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貴州蠟染是一種以圖案豐富、線條精致、色調素雅著稱。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蠟染時,首先是對蠟染的文化歷史發展和制作流程要有基本的了解。其次,學習蠟染制作過程。蠟染紋樣的繪制非常重要同時還需要掌握蠟染技藝,關鍵在于把握蠟刀的分寸,這也學生握筆手法具有迥然差異。學生要重視非遺技藝的學習。加強小學美術課蠟染技藝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發揚民族文化,拓展美術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以油墨分離教學為載體,探討蠟技藝在小學美術興趣課中的傳承與創新。
關鍵詞:蠟染;傳承;創新
貴州素有“蠟染之鄉”的美譽,苗族的蠟染在丹寨縣、織金縣、安順縣等地尤為盛行。以我們的鄰縣—丹寨為例。他們服裝上的蠟染紋樣又被叫作“穿在身上的歷史”。丹寨蠟染擁有千年發展史,在苗語中“千年窩妥”指的是蠟染的衣服。丹寨女人自小就學習蠟染衣服的制作工藝,每逢重要節日,她們會穿戴手工蠟染制服參加慶典活動。當地非遺傳承人15歲就制作一套盛裝。如果能將其蠟染技藝推廣至小學美術興趣課堂上,不但可以豐富課堂內容形式,同時也能讓我們民間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1]。
一、了解仿蠟染技藝
講解蠟染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目的是讓學習學習蠟染技藝時,了解該技藝的深厚歷史文化。播放各地的蠟染風格及紋樣風格視頻。旨在讓學生了解文化和蠟染的制作工藝。不同紋樣有不同的寓意。苗族蠟染紋通常會畫一些銅鼓紋、蝴蝶紋、鳥紋、魚紋、花草植物紋、螺旋紋、星辰山川紋等。從專業角度講,繪制一幅優秀的蠟染紋樣要經歷漫長的鍛煉過程。對于圖形的勾畫、蠟溫的控制、蠟刀的運用都是學習的必修之課。整個蠟染的工序較為復雜,但是引入小學課堂,應相關教師應將這復雜工藝結合小學生的特點進行簡化學習。比如在紋樣方面,可以以小學生喜愛的圖案進行繪制。以蠟染的方式進行表現。課題小組最終將目標瑣定在蠟染與小學生特點等技藝方面,利用油墨分離法教導學生掌握蠟染紋樣藝術的表現手法,借助油墨分離和傳統蠟染的共性,學生易于掌握繪畫的表同方式,體現蠟染紋樣的多姿多彩。在研究與實踐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1.用布繪畫草圖時,布容易構得整潔、順暢。2.蠟的溫度把握不好,溫度忽高忽低。后來,在創新教學方法后,找到解決思路。把布用膠帶熨平粘在畫紙上,將其固定。2.蠟溫的把控,需要學生多次在廢布條進行試畫并調溫。這樣稀奇的民間工藝其實非常容易吸引孩子。特別在畫蠟結束,進入染色階段,很多孩子感到這是一個十分奇妙的過程。在繪制仿蠟染畫時,極易產生成就感。在此過程中,老師既要傳承,又要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探索最合適的教學內容[2]。
二、創新蠟染課程
在學習蠟染技藝,實地考察階段,研究小組主張要開發校本蠟染技藝課程,旨在促進小學生個性得到更好地發展,打造學校特色課程。幾位研究成員結合美術教材內容,為了突出蠟染技藝,特別編制一套小學校本教材《云上丹寨》。其中,主要參照貴州省自然紋樣的鳥紋圖案編寫的。老師在美術課堂上,對學生介紹有關鳥紋發展史,讓學生了解每種鳥蘊含的深刻寓意,然后,把真實的鳥和國內帶有鳥紋圖案的物件展示、對比,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開拓了學生對蠟染紋樣的了解范圍,為蠟染作品創作埋下伏筆。
三、校本教材的開發及應用
開發特色的地方文化藝術資源,形成學校特色的美術課程,有利于更好地傳承、發展蠟染文化,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熱情,培養孩子的美術素養。為了進一步傳承民間蠟染技藝,美術老師可嘗試校本教材的開發。可從學生中選出一批繪畫素養高的特長生,參與學校蠟染技藝教材的開發與探索實踐活動。在此期間,學生的操作問題開始顯露,如畫蠟的技巧,蠟刀的握姿、熔蠟的溫度把握......為了在盡快找到解決途徑。師生來到貴州丹寨展開實地考察訪問。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的原則,積極引進蠟染技藝的教學資源,具體指的是聘請藝人入校舉辦蠟染技術交流座談會,或者直接前往蠟染傳承人家里進行面對面的技藝學習,最終確定以非遺為主線的蠟染校本課程。內容如下:蠟染技藝的材料;蠟染技術的來源;蠟染技藝的傳統制作工藝;蠟染技藝的傳承——鳥紋、魚紋、蟲紋、花紋、幾何紋;蠟染技藝的創新——面具、飛天、添畫人像、字母以及蠟染藝術的宣傳等六大板塊的校本課程[3]。
在實踐應用中,在參照教材的前提下創新教學方法,改變以往以傳授知識為本的思路,在校本課程利用中,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體驗,在教學中設置一些思考、討論環節,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授過渡性內容過程中,美術老師主要采用油墨分離方法。以簡單易行的表現手法,讓學生掌握紋樣繪制過程,并感受創作的樂趣。美術老師在美術興趣班教學中,還要不斷關注學生主體的變化,結合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思考學校在傳承蠟染技術方面的發展前景。在增進蠟染傳承技藝了解的基礎上,還學會了將蠟染技藝的創新應用,結合自身對蠟染紋樣、技藝理論的理解,以學生最關注的興趣點設計教學活動,而不僅局限于傳統的技藝教授[4]。
結束語:
蠟染是一項印染與繪畫相結合的民間傳統工藝,在小學美術興趣課的的有效應用,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作能力,小學美術老師要根據實際教學需求,創新引入蠟染技藝,增強學生對蠟染的了解,更好地傳承民間傳統文化藝術。
參考文獻:
[1] 代玉清. 千年窩妥,古韻今風——淺談丹寨蠟染技藝在小學美術興趣課中的傳承與創新[J]. 明日風尚, 2019,(09):98-98.
[2] 李燕. 丹寨蠟染技藝資源在美術校本課程中的開發與利用[J]. 四川教育, 2018(09):14-14.
[3] 周艷. 小學美術教學的創新與傳承[J]. 華夏教師, 2018, (22):60-61.
[4] 孫乾冰. 淺析安順傳統蠟染制作工藝及其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J]. 人文之友, 2019,(06):178.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第三小學?曾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