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深入實施的背景下,教師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鍛煉與培養是當前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能夠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保障。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奠定學習能力和思想認知基礎的關鍵時期,其英語學習能夠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基于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進行指導與培養,以推動學生英語水平和整體素質的不斷發展。本文將對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分析,探究其有效措施,為達成教學活動的目的提供支持與保障。
一、核心素養的意義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品格和關鍵能力的統稱,包含了自主發展、社會參與和文化基礎三個主要的方面。在當前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核心素養的教學與培養是推動學生發展,實現教育整體水平提升的重要舉措。隨著人才培養需求和教學觀念的轉變,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引導與培養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同時也是彰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徑。與傳統的以結果為導向,單純注重學生成績的教學要求不同,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將教學的重點向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觀念教育傾斜,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過程,旨在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個人能力、社會意識和家國情懷等方面更加全面的發展與提升,從而實現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教學目的。
二、英語教學中貫徹核心素養的作用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含了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部分,是核心素養這一概念在英語學科中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應當重點掌握并提升的能力。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貫徹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牢固熟練地掌握理解英語知識,并熟練地對知識進行應用實踐,在獲得思維認知的轉變與發展同時,能夠以更加包容的心態看待文化之間的區別,形成更加積極良好的認知,從而有效提升教學的效率并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思想認知和實踐應用等綜合能力的發展,為高素質全能型人才的培養以及國家建設進程的加快提供保障,使英語核心素養培養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得到充分體現。
三、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措施
在核心素養不斷深入滲透到教學實踐中的前提下,為了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教師可以通過以下一系列的措施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與改進,以提升教學的效率,加快實現教學活動的目的。
1.構建交互式課堂,組織交流,培養學生語言能力。交流溝通是人作為社會性生物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同時也是進行情感傳遞的重要途徑,能夠為活動效率的提升以及思想認知的發展創造條件。人際交流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語言作為最為簡單直接的方法,在交際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小學階段正是學生的認知與能力形成并獲得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為其創造交流互動的機會,能夠為學生語言能力的增強提供支持,促進其全面發展。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溝通表達能力的提升,故在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和英語學習水平加強對其進行語言能力的鍛煉與培養,通過構建交互式的課堂,為學生創造交流互動的機會,使其在表達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語言能力的有效鍛煉與發展,從而實現教學活動的目的,促進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授五年級上冊的unit 3“what would you like?”這一單元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得到語言能力的鍛煉與增強,實現教學活動效率提升的教學目標,筆者會通過調整課堂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使其能夠在課堂的交流互動中更加熟練地掌握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并能夠流利地進行對話表達。比如本單元的知識重點在于掌握基本的食物類詞匯,并能夠運用句式“what would you like?”和“what's your favorite food?”等詢問喜好。在這個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創造練習表達的機會,筆者會引導學生仿照教材中給出的情景,模擬在食堂吃飯時可能會出現的對話,比如讓學生兩兩分組,互相提問,詢問“what's your favorite food?”“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等,引導學生對這兩種提問形式的共同點和區別進行辨析,并請同學根據自身的實際盡可能地用英語進行回答,同時還可以對句子進行變動,讓學生能夠在表達的過程中注意其中人稱等方面的變化。從而使學生在對話交流中得到語言能力更加充分地鍛煉,為獲得英語核心素養的不斷發展創造條件。
2.構建對比式課堂,展示差異,培養學生文化品格。隨著教育觀念的發展與調整,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重點在單一進行理論知識講解與分析的基礎上,增加了引導學生產生思維認知和情感觀念的積極轉變等方面的內容,旨在促使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與發展,實現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目的。在此前提下,教師加強對學生進行文化品格的培養與引導是實現教學活動目的、促進學生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核心素養指導教學活動這一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學生思想觀念的積極轉變,教師要將其文化品格的培養與訓練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通過構建對比式課堂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認知文化之間的差異,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其中思想觀念的引導,形成包容開放的文化認知和價值取向。從而保障教學活動的效率,實現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有效發展的教學目的。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非常直接地對中英兩種不同語境文化中各方面的差異進行體會與感知,如語法規則和問候禮儀等。這種差異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新鮮感,使其產生探究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的深入認知與了解造成負面的影響,阻礙其英語能力的進一步增強。作為教師,應當充分揚長避短,讓學生深入了解文化差異的同時,形成開放的認知心態,跳出單一文化的桎梏,為文化的融合與發展提供支持。因此筆者在進行教學時為了方便學生的理解認知,會在講解知識的同時將其中所蘊含的能夠集中體現文化差異和共性的內容進行重點的闡述,以促進其文化品格的培養。比如在教學“when is Easter?”這一單元時,筆者會對中外一些著名的節日進行舉例,幫助學生了解其中的習俗知識,除了課文中提到的“mid-autumn day(中秋節)”之外,筆者還會對重要程度類似的“Chinese new year(農歷新年)”和“Christmas(圣誕節)”等節日中的不同的風俗習慣和飲食文化差異等拓展知識進行介紹,如中國人在“Chinese new year”之前會進行十分細致地大掃除(clean rooms),準備充足且豐盛的菜肴(dishes),同時在新年第一天還要走親訪友(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并送上祝福(Send blessings);而西方文化中的圣誕節則是以圣誕老人(Santa Claus)和圣誕樹(Christmas tree)為標志,并且同樣有互送禮物(send gifts)的習俗。筆者在講解這些知識的同時還會將其分類整理成表格,如,飲食(food)、代表顏色(color)和代表形象(Image)等,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清晰地通過節日習俗上的差異對文化上的共同點和區別進行認知與理解。從而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堂中的學習獲得知識面的擴充與延伸,并形成更加積極的文化認知和態度,在提升文化品格的同時獲得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3.構建實踐化課堂,指導實踐,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實踐應用是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與掌握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在進行教學時,教師為學生提供實踐練習的機會,并引導其進行自主化的探究學習,讓學生的認知與實踐能力得到更加有效地鍛煉,獲得提升學習水平的機會。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不斷增強,教師要從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與能力發展情況出發,通過構建實踐化的課堂活動創造練習的機會,引導學生更加積極自主地對知識進行探究與理解,在練習的過程中獲得學習能力的發展,最終保障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實現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目的。
在進行英語教學時,為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推動其核心素養的發展,筆者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進行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以實現教學活動的目的。比如在教學“in a nature park”這一單元時,為讓學生能夠對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筆者會先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單元內容的閱讀,了解單元的重點內容并將其中不懂的表達方法和詞匯等勾畫出來,再進行討論,探究猜測其意思。從而使學生獲得自主進行知識學習的機會,并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自行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向學生展示教材59頁的圖片,讓其根據圖示對單詞的意思進行猜測,并結合之前學過的知識推斷其發音,如“lake(湖)”這個單詞可以根據之前學過的fine和home等單詞猜測其中的“a”的發音,而且單詞標在了湖泊旁邊,學生在觀察聯想到這些信息之后就可以進行單詞讀音和詞義的猜測。然后筆者再進行系統的講解與答疑,通過學生自學和教師指導鞏固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更加充分地自主學習與探究的機會,從而獲得學習能力的增強,實現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4.構建辨析式課堂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以及思想觀念的引導,使其能夠養成正確積極的學習態度,更要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訓練與培養,使其能夠從更加多樣化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與認知,從而獲得更加全面的提升與發展。在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構建辨析式的課堂引導小學生發散思維,依據基礎的教學內容進行反思創新和批判,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并獲得思維認知能力的有效發展,從而提升教學活動的效率,保障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有效增強。
例如在教學“when is the art show?”這一單元時,學生需要對部分序數詞類的英語詞匯以及日期的表達方法進行掌握與記憶。在這個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的記憶效率得到提高,筆者會在講解單詞時,借助相同構詞法或者同類型的詞進行集中展示,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其中的規律加深理解與記憶。比如在日期表達的過程中,由于要傳遞的是第某天的信息,有一定的順序規律,所以這部分詞被稱為“序數詞”。筆者會將單元中的序數詞羅列在黑板上,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通過分析,學生認知到大部分的序數詞都是通過基數詞添加“-th”這一詞綴變化得來,如基數詞“six”和“seven”在添加了“-th”的詞綴后,變成了“sixth(第六)”和“seventh(第七)”,同時為了方便書寫,序數詞通常也會直接以“阿拉伯數字-th”的形式標注,如“5th”等。所以學生在記憶時,可以結合之前學過的基數詞進行綜合性地掌握,然后再單獨記憶比較特殊的first、second和third三個單詞及其簡寫形式1st、2ed和3rd。通過構建辨析式的課堂,可以在降低學生理解難度的同時提升其記憶效率,并使其獲得認知的發散與延伸,為實現思維品質的不斷提升,以及英語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提供支持。
四、結語
核心素養培養是當前教學實踐中的關鍵任務,同時也是推動學生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動力。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得到英語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與發展,教師要根據核心素養的內容以及學生的發展特點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引導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得到英語核心素養的鍛煉增強。從而通過落實核心素養的指導與培養讓學生得到英語能力的提升與發展,保障教學活動目的有效實現。
【作者簡介】安永霞(1983.11-),女,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明德小學,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