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學生的整體能力成長以及高效課堂的構建逐漸成為當前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對初中英語教學來講,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入更為高效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改善當前課堂效率不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較差的現狀。基于學生主動學習的任務教學法,以學生主動參與的形式,圍繞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來掌握相關知識,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學習能力得以提升,教學效果極佳。本文就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以期提升教學實效,促進學生多元發展。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初中英語;應用
【作者簡介】李童,巴彥淖爾市教育評估中心。
引言
雖然英語教學改革已開展多年,但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教師主導課堂、學生自主性差等不良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課堂效果的提升以及學生能力的發展。結合這一現狀,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引入任務驅動法,以此來改善教學現狀,構建更為高效的教學課堂。在任務驅動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充分調動,他們的主體地位也被充分體現,課堂氛圍較為活躍。為此,英語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重視教學模式的革新,借此來深化初中英語教學改革,從而滿足學生的能力發展需求,構建更為高效的教學課堂。
一、任務型教學法與初中英語教學結合的必要性
1.促使學生多元化發展初中英語教師應結合當前教學中存在的短板,落實必要的教學措施,以此來推動教學發展,深化教學改革,并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創新思想,促進學生多元發展。這意味著單一的講解法已經難以實現這一目標,為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能力發展需求引入更為高效的教學方式,借此來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多元能力的提升。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任務型教學法,圍繞教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并以此為驅動促使學生主動加入學習過程,從而實現學生整體能力的發展,以滿足他們的能力發展需求。
2.推動教學發展。通過不斷的實踐不難發現,任務型教學法與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機融合,可以深化英語教學改革,推動教學發展。與以往的知識講解法不同的是,任務型教學法通過教學任務的布置,促使學生主動加入教學過程,而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整體提升教學效果。由此看來,這種教學方式的引入改善了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學生不僅不再認為英語學習枯燥乏味,還會主動加入學習過程,教學實效進一步提升,并有力推動教學革新發展。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1.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在整個英語教學中,聽力是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的綜合形式,也是當前考試中的重點內容。但傳統的聽力模式限制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他們不僅難以掌握相關知識,也無法通過解題技巧解決聽力問題。為此,英語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引入任務驅動法,借此來提升學生的聽力能力,并在這一過程中使其掌握更多的聽力技巧,實現自身探究能力、創新思維等英語素養的發展。在任務驅動模式下,教師開展聽力教學活動時需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結合聽力問題選擇正確答案。這樣一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聽力素材時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點,挑選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貼近的文本,讓學生在整個聽力教學過程中都可以保持高漲的熱情,從而切實提升聽力教學實效,實現學生英語整體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例如,在“Can you play the guitar?”這個單元教學中,筆者借助任務驅動法,開展有效的聽力教學活動。在素材的選擇上,筆者結合教學目標“情態動詞can的用法”,篩選了外國人詢問路況的文本,這一內容較為簡單,同時也與學生的生活存在密切聯系。首先,筆者告知學生本單元聽力素材的大致內容,并讓學生猜測其中會出現的問題。其次,播放錄音,讓學生自主選擇答案。最后,以組為單位,在組內比對答案,分享自身的看法,并在筆者的引導下再次聽錄音,深化對相關內容的理解。這樣,在聽力任務的驅動下,學生更愿意主動加入學習過程,且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以提升,教學目標得以圓滿實現。
2.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閱讀是學生知識輸入、輸出的重要學習內容與題型,在整個英語教學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僅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應用解題技巧解決問題,這讓學生產生了不正確的看法,認為閱讀僅掌握文章大體內容即可,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減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教學目標將難以實現。而在任務驅動下,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文本篩選與之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結合相關問題完成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被充分體現,其探究能力以及整合能力得以發展,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例如,在“你多久鍛煉一次?”這個單元的教學中,筆者借助任務型 教學法,促使學生主動加入整個閱讀過程。本單元通過相關情境的學習,引導學生掌握“How often...?”的用法,并幫學生樹立正確認知,使學生意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結合教學重點,筆者組織基于任務型教學法的英語閱讀活動。首先,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幾名學生正在交流談論,內容包括周末所做的事情及其頻率等。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主動性,他們會在趣味內容的吸引下,主動加入學習過程。其次,運用信息技術呈現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在組內進行探究,筆者則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及時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并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看法。最后,每組選擇一名代表回答問題,筆者整合、篩選出正確答案,并由此開啟接下來的細致學習。這樣,在相關學習任務的驅動下,學生主動加入閱讀過程,并完成所布置的教學任務,整體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
3.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寫作教學一直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難點所在,體現在學生在寫作時難以下筆,甚至根本不知道寫哪些內容,導致他們的英語作文毫無邏輯,寫作教學的實際效果也難以提升。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會選擇一個寫作主題,隨后讓學生結合主題自主發揮,完成寫作,隨后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給了學生一定的發揮空間,但并不利于學生寫作技巧的提升。而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教師引導學生對寫作主題進行分析,有利于學生開闊思路,從而掌握更多的寫作方式,教學效果也得以提升。
例如,在以“My holiday”為主題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自主完成寫作。首先,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寫作主題,隨后讓學生思考,看到這一主題想到哪些內容。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有假期的活動、旅行的規劃等。其次,教師整合學生的答案,并讓其分析如何結合自己想到的點將這些內容連貫起來。隨后,讓學生寫一段60詞左右的小短文。最后,隨機挑選一名學生,讓其分享自身的寫作成果,教師需要關注學生文章中的詞語時態、句型應用以及連詞的應用等,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這樣,在寫作任務的驅動下,學生不僅掌握了更多的寫作技巧,其自主思考能力也得以提升,整體教學效果較為顯著。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多元能力的提升。基于此,英語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想,重視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并將其落實到教學中的每一項內容,以此來推動教學發展,實現學生探究意識、學習能力等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萌.任務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以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7為例[J].校園英語,2021 (4):175-176.
[2]趙京津.任務型教學法應用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對策淺談[J].中學生英語,2020(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