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波
摘要:小學教育中,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對事物進行描述,或者是表達內心想法等。小學語文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初級階段,對應一、二年級;中級階段,對應三、四年級;高級階段,對應五、六年級。初級階段是學習文字和詞語的階段;在中級階段,學生就要接觸寫作;到了高級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在小學中段語文教學中,教導學生寫作是教師重要的教學內容,習作教學現狀直接影響學生在未來的寫作能力,至關重要。基于此,對小學中段語文習作教學現狀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中段;語文;習作教學;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109
小學語文是學生接觸閱讀和寫作的最重要階段,尤其是在小學語文中段。習作教學是小學中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且學生在小學階段所體現出的寫作能力與其日后作文水平息息相關,教師必須加以重視。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會影響到其語言交流能力,寫作水平的低下,很可能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無話可說的情況,影響學生的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在中段語文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向上發展。接下來,本文對小學中段語文習作教學的現狀、問題以及對策進行闡述。
一、小學中段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方面
首先,學生缺少對寫作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都會表現出不耐煩,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甚至會感覺到厭惡。其次,學生的寫作具有強烈的“功利性”。對于學生來說,作文在語文試卷中占據了很大的比值,習作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取更高的分數。學生以分數衡量所有的作文,一旦出現作文分數低的情況,學生就會變得灰心喪氣,學習心態消極。最后,學生缺乏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很多學生在習作是都會出現“卡殼”的情況,根本無從下手,其原因是學生沒有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所以才會出現不知道該寫什么的情況。
2.教師方面
首先,教師對習作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一些教師認為小學中段語文習作教學只是簡單地讓學生認識作文,由于學生的習作水平不夠,所以在教學中更多地表現出隨意的心態。其次,教師很少對學生進行素材收集方面的指導。無論是在周記還是日記,都能夠達到引導學生積累素材的目的,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和體會就是學生用來寫作的最佳素材。然而,教師因為工作任務繁忙等緣故,并未對學生進行此類要求。最后,教師對習作的評改力度不夠。在評改學生的作文方面,教師往往會習慣性地寫一些如“先抑后揚”“欲抑先揚”等評語,但是學生并不理解,不知道教師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并且教師對學生的評語大多為否定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二、小學中段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對策
1.不斷優化及創新小學中段語文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在小學中段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保證自身具有扎實的語文專業知識,并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具體內容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應轉變以往的單一、枯燥及局限在課本中的習作教學方法,教師應重視學生獨立個體的地位,多創造機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給予學生尊重及引導。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不斷地開發出語文習作教學資源,重視給予學生不同于以往的學習體驗,以獨特、創新及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習作學習過程中的魅力,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培養。教師在優化及創新語文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特點及學習基礎開發作文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營造積極濃郁及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強化小學中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自主意識,促進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量的提高。
如在進行三年級《猜猜他是誰》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幅畫,畫中的人物可以是小學生感興趣的神話人物、童話主角及熟悉的教師、朋友及家人等,在展示完圖片之后給予學生3 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其對圖片中的人物形象特點進行討論與闡述,在學生表達及闡述完自己的觀察結果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想象、比喻的形式描述這一人物特點,通過創新習作教學模式及教學理念的方式吸引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及興趣,豐富小學中段語文習作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有東西可寫,知道如何下筆,促使學生更好地寫出優秀的作文,提高小學中段語文習作教學的質量。
2.創設針對性的生活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及思考
在小學中段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多為學生的寫作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現階段大多數中段小學生在習作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排斥心理甚至是反感心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結合學生習作學習的需求創設與實際生活相對應的教學情境,并在生活教學情境中更好地融入語文習作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場景中更好地進行體驗及感受,促進學生深入生活情境中仔細地觀察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及人物特點,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與思考,并在觀察及思考之后將生活中能夠作為寫作素材的事件、風景或人物記錄在摘抄本上,并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時不時拿出來翻看,提高學生對于寫作素材的記憶與理解。通過仔細的觀察及思考能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促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更好地進行創作及創新,引入相應的生活素材豐富習作內容,提高習作的閃光點及特點,促進小學中段語文習作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學生良好的習作習慣及技巧。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中段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是極其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需要了解教學現狀,明確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對策,如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式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開放習作課堂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以及采取多樣化的評改方式等。
參考文獻
[1]李建云.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中段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8,23(15):104-105.
[2]陳香梅.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實現個性化作文的對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55(3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