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瑩
【摘 要】本文從選修課開設的必要性、基本原則以及選修課的組織和管理等方面闡述在柳州市技工學校汽車駕駛專業“兩后生”中期職業技能培訓中開設選修課的實踐研究,提出在“兩后生”中期職業技能培訓中開設選修課應高度重視課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靈活設置考評方法,旨在促進“兩后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個性發展,滿足社會對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兩后生 職業技能培訓 選修課 就業 創業
本文中的“兩后生”是指來自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和融安縣經濟暫時困難家庭,年齡15~25周歲,未繼續升學的初中、高中畢業生(含輟學)。“兩后生”在校培訓時間為1個學年(10個月),分為2個學期,秋季學期入學,第二年春季學期期末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初級工)后,由學校推薦就業。
本文通過對柳州市技工學校2017屆、2018屆和2019屆汽車駕駛專業“兩后生”的培訓需求和就業情況進行調研,發現傳統的培訓模式內容比較單一,不能完全滿足“兩后生”個性化的需求和可持續發展,就業的穩定性、再就業及創業能力較差。為了更好地滿足“兩后生”的就業、創業需求,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柳州市技工學校對2020屆汽車駕駛專業“兩后生”的培訓模式進行了改革創新,其中選修課的開設就是一大亮點。
一、選修課開設符合“兩后生”人才培養和就業創業所需
根據《“兩后生”汽車駕駛專業初級教學大綱(一年制)》,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培訓要求,“兩后生”在校培訓的總學時為1800個學時,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公共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核心知識,培養的目標是達到國家技能初級工技術水平,熟練掌握駕駛技術并取得C1駕駛證。修改后的教學計劃,培訓總課時保持不變,將傳統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轉換為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由于采用的是模塊化教學,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能夠有效整合,例如將原來教學大綱中的“鉗工知識”課程教學內容整合到汽車基礎知識模塊中,“汽車維修專業知識”課程教學內容整合到“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和“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等專業核心課程中,不再單獨開設。整合后的課程學習效率提高了,節省出來的學時就可以用來開設選修課程。
傳統的“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一般都是以就業為導向實施教學活動,培訓內容主要是本專業所需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因此,參加汽車駕駛專業中期培訓的“兩后生”和只具備汽車維修的初級技能和C1駕駛證相應的汽車駕駛技能,實現技能就業的難度自然比較大,滿足不了“兩后生”高質量就業的需求。選修課的開設能夠更好地滿足“兩后生”的需求,拓寬就業及創業渠道,有利于促進“兩后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個性發展,滿足社會對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對于提高培訓質量、增強“兩后生”就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選修課開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根據“兩后生”生源地—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和融安縣的經濟發展特點(現三江侗族自治縣和融安縣已步入“大開放、大交通、大旅游”時代格局,各種相關產業鏈跟隨大格局已經逐步形成),結合柳州市技工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和“兩后生”的實際情況,開設的選修課程主要有汽車美容、導游、商業營銷、電商客服、物流和創業培訓等。選修課的開設應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一)實用性原則
由于“兩后生”在校培訓的時間只有1個學年,能夠用來開設選修課的時間十分有限,所以開設的選修課必須對“兩后生”的就業和創業有幫助,否則就浪費了寶貴的培訓時間。選修課科目、內容的確定應建立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不僅要滿足“兩后生”的需求,還要深入企業、人才市場等進行多維度的調研,對選修課的科目及內容進行綜合測評,確保“兩后生”所學知識和技能是工作中必需的。
(二)可行性原則
“兩后生”在校培訓所用的場地、設備和設施一般都是專款專用,受學校資金的限制,教學資源一般不能隨意增加。目前柳州市技工學校開設有汽車維修、汽車檢測、鐵路客運服務、電子商務等專業,各專業擁有完善的配套教學資源,開設有汽車美容、導游實務、市場營銷、電商客服、物流等課程。學校擁有一支優秀的創業培訓師資團隊,可以承擔校內學生和校外待業人員的創業培訓課程。因此,開設的選修課程可以依托學校現有教學資源來實施教學。
(三)橫向擴展原則
“兩后生”所處的地域不同,家庭條件和個人興趣愛好也存在差異,導致他們的就業意愿也會存在差異。筆者在調研“兩后生”的情況中發現,他們培訓后從事的工作不一定與培訓專業對口,因此需要具備一些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開設不同專業性質的選修課可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從而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業能力。
(四)縱向延伸原則
“兩后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在培訓中的表現差異較大。初中、高中剛剛畢業的學生能夠很快適應學校的教學,理論學習跟得上進度,實訓操作也能夠較快掌握;輟學的“兩后生”學習基礎較差,無論是理論學習還是實訓操作都比較吃力。而為了保證整體的培訓效果,促進培訓學員的均衡發展,培訓內容一般以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主,而拓展性的知識和技能較少。這樣就無法完全滿足學習基礎好的“兩后生”的培訓需求。因此,通過開設相關的選修課,對專業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縱向延伸和拓展,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三、選修課應規范開設、合理組織
(一)規范開課審批流程、教學資源準備及上課時間安排
規范開課審批流程。柳州市技工學校在“兩后生”中期職業技能培訓中開設選修課的首次嘗試,應基于“兩后生”人才培養和就業創業的需要,再向學校教務部門提出申請,通過可行性分析與預期效果評估后,再上報學校教學主管領導,經領導審核批準后方能開課。
規范教學資源準備。開設選修課必須具備相應的教學資源。在學校教務部門的支持和協調下,統籌安排選修課的教學場地、設備設施、師資等,以確保選修課教學與學校的其他教學、培訓不沖突,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
規范上課時間安排。“兩后生”在校時間一共是2個學期,按每學期在校時間20周計算,可開設3門選修課。每門課為48個學時,上課時間為6周,即利用星期一至星期四下午第7、第8節自由活動課時間上課。
(二)合理組織選課和規范授課
幫助“兩后生”端正選課態度,結合實際情況選課。選修課的開設是經過充分調研后確定的,能夠滿足“兩后生”的實際需求。“兩后生”應從思想上認識到選修課的開設是一種難得的機遇,而不是一種學習負擔。如果不切實際地盲目選擇,不僅達不到預期的培訓效果,還會適得其反。因此,應幫助“兩后生”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選課:首先要對職業生涯進行初步規劃,了解在未來的就業或創業中除了職業技能培訓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哪些知識和技能;其次要充分了解每門選修課的課程性質和專業特色,是否是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最后還要結合自己的學習基礎,判斷選修課是否是自己能夠學得會的課程。對個別拿不定主意的“兩后生”,班主任可根據他們的學習基礎、興趣愛好等適當引導,讓他們能夠選擇自己真正需要、喜歡而又學得會的課程。只有選對了課程,才能充分發揮“兩后生”的個人優勢,激發他們對選修課程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課程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規范授課應明確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應注重實用。選修課的授課應以提高“兩后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為基點,以提高“兩后生”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要將“強化能力培養、提高綜合素質”的指導思想貫穿教學過程的始末,落實在教學計劃、教學實施及考核評價之中。選修課的教學應打破強調理論系統性和學科獨立性的傳統課程模式,一般以介紹、了解或熟悉為教學原則,改變知識本位的教學觀,摒棄知識的條條框框和繁文縟節,體現基礎性、應用性、工具性、趣味性,堅持“必需”和“夠用”的原則。教學內容應以現有教材為主,根據“兩后生”的實際需要和學習基礎,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遵循自然適應性原則、實用性原則,以技能操作為主線,強調職業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應求寬、求實。求寬指的是所教課程教學內容涉及面廣;求實指的是傳授的知識與技術要理論聯系實際,要具有實際意義。同時還要根據“兩后生”的實際情況,合理把握課程教學的難度,因材施教。
四、選修課的管理應高度重視、保證質量、靈活考評
(一)高度重視選修課課程管理
要求“兩后生”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選修課對他們就業或創業的重要性,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地對待;要求授課教師要做好選修課各項教學常規工作,制定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課前認真備課,課中保證教學質量,課后及時評價,努力提高教學效果;要求學校教務部門、總務部門、學生管理部門等相關部門大力支持選修課的開展,提供相應的教學條件保障。
(二)保證選修課教學質量
選修課應保證授課師資。他們教學經驗豐富,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并且有一定的企業實踐經歷,能夠更好地根據“兩后生”的特點和需求,按照“必需”和“夠用”的原則及工作崗位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開展能反映專業特色并符合工作實際的課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提高“兩后生”的職業能力。目前柳州市技工學校很多專業課程都采用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選修課可以依托現有的一體化教學場地和設備設施、一體化師資、一體化校本教材等教學資源,教學過程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突出“基礎性、應用性、實踐性”的特點,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通過模擬企業工作環境,將學習任務轉化為典型工作任務,以工作為學習內容的(下轉第23頁)(上接第5頁)“做中學”的形式,讓“兩后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應該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了提高“兩后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倡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如任務驅動法、頭腦風暴法、角色扮演法、討論法等,有的放矢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和潛能。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課程考核與評價方法
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應以實訓考核為主,理論考核為輔,注重“能力融合”“技術綜合”的現代考試觀念,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實訓考核的依據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小組分工合作、溝通協調、任務實施等各教學環節的參與情況及表現情況,評價手段是教學的過程記錄。理論考核采用課堂表現、作業情況、學習效果、綜合筆試等多元化評價方法。考核方式采用階段過程性考核與綜合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可由隨堂進行的技能考核、項目各個階段的綜合考核以及課程結束時的最終考核組成。堅持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的原則,通過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企業評價等多元化評價,科學、合理地考查“兩后生”的學習及實際應用情況。
總之,在“兩后生”中期職業技能培訓中開設選修課,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對提高“兩后生”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和潛能,提高就業、創業質量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做好“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不僅僅是一項培訓任務,還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柳州市技工學校在“兩后生”中期職業技能培訓中,發揮優勢、積極行動,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教學資源,不斷改進和完善培訓工作,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鄧映峰,謝賓.高職院校公共選修課課程體系的構建與課程開發[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8).
[2]王玲,姚慧敏.高等職業教育選修課建設的研究與探索[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
[3]呂榮光.對課改后選修課授課和考核的幾點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9(13).
【作者簡介】文 瑩(1982— ),女,漢族,廣西灌陽人,講師,研究方向為汽車運用與維修、交通運輸。
(責編 施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