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教育呈現越演越烈的“內卷”現象,“內卷”導致一些初中英語教師過分重視分數的提升,弱化了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而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成長階段不可缺失的環節。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
一、教學活動意義化
“有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在英語課堂中通過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內化知識,實現語言意義化學習的過程。學生學習有意義的內容,參與有意義的教學活動,知識模塊化易于記憶,也易于內化。它改善學生學習思維品質,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意義化的教學活動要聯系學生生活、促進精神成長。
(一)聯系學生生活
現行初中英語教材實現了生活化,但教師還需進一步將教材中的生活事件跟學生的生活事件建立關聯。例如,在講授“旅游”話題時教師旅游的圖片或視頻導入效果遠沒有學生旅游的圖片或視頻導入效果好。究其原因,我們能在畢淑敏的《誰是你的重要他人》一文中找到答案。人生命中不同階段的重要他人是不一樣的,小學階段孩子們重要他人是家長和老師,但是到了中學階段他們的重要他人是同學。同學們平時在學校統一著裝校服,每天的話題基本圍繞學習,可旅游中的同學卻呈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狀態,引發了同學之間極大的好奇。
(二)促進精神成長
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初中階段學生的語言發展和思維發展不同步,思維發展遠遠超越他們的語言發展。由于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相對較弱,教材中的文本有時會趨同于他們的語言水平,使得文本在認知方面缺乏對學生的刺激而產生新的生長點。每節課怎樣對教材進行拓展促進學生在認知和精神成長上有新的生長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教學活動整體化
教學活動整體化是指單元內各課時的教學活動具有整體性,每個活動不明顯獨立,而是基于一個主題以關聯式和層進式的問題展開探究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活動更富有整體感,促進學生學習的完整性。教學活動整體化要創設活動情境,建立活動關聯。
(一)創設活動情境
所謂創設活動情境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入或創設一定的情境,把知識轉化為與知識產生或具體運用的情境具有相似性結構的組織形式,讓學生參與、體驗類似知識產生或運用過程的情境。情境是學生認識理解知識的橋梁,是知識轉化為素養的橋梁。在情境下英語學習能夠更加的有趣和得體,使枯燥乏味的英語學習有了豐富的附著點和切實的生長點,讓教育具有深刻的意義,同時可以有效刺激學生,使英語學習過程不僅是對知識本身的接受,而且使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值得注意的是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不是單獨的存在,活動中的情境與情境之間需要勾連,使整個課堂教學活動呈現整體化。
(二)建立活動關聯
Kachroo(1962) 研究發現語言學習需要多頻次的復現,新詞需要復現七次才能被學習者記住。復現七次不是反復讀這個單詞七次,而是在七種不同的環境中反復地看到、聽到、說到、讀到、寫到這個詞,這樣才能達到有效的復現。一節課很難實現七次高頻次的復現,需要單元內各課時設計關聯活動實現復現。語言學習還需要“滾雪球”的活動,單元內第一課時就開始滾雪球,各課時連續滾這個雪球,把這個雪球做大。滾雪球的原理即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一節課不能全是新知,一定有新舊知識的關聯,在不斷地復現舊知的基礎上讓學生感知新知,逐漸熟悉和運用新知。
三、教學活動探究化
教師要設計探究式的教學活動,將知識線索中的學習轉變為問題探究中學習。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不斷地質疑、思考、實踐、創新,從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探究式的教學活動注重活動體驗,常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
(一)重視活動體驗
初中英語教學中每個單元要基于一個主題將教材內容分解成不同的課時,每個課時設計適當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用語言去體驗語言使用的規律。有的教師一節課設計的活動過多造成活動像過流程一般,學生沒有通過活動的參與達到語言的受益。建議一節課設計五至六個活動為宜,把每個活動做充分,保證學生在活動中有真切的體驗過程。
(二)開展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探究模式是目前語言學習的高效模式,這種模式能夠引發學生在交流探討中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尤其是在大班教學中能實現“官教兵 兵教兵”。大多數孩子在課堂參與的態度、廣度、深度都能有所體現,小組合作無疑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這樣模式,扎實地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語言的學習。
綜上所述,如何在教育“內卷”現象下克服唯分數論,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初中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采用多樣性、靈活性的教學活動,使活動意義化、整體化、探究化,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感,為學生英語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8.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余文森.論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機制[J].課程.教材.教法,2018,38(01):4-11.
[3]紀桂明.淺談小學“有意義”的英語學習[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23):79.
重慶市渝北區教師進修學院?冉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