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靖瑜 楊浩 汪宏良 尚小玲 胡芳


[摘要]為適應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調整和改革,亟須建立基于新專業目錄及新培養目標的實習教學體系,科室以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為導向,根據前期經驗、調查研究及學習借鑒,結合實習教學與檢驗科具體工作,自2018年起探索實施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畢業實習的教學體系,通過優化教學內容、重組教學團隊、建立評價與考核體系,提出并設計了基于崗位的“一對一”帶教、畢業設計(論文)導師制等實習教學方式,構建了以實習項目為基礎的實習教學方案。為培養適應未來檢驗醫學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創新性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與經驗,為不斷完善并規范化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實習教學體系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醫學檢驗技術;實習;教學體系;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R4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0616(2021)24-0089-04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graduation internship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FU? Jingyu??? YANG? Hao??? WANG? Hongliang??? SHANG? Xiaoling??? HU? Fa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 Huangshi Central Hospital of Edong Healthcare Group,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bei, Huangshi 435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adjustment and reform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specialty,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n internship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new specialty directory and new training objectives. Guided by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social needs,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experienc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work of internship teaching and the depart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 since 2018, the department has explored and implemented the teaching system of graduation internship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By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reorganizing the teaching team, and establishing a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the post-based "one-to-one" teaching,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tutorial system and other the internship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and designed, and the internship teaching scheme based on the internship project has been constructed. These provide new ideas and experience for training high- quality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continuously improving and standardizing the internship teaching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Key words]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Internship; Teaching system; Talent training
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要求將以往目錄中的5年制“醫學檢驗”(醫學學士)更改為4年制“醫學檢驗技術”(理學學士)”,4年制醫學檢驗技術本科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能力,能在各級醫院、血站、防疫站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高級人才[1-2]。為適應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調整和培養目標的改革,亟須探索與新專業目錄及新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畢業實習教學體系,科室自2018年接收第一批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實習生以來,即擬定了相應的實習大綱和培養方案,在近3年的教學探索與實踐中,提出并設計了基于崗位的“一對一”帶教、畢業設計(論文)導師制等實習教學方式,構建了以實習項目為基礎的實習教學方案,本文就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實習教學體系、實踐過程以及實習教學過程中尚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旨在為不斷完善并規范化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實習教學體系奠定基礎。
1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實習教學體系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突出“檢驗技術”屬性,業務培養轉為“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醫學檢驗基礎及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醫學檢驗操作技能系統訓練,具有臨床醫學檢驗及醫學實驗研究的基本能力”,因此,在畢業實習教學環節,本院對實習教學體系做了調整,以適應專業要求。
1.1實習目的與要求
緊緊圍繞“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適應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需求,培養具備終身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一定科研發展潛能的應用型醫學檢驗技術高級專門人才”的定位,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臨床實習,鞏固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醫學檢驗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1.2實習組織管理
實習期間,實習生的思想政治、業務學習等由實習單位具體領導,統一安排。學校配合做好學生的思想、安全、紀律教育工作,協助解決實習生學習、生活上的問題,保證實習計劃的順利實施。
1.3實習成績的考核與評定
實習生在專業組實習結束前進行小結,小結內容包括帶教老師評價、出科考試成績、考勤記錄和評級等,實習生在專業組最終成績按照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進行評定。
1.4實習大綱與實習內容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臨床實習需涵蓋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基礎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臨床輸血學檢驗和急診檢驗等專業,在制訂實習大綱時,針對醫學檢驗技術的特點,共設置了5類共50個必修項目,包括血涂片制備及形態學檢查、血清酶學檢查、乙肝“兩對半”檢查、常用微生物的染色方法(革蘭和抗酸染色)、實時熒光定量 PCR 及乙肝 DNA 定量檢測等,適當增加了形態學、微生物檢驗、分子生物學檢驗等實習內容的培訓時間和培訓強度[3]。
1.5畢業設計(論文)
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習過程中的重要培養內容之一,畢業設計(論文)實行導師制,導師和被指導學生雙向選擇。畢業設計(論文)貫穿整個實習階段,在實習臨近結束前,學生需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學生返校后,參加由學校組織的論文答辯。
1.6入科教育
實習學生在進入各專業組實習前,由科室組織入科教育[4],通過入科教育使實習生盡快進入臨床實習狀態。入科教育主要內容包括:介紹醫院及科室概況、實習生紀律和職責、生物安全、醫患溝通和醫德醫風等;明確實習輪轉計劃和時間節點;確定實習帶教老師和實習小組等。
1.7過程管理
嚴格教學秩序管理,著重加強對50個必修項目的技能培養。實習生過程化管理由考勤、小講課記錄、出科理論考試和技能考核等組成,理論考試從題庫隨機抽題組卷后以閉卷形式考試,必修項目的技能考核由實習帶教老師采用形成性評價方式實施[5]。對老師的教學評價從學生出科考試成績、自我評價和小講課教學評價等反饋信息組成。
2實習教學的組織與實踐
通過加強教學組織建設,開展教學過程管理,實行基于崗位的“一對一”帶教、畢業設計(論文)導師制等實習教學方式,實施以實習項目為基礎的實習教學方案等舉措,著力提高教學質量。
2.1教學組織與教學團隊
實習教學采用兩級管理,其中醫院教學辦公室主要督導實習計劃的實施、指導科室對實習生的培養工作、定期反饋并提出建設性意見等。科室主要進行教學團隊的管理、實習體系的實施、實習教學活動的開展等。科室教學團隊由科室主任、教學副主任、臨床實習帶教老師和畢業設計(論文)指導老師等組成,實習帶教老師選拔有帶教意愿、責任心強且基本功扎實的一線檢驗師組成,畢業設計(論文)指導老師從學校和檢驗科選擇科研基礎較好且有指導意愿的老師組成,科室主任全權負責教學工作,教學副主任負責實習生的日常管理,實習帶教老師負責所在專業組實習生的臨床實習教學工作,畢業設計(論文)導師負責學生畢業設計(論文)。
2.2教學過程
在實習生入科時,由教學副主任主持入科教育,由專業組的組長介紹各專業組工作流程及主要工作內容等。實習期間,每周由科室安排一次面對所有實習生的小講課[6],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鼓勵授課老師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和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進行授課[7-8]。在專業組實習教學環節,我們結合目前國內醫學檢驗教育的實際情況,提出基于崗位的“一對一”帶教模式,具體為實習生進入專業組后由1名實習帶教老師、1個崗位(值班老師)與1名實習生構成1個實習單元,若干實習單元組成了實習生在專業組的實習內容,見圖1。
實習帶教老師統籌安排實習生在專業組的實習內容,負責該生在專業組的學習情況檢查和實習考核,此外,實習帶教老師要根據臨床檢驗特點和專業組涉及的檢驗項目篩選出具有典型性的臨床病例,制訂出難度適宜教學案例,幫助學生將實習內容串聯,強化實習效果[9]。針對專業特點,在技能教學方面,由各個崗位的值班老師負責現場示教,現場示教環節側重檢驗項目的方法學評價和日常操作、儀器設備使用及維護等。
2.3科研能力培養
以畢業設計(論文)為抓手,是實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創新精神重要方式之一[10]。通過導師去訓練實習生文獻檢索、文獻歸納分析、資料鑒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文字和口頭表達等可操作性強、依從性高,為加強畢業論文管理,在畢業論文開題過程中,邀請專家參加學生開題答辯,提出修改意見,在論文答辯階段由答辯專家對畢業論文嚴格審查,畢業答辯后,評選優秀畢業論文和優秀導師。
2.4教學評價
實習生出科成績由理論考試和技能考核組成,理論考試的試卷在題庫隨機抽題組卷后閉卷考試,必修項目的技能考核由實習帶教老師采用形成性評價方式實施,最終形成百分制分數。其中,實習生必修項目的技能考核主要過程包括四階段,見圖2。第一階段是考核基本技能知識,如個人防護、實驗室安全、醫療廢物處理等;第二階段是考查基本操作,如儀器設備的操作和維護、實驗室清潔及整理等;第三階段是考查實際應用,如標本處理、結果評估、檢驗項目與臨床的聯系等;第四階段是實驗設計,包括檢驗項目參數設置、方法驗證、分析總結等[11]。技能考核主要讓實習生了解和掌握檢驗項目從設計到完成的整個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技能考核最后以自我評價,老師評價折算成分值,匯總到出科成績中。
3實習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在畢業實習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有待提高的地方,主要包括如何改進教學考評方式以提高師生的積極性?如何借助新技術拓寬教與學的維度?如何結合學校和醫院的優勢以改進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等?
3.1改進對實習生的考評方式
以往實習生出科評定采用終結性評價,注重評估學生對實習內容整體掌握程度,其概括水平較高,主觀性較強,且缺少信息反饋過程,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能力等因素,不能客觀反映實習生的實習情況,導致實習生實習積極性不高[12]。鑒于此,有必要探索由實習紀律+過程考核+理論考試+技能考核等組成考評內容,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量化各項考核指標,形成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同時,評價結果能及時反饋給老師和實習生,促進教學相長。
3.2調動實習帶教老師的積極性
實習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帶教老師對學生情感和時間的投入,在加強對帶教老師業務培訓、帶教考評的同時,應注重激勵帶教老師的帶教熱情。因此,在實習臨近結束時,以帶教考評+實習反饋的方式評選出優秀帶教老師,科室對優秀帶教老師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并將此作為員工評先評優和職稱晉升的參考依據之一。
3.3利用網絡資源拓寬實習維度
在知識快速更新、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背景下,有必要借助網絡資源拓寬實習維度。例如在形態學實習方面,由于部分寄生蟲在實習過程很難遇到,可以采用歷年室間質評形態學圖譜為基礎,結合網絡資源,提高實習生形態學的辨認能力[13];同時對于典型病例的分析或異常報告的處置,除強調醫護及時溝通外,還應啟發實習生利用數據庫、專業論壇等網絡資源,去分析并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14]。
3.4優化科研能力培養
在實習期間,實習生既要完成各專業實踐技能學習,還要準備考研,而導師也因帶教時間和科研經費的原因,在畢業設計(論文)選題上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除采用臨床科研與實習結合的方式外,應鼓勵學生提早進入科研實驗室,在科研實驗室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細胞培養、基因克隆、基因表達等技術方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將科研實驗室的學習經歷納入畢業設計(論文)環節,作為實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4結語
面對新時期醫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醫學檢驗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實習教學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15],在實踐過程中,需不斷改進實習教學方案,同時,目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實習管理、實習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有多種形式[16],實習單位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實習生的特點合理選用。本院以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為導向,根據前期經驗、調查研究及學習借鑒,結合實習教學與醫院檢驗科具體工作,通過優化教學內容、重組教學團隊、建立評價與考核體系,提出并設計了基于崗位的“一對一”帶教、畢業設計(論文)導師制等實習教學方式,構建了以實習項目為基礎的實習教學方案。這些為培養適應未來檢驗醫學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創新性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與經驗,為不斷完善并規范化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實習教學體系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婷梅,尹一兵,馮文莉,等.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教學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8):38-39.
[2]楊瑞霞,宋為娟.新形勢下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安徽醫藥,2020,24(2):418-421.
[3]黃鄧高,符先先,陳揚,等.檢驗醫學實習生培養與就業[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5(3):489-492.
[4]任真,吳駐林,張維晴,等.醫學生臨床實習入科教育的實證研究現狀[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19):33-36.
[5]王梅華,曹穎平,鄭培烝,等.檢驗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形成性評價的思考與探索[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7,40(7):552-554.
[6]陳麗華,宋明勝,漆涌,等.翻轉課堂結合學生小講課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實習教學中的探索[J].微生物學雜志,2021,41(3):124-128.
[7]張小輝,張志偉,李詠梅,等.案例式 PBL 教學在醫學影像技術教學意義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21(2):153-156.
[8]毛百萍,王美玲,范逸雯,等.PBL、TBL 和 CBL 三種教學模式在醫學檢驗專業課教學中應用的比較[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1(9):105-107.
[9] Anila A Mathews,K Prathyusha,Thomas V.Chacko,et al.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ve Case-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microbiology[J].Journa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Health Sciences,2017,4(3):112-115.
[10]顧兵,李晨希,李洪春,等.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科研實習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22):54-57.
[11]Abe Yuka, Boyer Bobby, Padilla Mariela, et al. Clinical skills evaluation and examination center: From demos to competence validation[J].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2020,85:1040-1042.
[12]范凝芳,王倩,晉建華.形成性評價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20,22(2):116-118.
[13]李清,廖和東,蔣迷,等.關于基層醫院血細胞形態學檢驗人才培養的思考[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8):1404-1407.
[14]Cheong May A,Chee YenL,Ng Heng J,et al.Keeping the bloodline of haematology medical education flowing during a pandemic[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Hematology,2020,42(5):e196-e198.
[15]張紅,代敏,林琳,等.省屬本科院校醫學檢驗技術一流專業建設的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4):53-56,80.
[16]徐漫歡,鄭曉群,蘇苗賞,等.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研究——以溫州醫科大學為例[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0,41(17):2162-2164.
(收稿日期:20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