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在西方樂器發展歷史中,管風琴無疑是一種適應性最強、用途最廣泛的樂器。隨著時代的發展,管風琴的制造工藝也在不斷精進與完善。除了在教堂設置功能性的管風琴以外,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眾多國家的省(州)、市級音樂廳、劇院等演出場所也陸續引進了管風琴裝置。本文以武漢琴臺音樂廳管風琴的設計與應用為切入點,重點介紹由德國克萊斯管風琴制造公司負責設計的這臺管風琴的技術規格,以及建成投入使用后的主要應用。
1.德國克萊斯管風琴制造公司
德國克萊斯公司專注于設計、建造和修復管風琴項目,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管風琴生產商之一。我們熟知的德國科隆大教堂、中國國家大劇院管風琴均由他們制造,武漢琴臺音樂廳的管風琴設計與安裝也是出自克萊斯公司之手。
作為家族企業,德國克萊斯公司由老約翰內斯·克拉斯(Johannes Klais)于1882年創建,現由他的曾孫菲利普·克拉斯(Philipp Klais)經營。該公司總部設在德國波恩,在一個多世紀的管風琴制琴發展中,克萊斯公司參與完成了許多大型建筑的管風琴定制以及修復項目。公司創始人老約翰內斯·克拉斯建造管風琴的方式與傳統的使用滑動風箱的建造方法緊密相連。當他的兒子漢斯-克拉斯(Hans Klais)接管公司后,管風琴的外觀設計開始受到現代藝術的影響,人體工程學的控制臺設計也被開發。漢斯·格爾德·克拉斯(Hans Gerd Klais)從1965年到1995年繼承公司的領導權,他將制琴重心重新回到了管風琴建造的起源:滑動風箱。不久后,他試圖研發一種將復調風琴與交響風琴相結合的復合管風琴。如今公司管理人是創始人老約翰內斯·克拉斯的曾孫菲利普·克拉斯(Philipp Klais),作為年輕的第四代團隊,菲利普·克拉斯團隊追求管風琴個性的建立和高色調的審美標準。
2.武漢琴臺音樂廳管風琴的技術規格
武漢琴臺音樂廳管風琴采用無聲鼓風機送風系統,管風琴的琴體制作材料主要由櫸木、橡木和精選羊皮構成。手鍵盤上的自然音使用杉木,配白色骨片;半音使用黑檀木。一共配置兩個演奏臺:一個為機械式演奏臺,另一個為移動式電子演奏臺。兩個演奏臺均配置了照明裝置,為了確保演奏者能看清樂隊指揮的動作,固定演奏臺上還配備了反視鏡;移動式演奏臺配置有電子鍵裝置,數字式數據傳輸系統(整個演奏臺的供電、照明、信號傳輸只需要一根電纜)。每個演奏臺都配有可調節琴凳、樂譜架和樂譜照明燈。演奏臺的制作風格與使用木材的色彩設計完全參考琴臺音樂廳的建筑及裝修風格。按照BDO標準,腳鍵盤將配直列和扇型兩套鍵盤。表情腳踏鍵主要供Swell和Choir聲部,General Crescendo(漸強)用。
移動式演奏臺的鍵盤設置為四排手鍵盤及一排腳鍵盤;音栓組合鍵88個,音管總數為4576個(金屬管4244,木管322),其中包含68個音色音栓、18個聯鍵音栓以及2個顫音音栓,并帶有一部記錄/重放裝置。下面是88個音栓(按音栓編號)的詳細介紹:
第一層手鍵盤(CHORWERK/Choir):音區為C-c4,音管總數1206根,風壓100mm WS。
第二層手鍵盤(HAUPTWERK/Great):C-c4,音管總數1505根,風壓95mmWS。
第三層手鍵盤(SCHWELLWERK/Swell),C-c4,音管總數1135根,風壓110mmWS。
第四層手鍵盤(SOLOWERK/Solo),C-c4,音管總數194根,風壓480mm WS。
腳鍵盤(PEDAL/Pedal),C-g1,音管總數536根,風壓115mmWS。
聯鍵音栓COUPLERS
輔助音栓
自2012年武漢琴臺音樂廳建成投入使用后,與管風琴相關的音樂會共舉辦20余場,分別來自德國、加拿大、美國、瑞典、荷蘭、俄羅斯、中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演奏家們,以獨奏、重奏、合奏、協奏等不同演奏形式,為武漢的音樂愛好者們上演精湛的、帶有普及性的音樂會演出。演出曲目呈現多時期、風格多樣化的特點,從巴洛克到現代,從古典風格跨越到爵士風格,作曲家包括:迪特里希·布克斯特胡德、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弗朗茨·李斯特、塞薩爾·弗朗克、夏爾-瑪麗·維多爾、路易·維埃納等。其中管風琴獨奏音樂會有13場,分別是:
1.漢普斯·林德維拉管風琴獨奏音樂會武漢站(2013.9.26),管風琴:漢普斯·林德維拉。
2.打開藝術之門·輝煌的樂器之王——管風琴名曲音樂會(2014.8.8),管風琴:沈凡秀。
3.2015打開藝術之門——兒童樂園——“樂器之王”管風琴音樂會(2015.8 20),管風琴:陳巧喜。
4.“鍵盤樂六百年”系列之一: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2016.4.15),羽管鍵琴:盛原,管風琴:沈嬡。
5.王者之晉——管風琴家埃爾文·維爾辛格獨奏音樂會(2016.6.16)。
6.2016暑期藝術節:一個人的樂隊——管風琴獨奏音樂會(2016.8.5),管風琴:沈媛。
7.“鍵盤樂六百年”系列之二:從古典到浪漫(2016.9.11),羽管鍵琴:盛原,管風琴:沈媛。
8.“鍵盤樂六百年”系列之三:從晚期浪漫到如今(2017.1.12),羽管鍵琴:盛原,管風琴:沈媛。
9.與管風琴為舞——伊薇塔·阿帕卡納管風琴獨奏音樂會(2017.3.22)。
10.2017暑期藝術節:天空之城——“樂器之王”管風琴講解音樂會(2017.8.19),管風琴:沈凡秀。
11.2018暑期藝術節:絕美音畫——管風琴與歐洲美術講解音樂會(2018.8.17),管風琴:沈媛,美術導賞:姜松。
12.交響電影夢——加拿大管風琴家伊莎貝爾獨奏音樂會(2018.9.23)。
13.2020暑期藝術節:金色暢享——管風琴講解音樂會(2020.8.14),管風琴:李藝花。
管風琴合奏、重奏音樂會有8場,分別是:
1.輝煌之聲·管風琴與合唱大型交響新年音樂會(2013.1.1),管風琴:沈凡秀,湖北交響樂團。
2.小號與管風琴的對話音樂會(2013.8.9),小號:約格·貝克,管風琴:李藝花。
3.第三屆琴臺音樂節·德國小號大師萊因霍爾德·弗里德里希與管風琴音樂會(2014.10.21),管風琴:李藝花。
4.凱旋的春天——管風琴與曼海姆銅管樂團音樂會(2016.2.23),管風琴:李藝花。
5.萊比錫之聲——管風琴與德國格萬豪斯銅管五重奏音樂會(2017.4.9),管風琴:李藝花。
6.獻禮上海音樂學院90周年校慶·致敬管風琴 Ⅱ——上海音樂學院管風琴藝術中心全國巡回音樂會武漢站(2017.10.12),管風琴:吳丹、張琦、胡金蕾、白哲爾、翁樂慧、高勝涵,大提琴:邵磊。
7.新春的禮贊·頌歌——管風琴與曼海姆銅管室內樂團音樂會(2018.3.4),指揮:愛爾哈德·韋茨,管風琴:李藝花。
8.王者歸來——管風琴與交響樂隊(2020.7.25),武漢愛樂樂團,指揮劉鵬,管風琴:李藝花。
武漢琴臺音樂廳管風琴的建成至今已有九年之余,但其功能性與應用性的發揮還有待加強。一臺樂器的充分展現與演奏者的使用頻率及演奏程度密不可分,可以說,管風琴專業的學科建設與專業學生的培養迫在眉睫。目前,在中央音樂學院管風琴專業的支持下,武漢音樂學院電子管風琴專業的部分學生已經開始進入專業、系統的管風琴演奏學習與訓練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有更多的機會演奏這臺“樂器之王”,為更多的管風琴愛好者展現管風琴的震撼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