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我國正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創新教學逐漸成為教育領域從業者的共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了實現創新教學的目的,教師往往會給課堂教學引入多姿多彩的活動,試圖改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將圍繞這一點展開深入分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活動教學;問題;策略
【作者簡介】陶小敏,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小學。
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較為基礎,都是從最簡單的內容教起,為的是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而活動教學可以增添學生課堂學習的生動性,讓學生對英語知識感興趣。本文將深入分析活動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方式。
一、開展預習活動,快速激活思維
有效的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快速了解即將學習的主要內容,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問題所在,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在以往的教學中,針對預習這個環節,多數由學生在課下完成。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大多敷衍了事,并不注重預習,更有甚者完全不預習。因為教師只能監管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對學生課下的行為表現往往知之甚少。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妨引入預習活動,讓學生通過短暫的預習了解課堂的主要內容,快速激活學生的思維。
以“Keep our city clean”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主要探討的是“環保”這個話題,同時需要學生掌握很多相關的短語,比如:make the air dirty(污染空氣)、many museums(很多博物館)、come back(回來)、walk home(走回家)、plant more trees(種更多樹)、these pictures of our city(這些照片拍的是我們城市)等。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內容,如果教師沒有在課前開展預習活動,那么學生在后期學習文本內容時,很可能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因此,在正式教學以前,教師特意騰出10分鐘時間,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逐條展示這些短語,帶著學生讀一讀這些短語。在讀第一遍時,短語是以圖片和中文釋義的方式出現的;而在第二遍閱讀時,中文釋義被教師特意隱去,大屏幕上只能看到英文單詞以及對應的圖片;等到讀第三遍時,大屏幕上只有對應的英文單詞,單詞下方出現四幅圖,由學生進行配對。這一預習活動既幫助學生掌握了大量的短語,又有利于學生后續的聽課,可謂一舉兩得。
案例中,教師并沒有直接授課,而是專門騰出10分鐘時間開展了一次課堂預習活動。課前預習既能幫助學生了解接下來的學習重點,還能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讓學生后續的學習更加順暢。
二、設計游戲活動,吸引學生參與
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對孩子來說,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毙W生是一群孩子,他們喜歡自由、輕松的環境,喜歡更具創意的教學模式。尤其針對英語這門學科,大多數小學生并不喜歡學英語,如果教師不在教學模式上下功夫,而是沿用傳統的模式,學生很難體會到英語的魅力。因此,教師不妨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游戲類型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因為游戲活動是為教學服務的,不是單純為了活躍氛圍,這點教師必須要搞清楚。只有讓游戲活動和英語教學相結合,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參與感。
以“I can play basketball”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掌握“can”這個情態動詞的用法,同時掌握一些球類運動的表述方式。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本單元的核心內容,教師設計了“我比畫,你來猜”的游戲活動。首先,教師邀請一名學生來到講臺上,并給學生偷偷展示某一個單詞,要求學生用肢體語言表演出來,然后教師向臺下坐著的學生提問:“What's he doing?Can you guess it?”學生進行搶答,答對的學生可以來到講臺上替代之前的學生表演。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熟記單詞。之后,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本單元的句型,教師又設計了“擊鼓傳花”的活動。首先,教師從班上隨機抽取一名學生,要求該生在講臺上背對著其他學生敲鼓。然后,教師將一支玫瑰花交給第一組第一位學生,要求學生依次向后面的學生傳遞,鼓聲停止,玫瑰花在哪個學生手上,哪個學生就需要用本單元學習的句型描述自己或者他人的某一項能力。比如,鼓聲停止,玫瑰花在A學生的手上,A學生回答“I can play soccer”就是正確的句子。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本單元的核心句型。
案例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單詞和句型,并沒有采取直接教學的方式,而是借助游戲環節的包裝,讓學生通過游戲識記單詞、掌握句型,而這樣的教學模式自然可以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
三、融合表演活動,愉悅課堂氛圍
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注意力的集中和自制力的控制都相對較弱。在教學的前半部分,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做到相對集中,但是當課程進入后半部分,大部分學生會相繼出現走神、交頭接耳、左顧右盼的現象。如果教師不能在教學中增添一些有趣的活動,只是單純地講解英語知識,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很快會轉為低迷,課堂熱度將會持續降低,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小學生天生活潑、奔放,不喜歡受拘束。因此,教師不妨在課堂中增加一些表演活動,這樣學生自然會在英語課堂中全情投入。
例如“At Christmas”的教學,本單元主要探討的話題是“圣誕節”,課文的主體部分為我們展現了一家人歡度圣誕節的場景。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如果還是延續傳統的思路,學生很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引入表演活動。在表演以前,教師將教材中“Read and match”部分提供的短語進行了課堂呈現,讓學生先讀一讀這些短語,想一想它可能表達什么意思。然后,教師向學生發出邀請:“Hi Boys and girls,would you like to come up and act out some of these phrases?”(上臺表演短語)學生上臺以前,可以和小組成員討論如何用表演的形式展現這些短語。比如,針對短語“people buy presents”,有的學生認為,應當設計一個場景,還需要安排一個售貨員、一個顧客,這樣才能展現“buy”這個動作;針對短語“people put pretty things on the Christmas tree”,有的學生認為應當準備道具樹,并將一些禮物掛在上面,這樣才能演出這個短語的意思。學生討論后,教師邀請學生上臺表演,學生們充分發揮才智,努力呈現這些短語的意思,課堂的熱度持續走高,學生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
案例中,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并沒有按照一般的教學模式,而是引入表演活動,讓學生用表演的方式展現短語內容,這樣既能增添課堂的生動性,也能提升課堂的熱度,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
四、引入翻譯活動,鍛煉英語能力
翻譯主要包括口譯和筆譯兩種,它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聽力以及良好的書面運用能力。教師在課堂上開展一些趣味翻譯活動,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錯誤地認為,翻譯活動太過復雜,小學生很難操作,所以很少會在課堂上開展翻譯活動,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教師完全可以調整翻譯活動的難度,從課文的內容入手,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英譯漢、漢譯英活動,還可以為學生播放簡單的聽力材料,讓學生試著翻譯,同樣可以起到鍛煉的作用。
例如“ In the kitchen”的教學中,教師將Story time部分的語篇內容作為翻譯活動的素材,并將全班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4~6人。接著,教師將這部分語篇重新處理,有的句子用來進行聽力訓練,有的句子進行英譯漢訓練,另外一部分則是漢譯英。比如,原文中有一句“Are you cooking meat”,教師先為學生展示中文意思“你在做肉嗎?”,然后要求學生試著用英語進行翻譯。通過這樣處理以后,教師將原文素材以亂序的方式呈現在多媒體上,同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翻譯,凡是完成翻譯任務的學生都可以舉手示意,同時念出自己的答案,答對的小組加一分。在活動結束以后,教師還需要點撥翻譯的技巧,幫助學生掌握翻譯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既玩得高興,其英語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
案例中,教師在課堂上開展了一次趣味翻譯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熟悉了文本、掌握了文本,同時學到了一定的翻譯技巧。如此一來,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利用實踐活動,培養應用能力
由實驗結果可知,學生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更具實際意義、更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尤其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實踐同樣必不可少。因為傳統的英語課堂相對保守、閉塞,學生只能在課堂上完成學習,很難有機會參與實踐。在這樣的氛圍下展開英語學習,學生只能學到一堆單詞、語法、句型,但卻沒有合適的場合進行應用,也沒有機會進行鍛煉,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難以保證。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
例如“A healthy diet”的教學,本單元主要探討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完成基礎教學后,給學生設計了一個實踐任務,要求學生在課下采訪自己身邊熟悉的人,或者通過互聯網搜集一些營養學知識,試著設計一份健康的生活菜譜。這樣一份實踐作業,具有三個價值:第一,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信息搜索和處理能力;第二,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第三,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果不其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紛紛發揮才智,使出渾身解數,終于完成了各自的菜譜。比如,有的學生設計了一份這樣的菜譜:“Breakfast:One egg and a glass of milk,you can also choose some nuts;Lunch:A multigrain porridge(一份雜糧粥),one apple(一個蘋果)、 some fish(一些魚肉)”。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實踐作業,而學生也在實踐活動中了解了更多營養學知識,對課文的理解逐漸深入。
案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給學生設計了一次課外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在課外設計菜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查詢大量的資料,尤其需要了解一些營養學方面的知識,有利于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認知。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引入多彩活動,絕不僅僅只是為了活躍氛圍,而是為了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磨練學生的英語技能,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讓學生真正愛上英語。本文從五個角度分析了小學英語活動教學的應用策略,旨在用活動改變英語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毛莉.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思維進階活動設計[J].天津教育,2020(33):44-45.
[2]郭溯.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50):37-38.
[3]高云.輕輕小翻轉 ?效果大不同——小學英語翻轉課堂開展策略探索[J].求知導刊,2020(5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