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小學教育科研的實踐與思考》作者:黎平出版社: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ISBN:9787562187219
教育科研是學校教育工作內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助于增強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師教學綜合水平并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隨著現代化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科項目課程與小課題研究等創新型教育科研活動逐漸步入小學課堂,成為小學課程內容的亮點,尤其是對于農村小學的數學課程教學,這類教育科研活動的有效運用不僅極大增強了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課程更加直觀、生動,引導學生構建立體思維結構,快速理解相關知識原理及理論概念,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數學綜合水平。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農村小學教育科研的實踐與思考》,是作者黎平結合自身多年的小學教學經驗以及賓陽縣黎塘鎮中心小學開展教育科研的實踐經驗編寫而成。全書收錄了數十篇優質文獻案例,分為理論篇與實踐篇,理論篇重點闡述了農村小學的教學管理、教育教學以及教學經驗等,實踐篇針對課堂教學實錄、教學內容設計和說課稿展開詳細介紹。該書從農村小學的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入手,探討了教育科研活動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全面展現出現代農村教育教學風貌,為農村教育科研探究和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參考。
第一,滿足學生發展需求。農村小學數學課程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來開展教學工作,以便學生充分接受與理解課程內容,數學項目課程與小課題研究能夠從實際生活出發,采用學生更容易理解的呈現方式幫助他們掌握數學原理和規律,最終實現數學水平的有效提升。第二,滿足《新課程標準》需求。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農村小學數學課程需要通過教學活動加強對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操作以及團隊協作方面的培養,而項目課程與小課題教學有助于深入拓展教材內容,對學生創新思維、發散思維以及探索能力的培養都具有積極的意義。第三,滿足現代化教學需求。新時期教育發展形勢下,開展項目課程與小課題研究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意識,而且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組織溝通能力,符合現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全面發展需求。
首先,農村小學數學項目課程與小課題選擇的研究題材應當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諸多數學知識本就源自于對實際生活規律的發展與總結,日常生活中處處蘊藏著豐富、感性的數學理論,尤其是對于農村小學而言,種植時令、自然環境、生態資源等生活中的各類知識素材都可以作為小學數學項目與小課題的研究選題,這類題材既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強烈的積極性和探索欲,也更加利于學生理解及實踐操作。其次,農村小學數學項目課程與小課題的開展需要對學科教材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挖掘與詳細分析,提取其中的關鍵信息與重點知識要素融入課題研究內容,以切實保障數學項目課程與小課題的理論性、教育性和實用性,避免課題研究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最后,農村小學的數學項目課程與小課題應當更多地考慮學生的內在需求和實際學習狀況,一方面需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能力制定研究課題,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能夠理解、參與其中,進而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另一方面,課題選材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喜好,并有一定的趣味性,才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研究、討論興趣,營造活躍、激烈的課堂氛圍,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一是創設問題情境,明確課題內容。要求學生預習教材內容,引導他們提出自己的困惑,根據這些問題構建多個課題研究小組并讓學生自主選擇參與,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懷揣強烈的求知欲對課題展開深入思考和談論,還有助于滿足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質量。二是分析探究方向,指導研究步驟。明確課題內容后,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探究方向及步驟進行有效指導,因為小學生的思維極具跳躍性和發散性,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和知識能力,選擇部分實踐意義和研究結果明確的探究方向,進而引導學生共同探討研究步驟,并按照研究步驟完整地參與項目課程與小課題研究,這樣不僅能保證研究的順利完成,同時有利于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三是梳理研究成果,完成評價交流。各個研究小組完成課題研究后,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研究成果進行分析、整理和簡要總結,并在數學課堂上進行成果匯報及展示,通過班級總評、小組互評與自我評價等方式使學生體會到項目課程與小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以及實踐研究的成就感,從而對數學課程知識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與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