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廣智 羅朝霞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構建與實施“教學做創合一”人才培養模式,針對旅游類專業專任教師“教學做創合一”的意識不強,能力不足;產教融合度不高,校企合作機制不完善;實踐教學與企業崗位工作要求吻合度不高;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分離等問題,提出推進“教學做創合一”人才培養模式的頂層設計;打造“現在進行時”三能雙師團隊;完善產教融合機制,實行校企協同育人;優化教學過程,將“教學做創合一”落到實處等對策。
【關鍵詞】教學做創合一 產教融合 前店后院 旅游類
2019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即“職教20條”)提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旅游類專業是對應行業開設的專業,這就要求高職旅游院校積極探索行業生產與專業教學的融合之道,努力實現專業與產業融合、學校與企業融合、教學做創融合、產學研融合、師生與企業員工融合。旅游業正面臨廣泛而深刻的轉型發展,呈現多元化、個性化和智慧化發展趨勢。新的旅游業態產品不斷涌現,以充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培養更好更多的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業本領的實戰型旅游人才。雙創教育與旅游專業教育融合,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在很多職業院校專門開設“創業、創新”類公共課,獨立于專業教育之外,課程內容籠統空泛,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2001年,揚州市職業大學創辦旅游類專業之初,就籌建并自主運營旅行社,并將地處中國十大歷史街區—— 東關街的東關校區打造成為眾創廣場、東關藝術酒店,構建有直接管理權限的“前店后院”實訓基地,牽頭成立并主持運行揚州市旅游學會和揚州市社科院旅游研究所。當時的想法是不能“閉門造車”,而要“開門辦學”?,F在看來,就是“產教融合”的一種形式。專業教師親自“下水”,投身旅游業經營管理、服務與競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真刀真槍地實訓實習,參與旅游業調查研究。從2018年開始,揚州市職業大學在旅游類專業中全面開展“教學做創合一”改革,加強基礎理論研究,重構課程標準和教學流程,制訂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旅游類專業“教學做創合一”人才培養模式。
一、“教學做創合一”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一)“教學做創合一”的內涵。
“教學做創合一”,就是在教師“教”的主導下,學生“學、做、創”同步或交替進行,重構教學空間和時間。將理論學習、實訓、實戰、創新、創業等環節融為一體,相輔相成,形成合力,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實現培養懂管理、善服務和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旅游人才的目標?!敖虒W做創”分解釋義如下。
(1)“教”。教師從學生如何學、如何做和如何創的視角,設置課程,設計教學項目,改造或新建教學平臺和實訓基地,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重構學習評價體系。
(2)“學”。以會做會創為目標。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新知。重點是學習為什么做、如何做、怎樣做好、怎樣創新和怎樣創業。教學相長,教師也在“教、做、創”中學。
(3)“做”。做是核心。包括模擬實訓、貼崗學徒、技能比賽和頂崗實習等,以實訓、實戰項目為任務驅動,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創。
(4)“創”。即創新、創業。創新是創業的準備和條件,創業是創新的動力和實現。從學生角度,要養成創新創業意識,開展雙創訓練,提高創新能力,形成創業基本能力;從教育管理者和教師角度,要建立雙創訓練平臺,開發雙創課程,設計并實施雙創教學項目,開展專業性雙創活動。
本課題研究重點在于探索“合一”路徑,即“教學做創”如何融合,研究其組織形態、教學設計、條件保障,以“做”為核心,實現“做上教,做上學,做上創”。
(二)“教學做創合一”人才培養模式
揚州市職業大學在原來“前店后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升級,構建旅游類專業“教學做創合一”人才培養模式,即以培養懂管理、善服務和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旅游人才培養為目標,以“教學做創合一”為核心,重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空間,建設人才培養質量保障條件與機制,包括師資團隊、實訓基地、產教融合機制和評價體系等。其核心思路包括“教學做合一”,將“雙創”教育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見圖1)。
二、旅游類專業推行“教學做創合一”人才培養模式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專任教師“教學做創合一”的意識不強,能力不足
推行“教學做創合一”,首先要解決“人”的問題。教學團隊是專業教學改革的主導力量,是設計改革方案、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人才培養模式,率領學生“學做創”的核心力量。但教學團隊中的部分專任教師存在意識不強、能力不足的問題。從國家到學校層面雖然均大力提倡教學做一體化、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但是大部分教師對人才培養目標認識模糊,仍然習慣于教學做分離的傳統教學方式,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夠,對探索“教學做創合一”的路徑缺乏熱情。
旅游院校的“雙師型”教師占比相當高,一般都在80%以上。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大多數“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是因為他們考取了某個職業資格證書、水平等級證書,或者曾短暫地到企業掛職。教師很少有長期獨立在旅游企業工作的經歷,也鮮有創業經驗??傮w上看,旅游專業教師自身的行業實戰、創新和創業的能力普遍不足,不利于實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
(二)產教融合度不高,校企合作機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存在“院校一頭熱”的狀況,企業參與院校人才培養的動力不足。大多數旅游院校主要的校企合作方式是開展學生頂崗實習,學校為企業提供實習生,緩解旅游企業用工難的問題,為企業提供廉價的基層人力資源。在為企業提供經營管理人才、幫助旅游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升、服務創新、產品策劃、市場拓展等方面合作力度不大。與之相應的,企業參與學校教學教育改革、教學團隊和資源建設的深度、廣度均不夠。旅游院校與企業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未能建立全方位和多層次的合作機制。
(三)實踐教學與企業崗位工作要求吻合度不高
目前旅游專業課程設置的依據是企業崗位需求,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落實到實踐教學,則與企業崗位工作要求存在差距。首先是實踐教學的組織形式與生產實際脫節,不利于學生實戰能力的培養。旅游院校一般采用“課程實訓(單項實訓)—模擬綜合實訓—頂崗實習”三階段實踐教學,未能做到工學同步或交替,實訓項目的真實性、實戰性不強。其次是重服務技能(導游服務、餐飲擺臺、客房鋪床、茶藝調酒等)培養,輕經營管理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旅游企業嚴重缺乏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需求脫節。
(四)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分離
為了加強雙創教育,旅游院校普遍開設創新和創業指導類的公共素質課程,有的學校還建立學生創業園。但是,這些雙創教育舉措與專業課程教學是分離的。雙創公共課程屬于公共課教研室(或院系),教學任務由非旅游專任教師擔綱,教學內容則是創新創業通論,實踐教學停留于案例分析、討論、參觀和寫報告。創業園僅為極少數學生提供了創業實踐的機會和場所,而不能澤被全體學生。旅游雙創教育不應是空談泛論,應該具體落實到旅游行業,融合于旅游專業教學的全過程,才能有助于所有學生提高雙創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做創合一”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路徑
(一)推進“教學做創合一”人才培養模式的頂層設計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雙高并重,突出雙創。揚州市職業大學將培養目標重新定位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術技能、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旅游服務與管理技術技能人才”。提出雙高并重,突出雙創,著力于培養學生的高素質(職業素養、職業道德)、高技術技能(經營管理、產品策劃設計、雙語交流、在線旅游服務、高端服務、開店創業等技能),尤其重視創新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2.課程體系改革
通過對市場調研和學情分析,重新構建旅游類各專業課程體系,增設實用性強的創新創業課程,例如旅游產品設計、旅游創新實踐、旅游創業策劃、民宿運營與管理、小微餐飲企業運營、連鎖經營管理等課程。制訂《社會實踐學分認定辦法》,如果學生參加重大社會實踐活動、競賽活動、創業創新實踐,學校根據標準確認其學分,可以代替部分選修課程或相應的實踐課程。針對所有的職業技術課程,開發創新創業實訓項目。
3.課程教學模式設計
對準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教學改革,優化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打破“理論教學+技能實訓”教學模式,建立“教學做創”同步或交替進行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利用自辦旅游企業或引企入校,開展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項目化教學,引導學生圍繞真實工作任務做。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師生互動討論解決思路與方法;建設旅游類專業教學資源庫,建構在線開放課程,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突破時空限制。探索“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為落實“教學做創合一”插上翅膀。
(二)打造“現在進行時”三能雙師團隊
擁有一支教學、實戰、創新、創業能力強的教學團隊,是保障“教學做創合一”人才培養方案有效實施的關鍵因素。將“現在進行時”三能雙師團隊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務,解決專任教師“教學做創合一”意識不強、能力不足的問題?!艾F在進行時”,就是教師能教學,能研發,同時能融入企業開展實踐活動,突破教師曾在企業實踐或僅有職業資格(技能)證書的雙師現象。
1.開展“教學做創合一”育人改革的培訓和研討活動
要推行“教學做創合一”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要統一思想,更新觀念。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有計劃地開展專業教學改革培訓,組織“教學做創合一”育人改革討論,鼓勵和引導教師掌握職業教育新動向、新理念和新方法,深入企業實踐,激發開展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2.強化教師的行業實戰能力
教師實戰能力強,才能真正教出有實戰能力的學生。旅游院??梢酝ㄟ^自辦旅游企業(如旅行社、酒店、書吧、咖啡廳等)、引進旅游企業進校園、與毗鄰學校的旅游企業深度合作等方式,讓教師進入這些企業兼職,并指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同步開展教、學、做,切實提高教師的行業實戰能力。學校應該出臺相應的激勵機制,在工作量認定、績效考核和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例如揚州市職業大學旅游學院利用自主運營旅行社的條件,建設“現在進行時”三能雙師團隊,專任教師擔任旅行社的法人代表、總經理、部門經理、導游和法律顧問,設計旅游產品,進行市場營銷,開展旅游服務,顯著提高自身的實戰、教學、研發能力。
3.打通企業能手與職業院校教師雙向流動的通道
旅游行業高手云集,旅游院校要充分利用這個資源,“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職業院校教師雙向流動”,聘請企業能手擔任實踐教學導師或創業導師,廣泛聯系,建立校外兼職教師庫。具有教學能力的企業能手可以擔任課程主講教師、開展專業講座,可以輔助專任教師承擔實踐教學工作,擔任學生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的指導教師,擔任創新創業工作室的指導老師。對于校外兼職教師,不能唯學歷論,而應“唯才是舉”,以實踐水平高為主要標準,聘任服務、管理和技術水平高的企業人員。
(三)完善產教融合機制,實行校企協同育人
校企合作機制的根本在于“利益相關”。校方的利益訴求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教師實踐能力,改善辦學條件,從而提高辦學效益(包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旅游企業的利益訴求在于開發優秀人才,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拓展市場,從而提高利潤水平,幫助院校培養人才的職責,激發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旅游院校研究如何挖掘、利用和發揮自身的優勢,為企業提供多層次和多方面的支持,完善校企合作機制,建設合作平臺。
從校企合作的角度看,旅游院校的優勢主要有:第一,學生是企業人才的后備軍。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越高,對企業越有利。旅游院校在提高學生服務能力的同時,更要強化學生管理能力、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二,教師是企業發展的智力支持。教師在企業戰略制訂、產品創新研發和旅游規劃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學養基礎,可進入企業深入調研和實踐,理論聯系實際,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第三,學校人群是企業的市場。一所高職院校一般有萬名以上的師生員工,都是旅游企業潛在的顧客,本身就是規模較大的消費市場。校企合作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如果學校實踐教學與企業經營活動結合,教育經費與企業投入經費重合,可以節省企業經營成本。例如,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實訓基地也是經營場所,建設經費、運行經費和維護經費的相當一部分來自教育經費,優秀實習生工作水平不低于基層員工,但實習津貼一般低于正式員工薪酬。
建立科學合理的校企合作機制,可以充分調動校企雙方的優勢條件,獲得雙贏。合作機制包括動力機制、運行機制和評價反饋機制。
1.建立動力機制
校企合作,在保證人才培養工作質量的前提下,學校盡力提供幫助,促使企業提高經營水平,實現盈利目標,從努力構建校企發展命運共同體。例如,旅游院校利用智力優勢,幫助企業制訂發展戰略規劃,提升管理、服務和技術水平;積極幫助合作企業落實國家稅收減免政策;減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租金和合作企業員工的學歷教育學費或培訓費等;建立校內旅行社經營網點,開發校內旅游市場;在旅游旺季旅游企業人手緊缺的時候,學校實施“旺出淡進”教學計劃,優先為合作企業提供實習生。
2.建立運行機制
建立校企合作組織協調機構,完善制度,明確雙方權責和工作流程,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生產實訓基地建設、團隊建設和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開展有效工作。第一,形成共建、共管、共享實訓基地的機制。建立“前店后院”生產性實訓基地。旅游院校既可以自辦旅游企業,也可以引企入校,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教學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第二,形成“校企互兼互聘”的師資培養機制。一方面專任教師在旅行社、酒店和景區兼職,開展創新研發;另一方面聘請旅游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全面提升專任教師職業化水平和兼職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打造一支“現在進行時”三能雙師團隊。第三,形成共建和共享教學資源的機制。共同建立專業教學資源庫和在線開放課程,開發微課,開展信息化教學,將企業最新的工作案例和任務引入教學;在線教學資源可以用于企業員工培訓。校企合作編寫項目化教材和實訓指導書,根據企業真實工作任務和實際要求,設計教學項目,形成校企協同教學機制。
產教深度融合,有助于打通課堂與企業空間的壁壘,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割裂,學生和職業人身份的分離,將理論學習、實訓、實戰、創新和創業等環節融為一體,同步或交替進行。
3.建立評價反饋機制
建立校企合作質態的評價反饋機制,及時評價人才培養工作質量,發現并解決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反饋方式有兩類:一是建立校企溝通平臺,除了傳統的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和座談會,還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在線研討交流、定期報告和問卷調查等,不斷改進人才培養工作;二是強化學生企業實踐效果評價,如開展過程性實踐考核、競賽評比和實習生滿意度調查等活動,從中分析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有針對性地提高人才培養效果。通過評價反饋,實行“優勝劣汰”,篩選出有利于學生成長的優質旅游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通過機制創新,實現教學與崗位工作的緊密滲透,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專業與產業的有效對接,解決專業建設中產教融合度不高的問題。
(四)優化教學過程,將“教學做創合一”落到實處
傳統的教學過程,是先理論、后實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分開的兩個階段?!敖虒W做創合一”的過程,應該是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創新創業同步或交替進行,學理論應以能實戰為導向。
1.課堂教學“理實一體化”
課堂教學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定要改革,改變理論與實踐分離的狀況。學校的課堂,應該是讓學生邊學邊做,甚至先做后學。例如學習導游講解,應將導游詞創作、導游講解合為一個項目(這在導游實際工作中本為一體),讓學生先創作導游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導游詞的創作,完成后由小組推薦學生代表講解,師生共同評價,共同總結導游詞創作與講解理論。然后要求學生進一步改進,完善后到旅游景點進行實地講解訓練。根據課程特點和教學需要,可采用項目化教學、翻轉課堂、現場教學和技能競賽等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學“理實一體化”,學校應建設“理實一體化”教室(實訓室),營建仿真或真實的職業環境??梢詫⑿鹊膶嵱柺?、教室改造成“理實一體化”教室,也可以因地制宜,利用企業的工作場所,構建生產性實訓基地。
2.課程安排“工學交替”
實踐教學不能停留于模擬訓練,而應強化實戰訓練。傳統的旅游專業實戰訓練一般安排在畢業前,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由于學生實際工作能力不強,一般被安排在基層服務崗位,甚至很多學生不適應突如其來的實際工作,產生心理問題,嚴重者喪失從事旅游工作的興趣?!肮W交替”可以讓學生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逐步適應崗位工作,逐步提高實戰能力,甚至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工學交替有兩種形態。一是每學期均安排獨立的企業實踐課程,如認識實習和跟崗實習到頂崗實習,或者安排不同的崗位實習課程,如餐飲管理實習和旅游營銷實習。既要有服務工作實習,又要有管理工作實習。要掌握“旺出淡進”的原則,即旅游旺季外出實習,淡季進校學習。二是學生“半工半讀”,半天課堂學習,半天企業工作。學生分組進入企業輪崗,從而形成多種崗位工作能力。這個工作需要精心策劃與安排,要與學校整體教學安排協調好,與企業對接好,將學生安排好,尤其要保證交通安全和生產安全。
構建與推行“教學做創合一”人才培養模式,面臨傳統觀念束縛、教師能力不足、產教融合不深、體制機制不順和實訓條件保障缺位等困難。但是,旅游教育工作者應該認準目標,勇擔責任,創新思考,解決難題,探索路徑,科學規劃,提高高職旅游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為旅游業提供更好更多的實戰型和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閆貴榮.高職院?!敖虒W做一體”教學模式:本質、課程范疇、實踐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9).
[2]鄔艷艷,郭珊珊.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6(2).
[3]王鳳輝,趙輝.高職教育“教學做創”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開封大學學報,2019(9).
[4]法約爾.創業教育研究手冊(第一冊)綜合視角[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5]劉桂香,馬長世.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機制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7(10).
[6]歐陽泉.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完善:基于管理協同理論視角[J].中國成人教育,2020(2).
[7]薛勇.產教深度融合: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度生成[J].中國高等教育,2020(5).
【作者簡介】董廣智(1970— ),男,江蘇揚州人,揚州市職業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教授,揚州市旅游學會秘書長,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旅游文化;羅朝霞(1979— ),女,湖南瀏陽人,揚州市職業大學旅游學院酒店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旅游飯店管理、旅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