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高職院校汽車專業(yè)肩負著培養(yǎng)高水平的高素質高技能汽車售后服務人才,《汽車電器及電子設備檢測與修復》是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本課程從培養(yǎng)汽車故障診斷的高素質高技能型崗位人才出發(fā),依托產教融合的真實項目和任務,將企業(yè)最新的故障診斷流程貫穿項目任務的全過程,實施任務驅動+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德育教育貫穿教學始終,做到“寓德于技”,學生在完成企業(yè)真實故障檢修的過程中,提升素養(yǎng)、獲取知識、增進技能。
關鍵詞:工作過程為導向 寓德于技 教學改革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Course “Embodiment in Technology” Oriented by the Work Process
——Take the Course of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pair" as an example
Xiu Lingling
Abstract:The automotive majo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responsible for cultivating high-level, high-quality and skilled automotive after-sales service personnel.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pair” is a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This course starts from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nd high-skilled talents for automobile fault diagnosis, relying on the real projects and tasks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e latest fault diagnosis process of the enterprise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ject task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driven + process-oriented teaching mode and moral education run throughout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achieve “combination of morality in technology”, and students will improve their literacy, acquire knowledge, and improve skills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the real troubleshooting of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work process-oriented, combining morality with skills, teaching reform
2019年,國務院印發(fā)《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總體要求與目標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職業(yè)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和經濟社會發(fā)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樹立新發(fā)展理念,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yè)需要,對接科技發(fā)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完善職業(yè)教育和培訓體系,優(yōu)化學校、專業(yè)布局,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以促進就業(yè)和適應產業(yè)發(fā)展需求為導向,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yè)積極支持職業(yè)教育,著力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1]可見,提高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成果意義重大。2020年,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要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這個核心點,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yè)全面推進,促使課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廣泛共識,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全面提升,協(xié)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樹人成效進一步提高。[2]汽車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程,必須踐行課程思政,在教授汽車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等。《汽車電器及電子設備檢測與修復》課程作為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必須認真推行課程思政,“寓德于技”,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和技能。
1 教學方法
《汽車電器及電子設備檢測與修復》實施校企合作雙元主體、學做交替、崗位成才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將學習過程與崗位能力相對接,培養(yǎng)學生標準化操作意識。構建理、實、虛一體化、線上線下混合式信息化多維課堂,采用任務驅動、示范講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形成教、學、練、做、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做中教,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做中學。在教學過程中,將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課程思政元素貫穿教學始終,引導學生全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 教學實施
2.1 總體實施
教學實施過程分為課前探學、課中踐學、課后拓學三個階段,設計探、引、析、查、修、享、拓七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根據企業(yè)工作情境和職業(yè)能力的要求,構建學習型工作任務,課前通過任務發(fā)布、學生探學和課前測試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預設,課中通過五環(huán)節(jié)十步驟的教學過程,對接崗位能力需求,任務驅動,模擬企業(yè)真實工作情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排除故障。課后依托校外實訓基地資源和企業(yè)導師資源,利用汽修大師APP、汽修寶APP拓學故障案例進行二次提升。總體實施如圖1所示。
2.2 教學過程
以汽車燈光系統(tǒng)故障診斷與修復項目中任務5轉向燈故障診斷與修復為例:
課前探學:教師通過智慧職教云平臺布置課前學習任務,下達《課前任務書》,引導學生學習轉向燈的作用以及轉向燈工作時儀表上的提示等,學生接收學習任務,并自主學習國家教學資源庫視頻和我系自建的轉向燈微課,學習過程中,在智慧職教云平臺上與老師、同學交流疑惑。老師通過云平臺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回答學生疑問。學生完成課前任務和課前測試后,教師根據學生測試成績,調整課中踐學的難點,比如故障分析中故障提示音異常的原因。課前探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學習能力和學生的自律性,這些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有利于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繼續(xù)深入學習,取得更快進步。
課中踐學:教師依據企業(yè)真實故障診斷流程,設計故障引入、故障分析、故障查找、故障修復和分享反饋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細化為導實例、驗故障、析原理、制方案、施方案、定原因、清故障、驗結果、享收獲、評效果十個教學步驟,如圖2所示。教師在實驗用車上設置與導入案例中相同的故障,在每一個步驟引導學生完成不同的任務,逐步診斷和排除實驗用車所設置的故障。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理論知識內化、分析能力提升、實踐技能拔高、綜合素質養(yǎng)成。
在故障引入環(huán)節(jié),以企業(yè)真實故障案例“車輛轉向指示燈及轉向提示音故障”任務驅動(導實例)。按照企業(yè)標準流程,學生利用燈光操驗證故障現象(驗故障)。在故障分析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汽車電氣系統(tǒng)故障診斷與修復仿真實訓平臺搭建轉向燈電路(析原理),并在仿真軟件上梳理思路、檢測訓練、制定檢測方案(制方案)。在故障查找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按照標準操作流程,進行實車故障元件查找拆卸(施方案),學生利用檢測設備,進行精準測量,確定轉向燈故障原因,教師確認簽字(定原因)。然后進行故障修復,對接企業(yè)實際,引導學生進行元件修復和更換(清故障),學生實車操作,檢查轉向指示燈故障恢復,教師簽字確認、接收車輛(驗結果)。在分享反饋環(huán)節(jié),學生總結學習內容、匯報學習成果(享收獲),教師和企業(yè)導師評價學生學習表現(評效果)。學生在完成五環(huán)節(jié)十步驟的過程中,掌握了轉向燈的電路原理和控制邏輯,學會了分析轉向燈的故障原因并能夠制定診斷與修復方案,按照制定方案到實車上查找故障并修復,操作過程嚴格執(zhí)行企業(yè)標準,提升了職業(yè)素養(yǎng)。
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重點考察學生的工作態(tài)度,表現良好提出表揚、表現不足加以糾正。在工作過程中,教師關注學生操作的細節(jié),考察學生的操作是否符合標準流程,是否具有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督促學生將這些精神變成一種習慣。同時考察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這些都是學生在工作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比如:在學習燈光系統(tǒng)的故障診斷與修復時,讓學生了解遠光燈的特點,提醒學生文明行車、文明使用遠光燈,是學生作為公民應遵守的社會公德,而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遵守更多的社會公德,做一個優(yōu)秀的社會公民。在學習電源系統(tǒng)時,在引領學生學習蓄電池組成特點的時候,提到蓄電池的化學成分,此時提到生活和工作中的環(huán)保問題,引起學生愛護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再比如,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在汽車維修過程中,注重維修細節(jié),通過學長在企業(yè)工作中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例子引導學生關注細節(jié),培養(yǎng)嚴謹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等等。
課后拓學:教師引導學生與企業(yè)導師交流,收集企業(yè)有關轉向燈的真實故障案例,使用“汽修大師APP、汽修寶APP”,搜索轉向燈實際故障檢修案例,并線上與技師交流,完成課后拓學任務單,實現知識鞏固和能力拓展。同時,課后利用智慧職教云課堂推送學習強國中有關“汽修匠人”的視頻,引導學生以這樣的大國工匠為榜樣。
2.3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即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考察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目標的達成情況。課前主要考察學生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和任務完成的質量,課中按照任務工單考察學生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參與情況、知識掌握情況、技能操作情況、工具使用情況、邏輯分析能力、數據判斷能力、認真細致程度、標準規(guī)范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等。課后考察拓學任務完成情況,增強學生拓學意識、持續(xù)性學習能力、舉一反三等能力。
3 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采用了優(yōu)質微課、視頻、汽修大師APP、仿真軟件等軟件資源,電路檢測教學實驗臺、大眾邁騰、寶馬等高端實驗用車等硬件資源,利用直播、投屏等方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課堂參與效果更好。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戰(zhàn)為主線、工學結合的方式實施教學。學生在課上合作探究完成故障驗證、故障分析、故障查找、故障修復,并核實修復結果,學習過程即是解決企業(yè)實際問題的過程。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掌握了理論知識、技能和標準化操作流程,同時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達成了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大幅提升。
4 結語
高職院校主要培養(yǎng)的是技術技能人才,在以往的教學中,或許很多學校都過多的考慮技術技能的培養(yǎng),而對學生的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略有忽視,而且也存在技能培養(yǎng)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相符度不高的情況。文章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著手,將學生學習的過程與企業(yè)的工作過程相對接,學生的學習過程即是工作過程,同時在授課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注重考察學生的工作態(tài)度、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等,注重養(yǎng)成學生的工作時的良好習慣,為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提供一種思路。
基金項目:2020年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教研課題:課程思政導向下《汽車電器及電子設備檢測與修復》課程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fā)[2019]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19-2-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20-5-2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修玲玲.校企合作模式下培養(yǎng)技能型汽車人才“工匠精神”探析.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04):30.
作者簡介
修玲玲:(1986—),女,遼寧撫順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汽車電子技術,教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