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建


摘要: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解題思維和解題方法,掌握了一定的技巧。眾多的解題方法中,數形結合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貫穿幾何圖形到數學函數的教學,在解題中應用十分廣泛。因此,本文主要結合例題分析,從數形結合思想在高中數學教學與解題中的應用出發進行初步探討,以求拋磚引玉。
關鍵詞:數形結合;高中數學解題;應用策略
數學在高中階段屬于重點科目,通過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隨著教育、科技的發展,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當代學生要求簡便、易懂、易掌握的需求。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數字與形狀相結合的思維方法更容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它是一種高效、簡單的解題方法,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掌握。
一、以數解形,以形論數
因為“數”和“形”是一種對應,有些數量更抽象,我們很難把握,但是由于“形狀”形象和直覺的優勢,可以表達更具體的思考,在解決數學問題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我們可以找到相應的“定量”——“圖形”,用幾何圖形來解決代數的問題。圖形分析是將數量問題轉化為圖形問題,最后通過對圖的分析和推理來解決數學問題的簡便方法。
因此,對于“數”化為“形”這類問題,解決的基本思路是:根據條件中給出明確的目標要求,從已知結論的問題或條件入手,觀察分析其是否為相似研究的基本公式或圖表的表達式,或采用合適的圖形,最后使用或構造圖形屬性、幾何意義等已知條件,解決題目問題所需要解決的目標。
例題分析:已經F1是雙曲線x2-y2/4=1的左焦點,A(1,2),P點是雙曲線右支上的一個動點,那么|PF1|+|PA|的最小值是。
分析:常規的解題思路是采用解析法。將|PF1|+|PA|表示為P的坐標函數求最小值,但是這種方法的運算量較大,容易出錯。因此,我們可以采用“數”轉化為“形”的方法,設雙曲線的右焦點為F2,利用雙曲線的定義|PF1|=2a+|PF2|=2+|PF2|,所以|PF2|+|PA|最小時,|PF1|+|PA|最小,根據雙曲線圖形可以知道,A、P、F2三點共線時,可求出最小值。
二、以形助數,以數論形
對于比較復雜的“圖形”,不僅要對數字圖形進行修正,還要觀察圖形的特征,發現主題中隱含的條件,最大程度地利用圖形或幾何的意義,將自然界的“形”說成“數”的形式,加以分析計算。因此,對于“形”變成“數”這類問題,解題的基本思路是:明確給定題目中對象的條件和愿望,分析給定條件和要求對象的特征和性質,了解圖形中條件或對象的幾何意義,然后根據條件和結論,運用相應的公式或定理等。
例題分析:已知函數f(x)的定義域為(a,b),其導函數在其定義域內的圖像如下所示,那么函數f(x)在(a,b)內有? ? ?個極小值點。
分析:找極小值點就是要找到函數由遞減函數變為遞增函數的點,也就是找到其導函數的值由負數到正數的點,由圖可知,只有1個。
三、數形結合,互相轉化
數形結合通常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1.實數與數軸上動點的對應關系;2.定量與圖形的對應關系;3.曲線與方程對應關系;4.基于幾何要素和已知條件的概念,如復數運算、三角函數運算及證明等;5.所給出的方程或代數公式的結構具有明顯的幾何意義。
解決這類問題往往需要同時從已知和結論出發,仔細分析并找出內在的“形”與“數”的相互關系。例題分析:若0<a<π/2,求證sina<a<tana。
分析:這類證明題的一般方法是從證明不等式的傳統解題方法入手,但是用這種傳統的解題方法需要運用大量的公式和公式的變形。不僅計算量大,而且學生也容易出錯。因此,我們利用三角函數的定義,構造出一個單位圓和一個直角三角形來組合圖形。認真觀察和分析構造出來的圖形,可以將代數的問題幾何化。
四、結語
為了提高學生數字與形狀相結合的思維能力,教師需要耐心、細心地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將數字與形狀相結合,用思維理解數字與形狀,用思維運用數字與形狀,用數形結合的思維掌握定量與圖形。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題目含義,了解題目內在要求,教師應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數學概念,增加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提高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于宏坤.淺談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01).
[2]錢建.例題說明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J].中學生數學,2014(09).
[3]杜路敏.淺析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J].學周刊,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