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OMO深度融合雙線的多時空教學模式是新時代教學的客觀需求。本文根據當前融合教學存在的問題與研究空白,結合《旅游英語視聽說》課程,對OMO雙線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提出了三項融合建議:(1)融合數據,引導師生開展交互教學;(2)雙管齊下,有機融匯雙線課程;(3)求同存異,融通中西旅游接待文化異同。
【關鍵詞】OMO;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旅游英語視聽說》
【作者簡介】樂麗華(1978.09-),女,江西撫州人,撫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
2020年7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門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要求教育部牽頭,負責大力發展融合化教育,鼓勵加大投入和教師培訓力度,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2020年12月24日,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積極應對新科技對人才培養的挑戰,提升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的能力,提升教師的線上線下教學融合能力。在新時代,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的教學樣態是客觀需求。OMO( Online Merge Offline)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模式借助互聯網與信息技術,混合線上與線下,打通虛擬與現實,巧妙融合多時空的教與學,構建全場景、全過程、零時差的多維融合。
在中國知網以“OMO教學模式”為主題進行搜索,檢索到16篇論文。王巍、閆寒冰、黃小瑞在《OMO 教學有多遠:從教師自我效能感看在線教學的重難點突破》中,對教師的在線教學狀況進行調查,構建了自我效能感與在線教學滿意度和后續開展意愿的結構方程模型,提出了破解在線教學重難點的四點建議。陳紫天在《高校線上線下融合式深度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中,提出了高校線上線下融合深度教學模式。姜藍,孫秋月,羅學鋒在《后線上線下一體化下旅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探究》中,探討了《旅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線上線下平臺構建模式。目前尚未發現學者結合《旅游英語視聽說》課程提出OMO融合教學模式并進行實證研究。
《旅游英語視聽說》課程是高校旅游分院各專業的核心專業課。該課程立足于涉外旅游服務的行業標準,按照旅游行業對高校學生的能力要求,結合1+X研學旅行證書考試要求與英語導游資格證考試大綱進行授課,以幫助學生掌握旅游英語的基礎知識,為其結合其他旅游專業知識與技能,從事涉外旅游接待工作做好準備。但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在高職院校,該課程的教學存在以下影響融合教學效果的狀況。
1.學生學情堪憂:(1)學習主動性不強:因高職院校大部分同學英語基礎較差,部分同學對英語學習存在焦慮,有些同學甚至出現了厭學癥,不愿自發學習。(2)教師的監管困難,導致學生參與度較低:不管是線上學習還是線下學習,老師對于學生使用手機進行學習的監管,都有很大難度。監管不力,導致很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同學,頻繁地進行刷視頻、打游戲、回復短信等與學習無關的活動,整體學習效果不佳。
2. 教師的融合教學能力堪憂:(1) 教師的融合教學能力不一:有些老師能夠調整教學模式,結合1+X研學旅行證書與英語導游資格證考試,通過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混合,產教的融合,書證的結合推動教學;但仍有部分老師不能與時俱進,更新在線教學知識,線上教學資源建設能力不足,無法密切結合雙線提升教學。(2)部分教師隨意割裂線上線下教學,導致線上與線下的教學出現脫節與失衡。
3.教材中關于中西旅游接待差異的知識缺失,導致學生涉外接待職業能力堪憂。筆者在本校旅游專業的指定教材中,只找到一本介紹游客國家文化的教材,即《中國旅游客源國概況》。該教材介紹了部分客源國的飲食、節日、服裝與交流禁忌,但沒有介紹中外旅游接待差異。如教師不補充講解中外旅游接待差異,學生可能會用中式思維與習慣,去接待文化迥異的西方游客,導致接待失當。
如以上問題繼續存在,將影響《旅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學效果,阻礙我國涉外旅游工作者的職業接待能力養成、素養提升與中國涉外旅游業的發展。為解決以上問題,實現教學效能的優化與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提升,筆者將在教學實踐中,以下角度對《旅游英語視聽說》課程進行OMO深度融合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融合數據,引導師生開展交互教學
教師應放棄一言堂式的單一講授法,融合教師與學生的雙管,混合多種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興趣與基礎,構建線上線下交際式教學。
(1)“一心協作,二重比拼”的參與式教學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分組,首先鼓勵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其次通過各組投票數量,決出班級最樂于助人的“學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引發“學霸”的表現欲,增強基礎一般學生的好勝心,基礎較差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原本散漫的學生,在激烈的競爭氛圍中轉變態度,開始認真聽講,努力跟上課堂的節奏,提高聽力水平,增強學生在線上與線下任務完成中的主動性。
(2)“三官并用,四體共勤”的可視化教學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通過線上提交配音情景作品,線下進行涉外接待演練等可視化手段,讓學生目、耳,嘴三官齊用,并視情境需要抬腿離位,手腳四體并用地進行角色扮演,在游戲中專心看、仔細聽、大聲說,提高口語能力,無暇進行與教學無關的活動,提高課程學習的專注度。
3.“五組上限,六元肯定”的積極教學評價法:鑒于學生的基礎差異,教師允許基礎較差的學生,利用線上作業互評平臺,在類似作業不超過五組的前提下,借鑒他組線上或線下的作業展示。教師在線上或線下評價作品時,除客觀指出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還在六大元素,即發音的清晰、詞語的正確使用、語法的規范性、句子的連貫性、表達的完整性、內容的新意中,至少找出一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表揚與肯定,讓學生增添自信,增加動力,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二、雙管齊下,有機融匯雙線課程
教師要擺脫理論知識適合線上課程,旅游實操演練適合線下課程的固化思維,結合旅游英語基礎知識、1+X研學旅行證書行業要求,英語導游資格證統考大綱,基于涉外旅行的工作過程,針對《旅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涉外咨詢、迎賓、住宿、參觀、飲食、導購等接待環節,對雙線重組融匯。但目前結合涉外旅游類專業與1+X證書,進行高職教師線上線下融合深度教學能力進行探索的研究,還是空白。而當前高職院校旅游專業的教師隊伍中,存在的產教分離、雙師數量不足、課證與書證分離等現象,將成為教師職業能力發展、“1+X”證書制度的實施,學生順利就業的障礙。因此,迫切需要教師進行教學改革,轉換自身角色,借助學校、行業、企業三方合作,加強個人培訓,改編教材,改革課程、教法,融合書證與課證,加強線上資源的建設,將教學對接1+X證書行業需求與英語導游資格證考試大綱,對學生進行精準化培養。
(1)課前,教師通過與1+X證書培訓師合作,上傳微課等線上學習資料,發布線上任務,幫助學生自主完成初步認知,幫助教師調整線下教學的目標與重難點。
(2)課中師生根據英語導游資格證題海、旅游行業龍頭企業的涉外旅游接待案例進行探討、答疑解惑、情景演練,以幫助學生學以致用,幫助師生教學相長。
(3)課后鞏固拓展:通過線上學生互評施壓,1+X證書輔導機構培訓員遠程評價與糾正,線下教師實時指導,學生及時糾錯重練的雙線匯合,幫助學生掌握涉外旅游接待技能。
三、求同存異,融通中西旅游接待文化異同
為彌補現有教材中關于國際旅游接待差異的知識缺失,避免缺失可能導致的接待失當,教師應進行大量資料收集,論文查證,通過線上推薦、提供探討中西文化差異的文章、電影與視頻,線下組織學生模擬涉外旅游情境,進行角色扮演,重演涉外旅游案例,使學生得以從以下角度了解中西旅游接待文化差異。
1.客套用語差異。中國人在迎接賓客時,常說:“辛苦了!”但如對西方游客說這句話,他們會認為這是對他們能力和身體的質疑,不宜使用,可問他們:“旅途怎么樣?”中國人在送客前,常說:“招待不周,還望海涵!”等類似的客套語,但如對西方游客如此客套,西方游客可能會誤以為真,質疑接待人為何沒有提供熱情周到的招待,可換成:“請您多提寶貴意見。歡迎再次光臨!”在為客人送行時,中國人常說:“請慢走!”但對西方游客而言,這句話是暗示他們健康狀況不佳,會引發他們的不快。在送別他們時,應說:“祝您好運;祝您一路平安!”
2.思維理念差異。部分西方游客在中國旅游時不帶口罩,因為他們大都崇尚個人主義,認為個人行動自由不受政府、機構干涉。需要對這部分游客詳細解釋中國的政策與處罰條例,讓他們充分了解并配合工作。大部分中國人崇尚集體主義,喜歡大家庭的氛圍。因此,即使對方不是自己的親戚,中國的導游也常親切地對游客喊出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哥哥姐姐等親切的稱呼。但進行涉外旅游接待時,如對西方游客說出類似的稱呼,西方游客會覺得奇怪,因為他們一般只會對親戚這樣稱呼。因此,可簡要地稱呼他們為先生,女士等。此外,中國人注重人情,常不經邀請就主動提供建議、幫助。但此類好心卻有可能會惹怒西方游客,因為他們既不喜歡被視為需要照顧的弱者,也不認可他人干預自己的私事。因此,在為西方游客提供幫助和建議前,應先提問,征求對方的意見,如對方同意,方可提供。
3.風俗習慣差異。中國人收到禮物時,常常婉拒禮物以示禮貌,婉拒后如收下禮物,也不會當場拆開禮物。此舉會讓西方賓客誤會他的禮物不受歡迎,應立刻收下禮物并當場打開,表達喜愛與謝意。此外,西方盛行小費文化。西方游客在用餐及接受導游服務后,都會付小費。如果接待人員不收小費,他們會非常生氣,誤以為對方在輕視自己。但中國沒有給小費的習慣,為保護不給小費的游客的利益,有些單位甚至明文禁止索取或接收旅客的小費。因此,在接待西方游客時,接待人員應提前告知對方中西小費文化差異,避免誤解。教師如能引領學生了解接待文化差異,求同存異,靈活融通,可幫助學生提升專業素養,擴大中西思維差異感知,根據接待差異,避開接待雷區,得體地禮待外賓。
對應新時代對教師提出的雙線融教客觀要求,教師在對《旅游英語視聽說》課程進行OMO雙線深度融會貫通時,可試行以下探索:融合數據,引導師生開展交互教學;雙管齊下,有機融匯雙線課程;求同存異,融通中西旅游接待文化異同,以幫助學生高位就業,得體地完成涉外旅游接待任務,展示中國涉外旅游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彰顯中國“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文化包容,助力中國涉外旅游業的復興。
參考文獻:
[1]陳紫天.高校線上線下融合式深度教學的理論和實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20(6):97-104.
[2]姜藍,孫秋月,羅學鋒.線上線下一體化下旅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7(36):211-21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