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振全
摘要:在我國的糧食作物當中,玉米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不僅種植成本較低,而且適應性極強,玉米種植的質量及產量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很大影響。因此,要對玉米種植技術進行不斷完善與創新,并且要將玉米的推廣應用做得更好,進而使玉米種植的效益得到進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將對玉米的相關種植技術與推廣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玉米;種植技術;推廣
0? 引言
玉米有著十分豐富的營養價值,用途十分廣泛,所以受到種植戶的一致歡迎和認可,同時在具體的種植過程中也對其進行高度的重視,成為很多農民的至關重要的經濟來源。所以,在針對玉米進行種植養護的過程中,要著重關注相關方面的種植技術,對其進行深入探究,重點掌握,并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推廣和應用創新的種植技術,以此使玉米的經濟效益得到切實提升。在新時代背景下,更要對其種植技術進行不斷的推陳出新,以此促進玉米增產增收,使玉米的種植技術不斷的改良和優化,促進玉米產業化實現良性發展。
1? 玉米種植技術分析
1.1? 處理好玉米的耕地和種子
在對玉米進行種植時,第一步就是處理好耕地問題,耕地在玉米種植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種植時,應該對于土地的翻耕程度進行嚴格控制,防止出現過度耕地的情況,使土地的養分受到影響。在進行耕地時,應該進行秸稈還田工作,同時要通過科學的耕地方式與灌溉方式進一步確保玉米種子能夠在生長過程中吸收到充足的水分與養料,進而使玉米的出芽率得到保障。在實際耕作中,應該結合當地的環境條件,主要對土壤條件與溫度情況進行考慮,進而合理選擇玉米種子。在進行播種之前,應該對玉米種子進行科學處理,而該項工作中一般涵蓋了對種子進行合理分析、選擇浸泡方式、攪拌方式與種子的曬干流程,在進行攪拌時,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農藥進行浸泡,要嚴格控制浸泡時間與種子的曬干程度,使玉米種子的抵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加強玉米幼苗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進而使玉米能夠健康生長。
1.2? 選擇科學合理的種植時間
針對玉米的種植時間而言,要充分掌握具體時間,對于玉米的種植質量和產量有著十分關鍵的影響。因為在適合的季節種植玉米,其外部環境的影響降低,這樣可以使玉米的產量有效提升,選擇更適宜的環境,可以使人力物力投入有效降低,同時也可以把控好施肥和灌溉,不至于被風刮倒或者凍傷等等相關情。選擇科學合理的種植時間,這樣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結合不同地區的環境選擇更為優質的品種,特別是針對南方、北方的不同時間,要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針對北方而言,盡可能在春季進行種植,在黃淮海地區,在夏季種植,針對南方而言,盡可能在3月份進行種植,以此可提高玉米產量。
1.3? 適當調整種植密度,及時進行施肥管理
許多農民為了提高玉米種植的產量,一味的增加玉米種植的密度,反而導致玉米產量下降,甚至出現了玉米生長營養不良的狀況。事實上,調整好玉米種植的密度能夠便于玉米更好的從土壤中吸收營養,接受更加充分的光照,提取更加充足的水分。根據以往的種植經驗,種植密度不僅影響著玉米的生長情況,同時也影響著玉米的發芽率和出苗情況。如果種植密度過大,玉米的生長需求很難得到滿足,其產量自然會明顯降低;如果種植密度過小,已有的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明顯降低,域內玉米的種植產量也會隨之而降低。調整種植密度要求我們能夠在不浪費土地的情況下,適當的調整玉米的種植距離,在為玉米的生長營造更加有利的空間的同時,充分保障經濟效益。
1.4? 進行科學合理的灌溉
種植玉米工作完成之后,還要對其進行切實有效的田間管理,特別是針對灌溉工作來說,更要著重掌握進行科學合理的灌溉,這樣可以確保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有足夠的水分。灌溉的水量要結合玉米的具體情況和實際的生長特點以及自然降水量來有效明確。玉米植株在具體的生長階段對于水分有不同的需求量。例如,如果玉米是萌芽期耐寒性較高,不用澆灌太多水分,但是過了萌芽期,可以針對灌溉量進行有針對性的增加,為了使玉米能夠吸收充足的水分,要盡可能實施少量多灌的方法。
2? 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
2.1? 青枯病
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青枯病屬于較為常見的病害之一,對于該病害的防治工作應該從種子處理著手。在進行播種的過程中,選擇抗病的玉米品種使較為經濟有效的預防方式。而對于玉米種子的處理可以通過種衣劑來完成,通過當中的殺菌成分與微量元素進行有效防治。此外,利用增施肥料與加強營養的方式也能夠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在對玉米進行生產管理時,要對病體進行及時處理,要采取集中銷毀的方式,在玉米收獲以后,要對土壤進行深翻,進而降低土壤中的病菌。另一方面,通過化學藥劑也能夠進行有效的防治。
2.2? 黑粉病
對于玉米黑粉病的防治工作來說,從玉米源頭進行防治的效果是最好的。通常情況下,品種越耐旱,抗病能力越強,馬齒型玉米與甜玉米相比,前者的抗病能力強,早熟品種與晚熟品種相比,也是前者抗病能力強。除此之外,要對玉米螟等害蟲進行有效防治,盡量不要讓玉米出現傷口。在病瘤破裂之前及時進行割除,也能夠有效防治黑粉病。
2.3? 玉米蚜蟲
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玉米蚜蟲是最為常見的害蟲之一。其繁殖能力非常強,在田間尤其是雜草嚴重的區域很難控制,對于玉米產量造成了巨大影響。一旦玉米受到玉米蚜蟲的侵害,就會導致玉米的生長受到阻礙,玉米葉呈黃色或紅色,進而對玉米的光合作用造成影響,嚴重的會使植株枯萎死亡,這不僅會讓玉米的產量減少,還會給玉米帶來其他病害。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將田間的雜草進行及時清除,同時通過化學藥劑防治手段來消滅蚜蟲。
3? 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應用的意義
首先,玉米作為國內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用途廣泛,種植區幾乎遍及全國各地。玉米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經過加工之后制成其他食品,還可以被應用于畜牧養殖、工業等多個領域當中。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水平的逐漸進步,玉米的用途變得更加廣泛,玉米的秸稈在經過燃燒之后也能夠產生新的能源。加之,玉米價格低廉,因此有著較為穩定的售市場。大力推廣玉米種植技術,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發展水平的進步,也能夠為改善農民生活、提高農村地區發展水平起到有力的帶動作用。其次,國內的玉米種植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也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成果,但傳統的玉米種植技術仍然在發揮著作用。現代化的玉米種植技術僅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也更多的考慮到了玉米生長過程當中對于自然條件所提出的要求,通過有針對性的進行種植規劃,能夠有效避免玉米減產減收、病害問題的出現,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大力推進玉米種植技術的應用,能夠為國家糧食的儲量的增多提供一份保障,是也能夠更大程度上促進農業發展水平的進步。
4? 玉米的推廣應用
在實際的推廣和應用過程中,可以邀請相關的行業專家進一步鼓勵和引導農民更科學合理的應用玉米種植技術,與此同時全面深入的分析當地的土地、環境、氣候等相關情況以此為基準,選擇科學合理的玉米品種、種植密度、管理技巧等相關內容確保農民有更科學合理的建議。除此之外,要在現場對農民進行相對應的示范,使農民對種植技術有更深的理解,并且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真正意義上對其進行應用。還要定期去玉米地觀察作物長勢,若發現玉米生長有問題,要及時提出解決方法。此外,相關負責人可以借助媒體的力量推廣種植技術,確保線上推廣和線下推廣有效融合,例如,在當地社區、廣播室給農民舉辦專欄,宣傳玉米高產種植技巧,并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力宣傳,讓農民選擇科學的種植方法,可以在新的網站,或者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相關模式,進一步推廣和分享相對應的種植技術,分享農民種植的方法和技巧,以此確保更多種植戶能夠有效掌握和應用更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的農業發展過程中,玉米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隨著我國人們對于糧食的需求量越來越高,玉米產量也需要得到相應的重視。因此,在對玉米進行種植的過程中,應該結合當地的環境與土壤情況,科學選擇玉米種類,并進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最后還要對玉米進行有效地推廣與應用,進而提升玉米的種植效益。
參考文獻
[1] 陳珂,亓洪松.玉米種植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農技服務,2017,34(6):41.
[2] 張現鋒.淺談玉米種植技術及推廣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7(1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