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艷飛,屈武江
(大連海洋大學 應用技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300)
2019年1月,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以下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這是國務院為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作出的決策部署,同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聯合公布了1+X證書制度試點方案.2019年6月,教育部發布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名單,標志著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正式啟動[1],這將有助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和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由于高等院校側重學歷教育,而企業注重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因此出現了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嚴重脫節的現象,這將不利于1+X證書制度的有效實施.為此,需要將專業課程體系與職業技能考核標準有機融通,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相互銜接,從而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1+X證書制度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大改革與創新,也是高職院校“雙證制”教育的進一步延伸和制度化.該制度的提出滿足了我國職業教育進行深層次教育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高職院校培養的專業人才只有緊跟企業技術發展步伐,才能適應企業的崗位需求.1+X證書制度中的“1”代表高等院校的學歷證書,突顯高校畢業生的專業學術能力,體現了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質量,“X”代表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突顯高校畢業生在專業領域的職業崗位能力,體現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2].自1+X證書制度推廣實施以來,試點職業院校和應用本科院校結合專業建設實際,積極探索、有序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部分高校按照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標準重新構建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實現考核標準與課程體系的精準對接,同時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有機融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內容,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按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標準新增課程,將大大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部分高校不是將考核內容融入原有的課程教學中,而是單獨新增多門課程,使學生不得不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導致學生課業負擔加重.
(2)“雙證制”教育與1+X證書制度并行的情況下,會存在是否需要有機整合二者的問題.高職院校一直以來推行“雙證制”教育,在1+X證書制度實施過程中是取消“雙證制”教育,還是與1+X證書制度有機整合,部分高職院校難以抉擇.
(3)缺乏企業參與的1+X證書制度暴露了校企協同育人模式仍然存在形式化問題.由于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評價組織是企業,因此如果沒有企業的參與和支持,1+X證書制度的實施便還只是形式上的,很難提高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
在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面臨重大調整并引發智能制造浪潮的形勢下,各國紛紛提出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戰略新興產業.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科技創新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中指出,工業機器人作為第二大重點發展領域,將在未來的社會發展和國際競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3].可見,為推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高其在全球的競爭力,需要大力發展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業.近年來,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表現強勁,專業人才不足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工業信息部預計,截至2021年預計工業機器人產量將達到150萬臺,工業機器人應用型人才缺口將近25萬.隨著高級技能型人才缺口的逐年加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型人才的結構性矛盾也日益突出.面對這種迫切的人才需求,高職院校需要適應行業技術發展,推進校企產教融合,將專業型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標準相互融通,從而培養更多適應崗位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2019年9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做好第二批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列入第二批1+X證書制度試點目錄,該證書的評價組織為北京賽育達科教有限責任公司,考核標準由企業專家、一線技術人員、高校教師共同參與制定.根據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中本體制造、系統集成、生產應用等各類企業相關崗位能力需求,系統分析其對應的職業技能要求,并針對工業機器人操作編程、離線編程和仿真系統應用、虛擬調試和二次開發等不同層級要求,設計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初、中、高三個級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標準
高等院校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對標自動化專業國家教學標準、實驗實訓標準、頂崗實習標準、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標準,設計出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相互銜接、互融互通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企業對自動化專業人才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梳理知識點和技能點,構建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課證融通課程體系,使學生在校期間不必單獨接受輔導就可以通過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和就業創業競爭力,滿足企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對引領職業教育及相關專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職業技能初級證書考核標準與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課程相吻合,只需直接設置對應課程即可;中級證書考核標準涉及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較多,對原有課程進行融通和拓展后可達到中級標準;高級證書考核標準側重于工業機器人的開發與設計,可增設包含工業機器人前沿技術的課程,高級證書適合于職業本科或應用本科層次的學生.
按照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初級、中級和高級職業技能證書考核標準,將自動化專業課程進行整合、融通,構建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專業實踐課程“三位一體”的課證融通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18頁),實現書證銜接和互融互通.
(1)對于通識課程的安排,按照教育部要求保留學生思想政治理論和素質教育的課程,如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礎原理概論、體育等.
(2)專業課程分為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專業特色(方向)課.將原學科基礎課中的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三門課程整合為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學時數增加到72學時.將原專業核心課中的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課程拓展為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課程,單片機應用技術與PLC應用技術兩門課程融合拓展為工業機器人離線編程與仿真課程,工業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拓展為工業現場網絡通信技術課程.新增工業機器人生產安裝與調試、機電一體化概念設計仿真和西門子數字孿生虛擬仿真等專業特色(方向)課.通過專業課程重構,使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與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職業技能證書考核標準精準銜接,實現課證融通.
(3)對于專業實踐課程的安排,將電子設備安裝與調試實習調整為工業機器人生產安裝與調試實習,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調整為電工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工業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設計調整為工業現場網絡通信技術課程設計,工業機器人課程設計調整為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課程設計,PLC課程設計調整為工業機器人離線編程與仿真課程設計,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設計調整為機電一體化模擬設計仿真實訓.為實現學生與企業實際工作崗位零距離接觸,增設職業素養與綜合技能實訓和頂崗實習課程.
1+X證書制度是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一項重大創新性改革舉措.高等院校要結合企業崗位需求,找出1+X證書制度與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融通點,不斷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新格局.文章提出的“三位一體”課證融通課程體系,將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與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標準對接,將教學內容與考核內容相互融通,能夠提高學生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的通過率以及綜合實踐能力,也為工業機器人產業培養了更多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