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紅霞
摘? 要:翻譯工作是架起中外交流的溝通橋梁,翻譯工作需要有專業素養的翻譯人才隊伍。翻譯專業的實踐性、應用性和職業性奠定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翻譯教學和翻譯實踐活動。地方高等院校的翻譯專業的師資力量、學生基礎、教學設備和環境都有自身特點,文章以認知語言學為理論指導,立足于地方高等院校的特點,從師資力量、學生英漢雙語語言基礎、翻譯專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等方面探討了翻譯專業實踐教學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翻譯專業;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4-0120-04
Abstract: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s a communicating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requires a team of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The practicality, applicabi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of th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profession have laid a model for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s inseparable from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ranslation teaching. The teaching faculty and students in local public universitie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universities and teaching facilities are specific as well. This article takes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transl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s, students,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Keywords: cognitive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practical translation teaching
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何剛強教授在2010年5月首屆全國翻譯專業主任高級論壇會議上,做了“本科翻譯專業建設的若干探索與體會”的專題演講。他認為,優秀的翻譯人才不但應該掌握扎實的英語和漢語理解及表達能力,具備深厚的中華文化基礎,擁有博大廣泛的百科基礎知識,而且需要有敏銳的思辨能力,能在英語和漢語之間發揮橋梁作用。如何在翻譯教育領域真正做到培養出符合上述條件的翻譯人才,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來講,翻譯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一、認知語言學翻譯觀
認知語言學在中國學習和研究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經過30年的探索,認知語言學與翻譯相結合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翻譯理論、翻譯實踐和翻譯教學三個方面。本文研究的研究領域為翻譯教學研究,本文研究以王寅的認知語言學翻譯觀為理論指導。
認知語言學研究人對世界的感知、經驗、觀察事物方式如何影響人們對語言的使用,特別是在同樣符合語言規范的條件下如何選擇不同的詞語句子來表達非客觀的意義[1]。王寅將體驗哲學和認知語言學的基本原理應用于翻譯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提出了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認為,翻譯是以人的現實體驗為基礎的,翻譯者作為認知主體經過閱讀理解思考等多方參與認知活動,在精確理解掌握源語內容所表達的知識和意義的基礎上,用目標語把源語的等同信息表達出來,這個雙語轉換過程就是翻譯者認知過程的體現,是翻譯者現實世界和認知世界的表述[2]。認知翻譯研究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翻譯認知模式研究,二是翻譯能力研究[3]。翻譯認知模式研究翻譯過程描寫的理論構建,翻譯能力研究則研究翻譯者的語言認知、語用認知、文化認知等相關認知能力的實際運用。Gutt認為翻譯是一個言語交際過程,也是一個明示-推理的交際過程,即明示(原文)-推理(譯者)-明示(譯者)-推理(讀者)這樣一個翻譯過程[4]。翻譯者認知能力表現在通過閱讀原文,吸收信息進行思考推理,尋找原文要表達的意義的過程。翻譯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原文意義和翻譯者的理解意義之間最大程度的關聯性,在尋找理解意義關聯性的思考推理過程中,認知基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認知語言學是語言學研究的新視角,同時為翻譯研究及文化翻譯提供了新思路。任何一種語言現象,包括非常規的語言現象,語言理解的背后總是依靠人們的認知規律。翻譯專業的人才培養一定是建立在學生的英文中文語言基礎和自身的認知基礎之上。趙艷芳和王寅也認為翻譯者必須透徹理解原文的內容和意義才能用目標語把意思表達明白[1-2]。
二、地方院校翻譯專業教學現狀
從2004年開始才逐漸在高等院校設立翻譯專業的本科、碩士和博士的翻譯學位教育。2014年7月29日中國翻譯研究院成立儀式暨中國文化對外交流與中譯外人才培養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說明了我國翻譯事業發展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