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近年來,有關發展農民工新型培訓模式問題逐漸成為社會熱點,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提高農民工的職業素養,培養農民工的職業技能是提高農民工的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一步。而互聯網的發展就為提高農民工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以及增強市場競爭力提供了便捷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農民工培訓;培訓模式解析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為新時代農民工培訓模式多樣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為我國培養新時代高素質高技能農民工的戰略目標提供了解決方案。
1? 我國現行農民工培訓現狀
2020年1月31日,國務院發布的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基礎的若干意見》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農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讓新生代農民市場化。有市場就有競爭,有競爭就離不開職業素養的提高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行業的蓬勃發展,進一步為我國農民工培訓模式提供了便捷途徑。而我國現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尚不完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系統尚不成熟,仍需進一步完善。
2? “互聯網”+條件下農民工培訓模式遭遇的問題
首先,從農民工培訓的受眾主體來看,“互聯網”+條件下農民工的職業素質參差不齊,職業技能稂莠不齊,學習能力高低不同,部分農民工并未意識到學習職業技能的重要性,并未將職業技能培訓擺到重要的地位,這部分農民工對提高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意識薄弱,對自主提高職業素養、培養職業技能、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部分農民工對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具有較高的熱情和積極主動性,但是受到環境和各種因素的影響,難以參加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除此之外,農民工呈現出老齡化的趨勢,這極大地影響了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效率,也極大地影響了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效果。農民工對網絡操作的熟練程度也是一個制約“互聯網”+條件下農民工職業培訓的重要因素。其次,從農民工的培訓主體來看,部分用工企業培訓意識薄弱,他們認為進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是耗時、耗錢、耗力且非必要的,因此,他們對農民工職業技能提高、素質培養、以及安全、維權等方面的培訓熱情和積極性不高,這進一步使得農民工教育培訓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部分培訓機構的培訓課程的設置以及培訓內容與農民工就業的實際需要嚴重不符,導致農民工在經過培訓之后難以找到與之相適應的工作。
3? “互聯網”+條件下農民工培訓模式的解決方案
(1)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制定相關政策支持“互聯網”+條件下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政府加大財政投入、人才投入、物資投入支持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首先國家應該從大政方針方面提出針對性措施,加大財政的精準投放,培養專業性人才為農民工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比如:政府提前做好財政預算,將部分財政收入投放到建設農民工培訓基地、培養為農民工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的專業性人才、改革農民工培訓模式上。除此之外,國家應該建立健全獎勵激勵制度,鼓勵更多的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為這個行業注入新鮮的血液,從而推動新生代農民市場化。
(2)培訓機構應尊重市場原則,做好市場調研,設置與新時代要求相協調的、與農民工就業實際相符合的課堂教授內容。與此同時,培訓機構應充分考慮農民工面臨的現實問題,比如:農民工流動性大、分散性強、交通不便、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低、學習能力不強等一系列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針對農民工流動性大、分散性強、交通不便的問題,培訓機構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便利,設置農民工培訓有關課程的網課,以便全國各地的農民工都能夠輕易地接受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職業技能,培養職業素養,增強在新時代的市場競爭力。針對農民工受教育水平低、文化水平低、學習能力不強的問題,培訓機構應采用多樣化的授課模式,以簡單易懂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剖析原理,以此將職業技能傳授給農民工,這樣能夠極大地提高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效率,夯實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效果。
(3)用工企業應該轉變原有傳統觀念,增強培養農民工職業素質和提高職業技能的觀念。用工企業應該根據用工原則和用工要求為農民工提供與之相適應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同時,用工企業還應該設立相關激勵政策,激勵農民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當中去,從而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
(4)農民工自身應該轉變傳統觀念,拓寬自身視野,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我國農民工受制于自給自足思想的束縛,思考常常缺乏長遠性,這使得他們在獲得一項技能后因自滿自足而難以進一步發展、開拓自己新的技能,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進一步的發展,使得他們在面向招工市場時缺乏競爭力,從而落后于時代。現階段,我國農民工處于老齡化階段,部分偏向老齡的農民工明顯處于競爭的劣勢地位,他們在學習新技能等方面落后于同行業的年輕人,且尋找工作的途徑單一,這使得他們處于易被市場淘汰的地位。
4? 結語
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為我國農民工新型培訓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這種新型培訓模式需要國家、用工企業和培訓機構一起發力,共同去探索新途徑、新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華.“互聯網+”條件下的農民工培訓模式探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9(10):42-43.
[2] 鄭紅友,顓孫豐勤.“互聯網+”職業教育促進新生代農民工市民轉化路徑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9(3):12-15.
[3] 楊秀麗.“互聯網+”視閾下農民工教育培訓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6):67-72.
[4] 張瑞.“互聯網+”條件下農民工培訓模式探究[J].成人教育,2018,38(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