發展孵化式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探索構建“一核心二融合三模塊”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外語人才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童丹.產教融合視野下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訓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19(2).
[2]朱玲.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與實踐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6).
[3]趙慧敏.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外語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以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18(5).
[4]許雷.“一核心、二目標、三融合、四遞進”視野下高職外語類“專業+雙創”教育體系建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3).
【作者簡介】韋 茜(1982— ),女,廣西南寧人,廣西外國語學院董事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民辦高等教育;彭 潔(1989— ),女,廣西浦北人,廣西外國語學院講師,黨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團委副書記,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及民辦高等教育。
(責編 蘇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