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目前全球使用范圍最廣的一種語言,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年的發展歷史。語言作為文化傳播的一種載體,是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故而語言與文化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兩者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本文就以英語文化為主要研究切入點,從英語文化教學入手,詳細探討英語教學兩個層次之間的關聯性。
【關鍵詞】英語;文化;文化知識層;文化理解層;文化意識
【作者簡介】趙佳,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
想要學好一門語言,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是關鍵。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發展至今,語言文化豐富多樣,具有很強的學習性。一般來說,英語文化教學有兩大層次:第一層次是文化知識層次,字如其意,要求學生了解語言的具體知識,并對語言背后的文化有初步了解;第二層次是文化理解層次,要求學生不僅僅了解語言文化背后的知識,還要對英語文化有一定的文化意識,達到文化理解的層次。本文就從這兩個層次入手,詳細探討英語教學兩個層次之間的關聯性。
一、文化知識層和文化理解層的含義及關聯
在傳統的英語文化教學中,主要有文化知識層和文化理解層兩個層次,這兩個層次是通過文化意識進行關聯的。在英語文化教學中,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合格的、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優秀人才,這就奠定了英語文化教學要“超越知識層,培養文化意識,達到文化理解”的基礎。
1. 文化知識層。英語文化教學中,對文化知識層的要求一般都是最基礎的。文化知識層主要是以具體知識為中心,以文化(指歷史、文學、政治、宗教、地理、人文等高層文化)為內容,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英語文化知識。文化知識層的文化來源一般是靠英語閱讀來實現的,但是一般要求學生閱讀的是英語方面籠統性概括類文章,主要是英語母語文化人編寫的、有關英語文化的材料。在文化知識層中,一般是將英語民族作為一個整體來講授英語文化,著力培養學生從文化的角度看待英語語言文化。所以,在英語文化教育的文化知識層次,一般都是老師直接采用灌輸的方式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老師負責知識的傳輸,較孤立地講授英語文化現象,學生直接從老師處獲得現有知識,一般并不牽扯文化意識的形成。
2. 文化理解層。文化理解層相較于文化知識層要高級,學生在此層次已經對英語文化有了一定的文化意識。文化理解層是要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學生,已經脫離了單純掌握知識的層次,要求學生以技能為中心,在掌握英語高層文化之外,還要對英語文化習俗、生活方式、價值觀、問題處理方式等方面的深層文化進行掌握。相較于文化知識層,文化理解層的文化信息獲取渠道更豐富,不再局限于閱讀形式,渠道包括但不限于日常交流、大眾媒體、實例分析、調查報告、切身到英語國家中進行實踐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就事論事”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文化理解層的教學常常以個體為對象進行文化的講授,講授時注重文化因素在實際溝通交流中的具體反映,注重文化與交際能力的培養關系。在文化理解層教學中,老師往往是擔任文化中介人的角色,采用的教學方法也多為啟發式,對學生的個人參與比較重視,且強調語言表述的實踐效果。
3. 文化知識層和文化理解層的關聯性。通過上述描述可以發現,文化知識層往往注重的是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通俗地理解為掌握“觀光客型”生存技能的英語文化學習。在文化知識層,學生并沒有過多的文化意識的形成,所接觸到的文化一般也都是“粗枝大葉”,可以進行交流,但是無法做到文化交際。而學生在文化理解層所接受的文化知識更加廣泛,在掌握大量文化知識的情況下形成了自我文化意識,了解英語文化、母語文化及其他文化,可以多角度看待文化并搭配英語文化習俗使用,是具有真實“參與者型”跨文化交際能力的。
二、我國現階段英語文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專業英語教學一般都會開設英語文化知識方面的相關課程,但是講授內容比較簡單淺顯,以英語國家文化、英美國家概況、英美文化基礎知識等為主要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基本是將文化教學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輔助工具,學生會對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地理政治和傳統習俗作籠統的介紹,但英語國家一般局限在英國和美國兩個國家。相應地,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以老師灌輸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使用的教學材料一般是類似于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等主要提高語言能力的英語閱讀材料。由此不難看出,現階段的英語文化教學基本上處在文化知識層,對于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基本沒有涉及。
在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必須進行文化教學,而且最好是多文化教學,確保學生對文化理解是宏觀的、全面的。只有學生在對異域文化的把握中加深對其語言的理解和領悟,才能成功有效地交際。如果長期將英語文化教學水平層次停留在文化知識層面,那么培養不出優秀的跨文化交際者是毋庸置疑的。從文化本身特性來說,文化本身就是由個體行為來反映的,一味地給學生提供概括性的閱讀理解資料,很難讓學生對英語文化有完整的認識,在面對英語母語文化者時,學生便無法與之正常地進行交際溝通。須知,交流能力并不等同于交際能力,就跟“擁有文化知識并不一定擁有交際能力”是一個道理,不能很好地理解英語文化,就不能有效而成功地進行英語交際。所以,務必要將學生從文化知識層次向文化理解層次引導,有目的性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這是英語文化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英語文化教學的調整意見
在語言學科教育教學中,除了對語言本身加以關注之外,往往對文化也非常關注。一般來說,語言教學對文化的關注點不外乎三方面——教不教、教什么、如何教。而圍繞語言學習和文化教學的關系,目前的主要觀點也有三種,即從屬、并行和融入。這三種觀點都會要求“語言教學涵蓋教授文化”,這種理念在我國各層次英語教學實踐中已得到運用。根據上述文化知識層和文化理解層的特點不難看出,英語文化教學想要傳授文化知識并不難,但是想要培養出優秀的跨文化交際的學生,讓學生達到文化理解層,需要對當前的教育進行一定的調整。對此,本文從教材、教師和學生三方面進行討論。
1. 教材方面。根據文化知識層和文化理解層的比較研究,我們知道文化知識層選擇教學教材主要傾向文化材料。因此,為了更好地進行英語文化教學,英語文化教學的教科書可以多樣化。我們應該選擇一定比例的外國教材,特別是會話材料。因為通過這些會話材料往往可以反映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社會風俗,蘊含有一定的文化見解,是英語學習者研究英語文化和母語文化差異、提高感性理解和理性理解的好材料。除了會話材料,我們也可以選擇一些當代報紙和雜志,因為它們也可以反映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文化特征、風俗習慣、社會關系等。值得一提的是,也許一些學生對英語語言教學有一定的心理陰影,他們只要看到英語課本就有抵觸心理,我們可以考慮使用一些電子教科書,利用多媒體生動的動畫效果和圖片協助教學。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同時也可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2. 教師方面。從事英語文化教學的老師要具有擴大文化意識、打破文化習得知識中心模式、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教學動力。知識中心模式長期在我國的英語文化教學中占主導地位,過于強調文化知識的教學和測試,并不關注語言文化的引入。因此,教師必須將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當作首要任務。為此,教師不僅要知道母語文化,還要熟知外國的習俗和文化。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結合英語語言文化的社會意義,幫助學生順利地從文化知識層向文化理解層過渡。
3. 學生方面。學生必須有意識地去理解英語文化知識,提高英語運用技巧,要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有意識地獲得并積累英語國家社會和文化知識。具體而言,除了仔細聆聽教師的講解和進行課堂實踐外,學生可根據班級情況進行對話練習或者進行角色扮演,按照具體角色進行英語對話。在實際生活中,學生還可以養成用英語寫日記的良好習慣,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資源,觀看歐美經典電影,欣賞歐美音樂,感受到電影和音樂中的真實英語文化。
四、結語
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英語文化,具體從英語文化教學入手,就英語文化教學的兩個層次展開了詳細的論述。本文首先對文化知識層和文化理解層的含義及關聯性進行了闡述,然后結合我國現階段英語文化教學的現狀,就我國現階段英語文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之后就英語文化教學從教材方面、教師方面、學生方面給出了三點調整意見。最后,謹以本文祝英語文化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曹文.英語文化教學的兩個層次[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3): 112-116.
[2]堪振華,李金輝.淺談外語素質教育的重要性[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12):52-53.
[3]郭力.文化的雙層次性與英語文化教學的改進[J].教育與現代化,2019(2):100-102.
[4]于鳳志.論中國對歐盟開放及經貿合作戰略對策[D].遼寧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