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新課改的實施,英語作為國際上通用的語言,在與西方國家的交流中少不了交際人才的作用。因此,初中老師要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為學生加深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去了解西方的知識文化,不斷加強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的理念。但什么是跨文化交際意識呢?就是在與不同背景下的人交往中,根據他國文化和本國文化的差異,來調整自己的語言描述和對語言的理解性。語言是文化的承載,而文化又是語言的傳承,語言和文化本身就是不可分的,下面我們對于如何去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來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培養
【作者簡介】萬娟娟,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
一、培養中學生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
現在跨境文化的交流上存在很多的差異,各國之間因為文化、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歷史軌跡、人文發展、諸多禁忌等各方面的反差,使得在交流中出現很多的問題,而其中最明顯也是最基礎的障礙便是語言上的障礙。很大一部分情況就是在交際中會出現,對方聽不懂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而自己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對方所想表達的意思。一旦理解錯誤對方想表明的意思肯可能就會導致交際的失敗,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的還是交流雙方的翻譯者在語言能力上的不足,再或者是對語言不敏感。此外,因為各國之間的文化不同,也導致各國在禮儀表達上出現不同,例如西方國家大多都是親吻禮,而在我國基本上就是擁抱、握手來表達,有的國家豎起大拇指表示對對方的貶低,但是這在我國就是一種贊揚的表現。還有在餐桌禮儀方面,在我國進行交流時大多都會選擇請對方吃飯,而且在吃飯前會禮貌地說一句:“如果有準備不周的地方,還請諒解。”這對于大部分的外國人是不太理解的。以上種種跡象都是在提醒我們和西方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如果我們對文化滲透度不高很容易就會陷入語言交流障礙的泥潭中去。所以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就使得要在中學英語的學習中重視跨文化交際思維的培養,讓學生了解各國間的不同,勾起學生的興趣,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有意思的堂課上去學習基礎知識,還能學習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豐富初中英語課堂。
二、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原因
1.老師在跨境文化教育上的不足。很多初中的英語老師沒有受到過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訓,所以無法對學生們進行準確的引導。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近百分之七十的英語老師沒有接受有關的培訓通知,只能根據教育部的要求憑教學經驗進行教學。使得老師們在對于文化上的知識時就是一帶而過,不會去進行知識上的拓展;因為老師本身也沒有受過什么培訓課程,不能保證教導給學生的知識就是正確的,所以對于教育部規定的文化提升課程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就算是找到課外文化進行閱讀也有好多問題也無法進行探究,對此老師們只能作罷。此外,老師們對與英語知識的理解大多都偏向與語言方面。相對于日常的學習和考試而言,語言教學要比文化教學更為重要。因此老師們在課堂上仍選擇以語言知識為主,不會太過注重對于文化素養的培養。
2.學習中學生出現的問題。其實現年齡段的初中生處于對一切都好奇的階段,會對一切事物去主動探究的階段,他們也會對不同國家的社會文化和文化之間的差異感興趣。但是大多數的學生思維被固定到升學考試或是老師的日常教學中的內容,普遍認為學習語言、詞匯才是主要的,這就導致了學生們雖然有想法和沖動,但還是會放棄對英語文化上的了解和探究。
三、如何加強學生在跨境文化交際上的培養
1.在教育目標上進行優化轉變。每個學期教育部和學校都會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可見教學目標的重要性,這也對老師提出了知識儲備上的要求,要達到對教學內容的熟悉和掌握,通過學校提出的教學大綱來達到教學上的目標,通過目標性的教育模式,進行因材施教,讓學生學到實用的東西。也可以將目標教學進行一個拆分,從一個“吞不下”的大餅,撕成一快一塊可以小口吃的小餅,通過完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去推動總目標的完成。老師進行上課之前,要先確定好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再結合書上的步驟,接著分析之前的學堂上學生學習出現的難點是什么,如何去解決道路上的障礙。其次依據學生自身的基礎和習慣,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有什么樣的興趣愛好,對教學進行改革,制定更合適的目標,以確保每節課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們的知識接受能力,還可以將本學期學生們所要達到的任務目標告訴學生,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這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配合老師的教學,不僅課堂上要有明確的目標,課下對于學生們的作業或是一些指導上的教學也要有目標,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的觀念,加強對學生文化思維素養的維護和培養。
2.提高文化素養轉換學習觀念。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對于英語的學習就是老師在課堂進行知識傳授,雖然老師起主導作用,但往往會忽略掉學生的只是接受力和興趣力。而且老師一般都會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詞語和語法的教學上,學生對口語能力的學習也不足,使得在語言的運用能力上會出現“斷層”,就會出現會學不會用的情況,也無法學習真正有用的跨境文化交流的能力。除此之外,老師還要改變一下自己的觀點,在教導學生培養跨境文化交流的能力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同時,老師也要不斷地去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這樣才能全方位地對初中英語文化知識進行量和度的掌握,老師集中談論出最前沿的教育方式,以此來達到教學目標。初中課程不是太過緊張,利用晚自習等閑暇時間為學生科普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將中西方的文化在對人的稱呼、敬語、與人打招呼、表達謝意、表示謙虛、受到贊揚、表示關心、和彼此的價值觀念等存在的差異慢慢融入學生的到英語學習上。
3.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英語教學。中西方文化最主要的差異集中表現在交談上,老師在上課時,遇到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時,可以簡單為學生講解一下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和這些差異的產生原因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這樣可以使學生們在以后與西方國家交流時,避免因文化差異所導致的不必要麻煩。為了加強學生們對西方文化和本國文化差異的敏感度,老師可以特地挑選一些帶有文化差異的問題進行練習,隨后帶領學生進行學習討論,避開不必要的誤區。例如:我國通常會向他人詢問事物的價格,但在西方文化中,這就是一種忌諱,但是我國國人在與外國友人交流時,還是會下意識去提出這類問題,這就是文化的不同。老師通過課堂上的引導,幫助學生盡可能地去避免這種情況。現在科技不斷發展也為教育事業帶來了不小的便利,老師們可以通過英語原聲電影、西方的英語教學錄音、制作有關內容的PPT,進行“聲音式”教學,讓學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言語發聲上有哪些不同,這些都可以當成老師的課堂內容,讓學生獨立思考,與我國的文化進行對比,老師適時進行答疑,全方面提升學生的跨境文化交流能力。例如:在“Let's celebrate”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這節內容的視頻,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再科普一下西方有關萬圣節的視頻,一邊讓學生學習知識,一邊讓學生了解西方的文化傳統,也可以將我國過春節的視頻進行對比,看一看中西方文化間的差異,讓學生去切實的體會一下。
4.情景教學開拓思維。學習英語不能只聽不練,對于大多數的學生而言接觸西方國家的英美人士機會很小,所以想要加強跨境文化的交流,就要先培養學生們的跨境文化交流的能力,老師可以通過進行場景建設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增加對跨境文化的敏感度,提高有關于跨境文化的意識。以學生為中心,由老師進行安排,學生自行挑選喜歡的角色,可以提前寫好劇本進行排練或是以游戲等方式進行模擬演習。這有助于學生口語技能的提高,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老師在學生進行表演時應全程觀看,在學生表演完畢后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指出學生在其中的不足之處。例如:在“Food and lifestyle”教學中,老師先帶領學生熟悉一下學習的內容,再將學生分成不同的角色。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西方的飲食文化的理解先寫出小短文,幾個人進行對話表演,和班級的同學進行分享。同時,另一個小組進行我們本國飲食文化的對話表演,讓其他同學進行觀摩,可以直觀地加強在飲食方面中西方之間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加深,此外,對話本身就是對學生掌握口語技巧的鍛煉,這種方式還能鼓勵學生大膽去進行表達,也是培養學生跨境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一步。
5.在綜合教學中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習英語的基礎就是積累大量英語單詞,傳統教學中老師就是單純地教授詞匯的用法,但是如果把單詞放到真正的交流中是不是使用正確呢?這個問題有待改善,對此我們要提高學生對單詞之間關聯的理解程度,這樣才能使學生能更深刻地去閱讀課本中的知識,在閱讀中找到豐富的英語文化。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這一特性,讓學生去慢慢發現其中的文化背景,在學生閱讀前為他們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在分析中去閱讀文章,同時引導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背景進行思考,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印象,為培養學生的跨境文化交流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言中就是交流的手段之一,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以后的跨境文化交流。我們處在國際文化繁盛交流的時代,所以在學習英語的初期,不僅要打好英語基礎,還要掌握不同國家文化的有關知識,讓學生看到西方英語文化的獨特之處。了解有關方面的思維和文化價值觀念,讓學生以后能在異地把握對他們語言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在實際中將語言運用正確。加強培養學生的跨境文化交流能力對于英語老師而言是一項艱難任務,這是時代的需求,我們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所以,老師要不斷去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當好指路明燈,對于新挑戰的到來,我們要迎難而上,為國家培養更多新時代的英語交際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娟.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文際能力[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310-311.
[2]于風波.中師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
[3]賴招仁.試論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障礙與外語教學[J].龍巖師專學.1998(3):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