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雋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州 510000)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創業引領計劃,帶動青年就業創業。
國務院〔2015〕36 號文件提出:“各高校要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各地區、各高校要加快創新創業教育優質課程信息化建設,推出一批資源共享的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建立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制度。組織學科帶頭人、行業企業優秀人才,聯合編寫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的創新創業教育重點教材。”
在此基礎上提出:各高校要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擴大小班化教學覆蓋面,推動教師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運用大數據技術,掌握不同學生學習需求和規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改革考試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破除“高分低能”積弊。
中國引入創新創業教育比較晚,尚處于探索階段,創新創業實踐成功率較低,創新創業型人才也很匱乏。近幾年,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已成為高校教學熱點,許多高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能力教育摸索。
過去幾年,我院也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人才培養模式、“三創”文化構建和活動設置等。但是由于經驗不足,創新創業教育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夠完善,師資缺乏,導致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有一定的局限性。體現如下:
(1)創新創業目標不明確。學院非常重視創新創業,但未能真正地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及進行自主創業能力提出明確的培養目標與方法。
(2)課程設置不夠完善。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歸屬到了“職業規劃”或“就業指導”中,未能將創新創業能力與專業相結合,課程中以傳統的課堂授課為主,實踐性不強。2013 年教學計劃中設置了“創新創意創業”活動課程,但沒有一定的課程教學進行引導,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培養不夠。
(3)創新創業教育師資缺乏。創新創業教育主要由兩部分老師承擔:一是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二是一直從事學生管理的輔導員。這些教師以理論教學為主,缺乏創新創業經驗與能力,與學生專業學習的緊密度不夠。
原型啟發式教學方法是以“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為導向,以促進“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為理念進行。該教學方法以畫紙教具為載體進行雙創教學。每張畫紙都是以項目為載體,結合創業知識進行啟發,促進學生對自身項目打磨,將創業教育課程真正做成實用課程。
2.1.1 教學道具——畫紙示例如下:
團隊與組織架構建設


2.1.2 創業課程教學道具的應用
“原型啟發式”教具在創業課程中從創業基本知識到創業課程理論再到創業實踐,對學生項目進行了一對一導師制的打磨。采用“主講+導師”的師資團隊模式,實行對團隊一對一的輔導與項目跟蹤。這樣有助于導師對項目的全面把控,確保每個項目團隊都能得到有效的打磨與完善。大畫紙、便利貼等多樣化教學工具的使用,改變了以往枯燥的講讀課程模式,將課程理論知識落于實踐。
畫紙是創業課程內容的主要載體,結合項目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對項目的思考。每個模塊的內容都有數量不等的畫紙,每張畫紙承載不同的內容,畫紙之間層層遞進,一步步引導學生對項目內容進行思考與打磨。
課堂畫紙以學生項目為主。每次課程都會對相應的畫紙進行討論與完善,學期期末會設置將所有知識點模塊合并的大作業,作為該課程的學習成果。
道具應用示例(以“團隊構建與組織架構建設”為例):

在梳理團隊構建與組織架構建設模塊時,首先我們要進行簡單的業務流程梳理,從對外產品的營銷開始,到對內公司的運營情況,并在業務流程的梳理基礎上,將“分功—分工”的邏輯進行再定義。第一個“功”是指功能模塊,即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如:市場模塊、服務模塊等。在“分功”模塊基礎上再進行具體的分工。如市場模塊具體的分工可以有營銷、銷售等具體工作內容。經過結合企業的具體業務流程,經過從“分功—分工”的細化,對構建合理的團隊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原型啟發法”的教學方式基于以下方法不斷進行嘗試、累積與完善,最終形成一整套畫紙教具。在多年雙創實踐教學基礎上,通過教育實踐方法、原型啟發式法以及成果導向法等創新研究方法對學生實際教學以及雙創課程進行真實改革研究。
2.2.1 教育實踐法
實施跨專業、整模塊、整學年學分置換的創業班。橫跨多個學院,近20 個專業,從幾百名學生中篩選約60 名學生,帶著真實項目、真實團隊組成專業的創新創業班。
2.2.2 文獻研究法
在文獻研究與實踐基礎上,開發“2+1”創業班專業化教學工具與課程體系。整個創業課程體系橫跨了從創業想法到創業打磨最后到創業落地的全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大模塊:①成立公司;②團隊與組織架構建設;③股權架構設計;④客戶與用戶;⑤建立競爭力;⑥產品與技術;⑦營銷與業務;⑧渠道與送達途徑;⑨交易結構;⑩初創企業的財務;危機與重生;BP策劃與融資。
2.2.3 原型啟發式教育法
每個模塊都會有相應的教學道具,即用畫紙結合團隊項目以及創業教學理論對學生進行啟發式的教學,幫助學生從源頭進行梳理,層層遞進,每個知識點模塊之間相互關聯,通過畫紙這個教學工具將整個創業過程各模塊串成一條線,用遞進式、情景式的方法啟發與訓練學生構思項目、團隊分工到運作項目的思維模式,促進學生理解并經歷從想法到落地的創業全過程。
(1)對創業教育課程進行創新性開發,促進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使雙創教育真正成為實用教育。
(2)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激發學生創業精神,訓練學生從構思項目、團隊分工到運作項目的思維模式。
(3)促進學生理解并經歷創業從想法到落地的全過程,不斷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創新能力、創業意識,并培養對企業經營的思維能力和基礎運營能力。
(4)以教孵創投滲透式為理念,采用創業模擬畫紙為道具進行啟發式教學,為建立高職創業課程體系奠定必要的基礎,促進其他院校創業課程的導入與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