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蘭,劉世明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州 511400)
專業課程的信息化資源庫是建設職業教育線上資源的重要內容之一,職業院校必須積極探索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庫的構建和應用研究。本文提出了專業課程教學資源的主要思路和統籌協同的建設框架,以電子商務專業對店鋪裝修設計的必修課程視覺營銷為例,通過對該課程教學資源、人培目標、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領域等方面的探索實踐,學生可以便捷地獲取學習資源,使用課程資源,處理知識疑點信息,應用資源知識與技能,真正實現課程信息化的協同學習,通過一體化教學資源庫實現學生從被動型轉變為主動型學習的教學模式,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果。
專業課程的信息化資源庫是支撐線上課程教學順利開展的關鍵,為學生提供內容種類豐富、更新及時的各種課程資源。在信息化教學大背景下,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物聯網在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學習通、釘釘、MOOC、騰訊課堂等多形態教學形式應運而生,進而需要有更多的數字化的課程及網絡教學資源。目前這些資源在線上課堂實際運用還存在不少困難和難題。
高職課程教學過于注重基礎理論,存在課程教學庫更新速度緩慢、內容滯后、重復建設資源庫、知識失效等問題,不能緊密聯系產業實踐,未能適應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特征要求,課程資源融合知識和技能跨越性低。職教者應專注在專業課程資源庫建設,應思考行業需要教學資源庫做什么,而不是教學資源庫本身要給行業推動什么。
專業課程教學主要培養高技能人才、進行技術應用、課程實驗成果轉化等研究活動,需要企業、學校、政府、社會多元主體來共建共享。職業教育信息化作為一種教育和產業的“跨界”產品,目前依然存在“政府大包大攬,學校依賴政府”現象,多元主體缺乏聯動團結,沒有做到優勢互補、交換資源,只有真正做到協同共建、互相交流,在交換中生產、合作中發展,才能實現職業教育信息化健康、持久地發展。
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建設未來要基于“大出版”“大教材”的理念,目前市場上教學資源的設計教材和多媒體載體接口單一,不支持移動閱讀,核心知識內容教材未能實現數字化、互動交流、精準考評于一體。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在構建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庫的時候應配備突出應用能力、強化技能的立體化配套電子教材,通過演示、互動、操作演練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形象、易懂而且有趣。不是單一的PPT 教課、說課,而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應用系統,包括移動端載體、服務平臺、學習配套電子包等核心要素。
以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對店鋪裝修設計的必修課程視覺營銷為例,通過對該課程教學資源、人培目標、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領域等方面的探索實踐,介紹課程資源庫具體做法和建設思路。首先進行市場調研,根據崗位人才的職業能力及素養,對電商美工設計課程人才培養進行研究定位,明確視覺營銷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資源構建體系;其次研究視覺營銷課程資源與專業相關課程之間的關聯互通,比如電商營銷學,明確視覺營銷學習領域、目標、內容體系,梳理現有省級、市級網絡精品課程,配套一體化電子素材庫;最后以統籌協同為指導進行教學資源建設,提高課程成果轉化率,最大化“零距離”對接企業美工崗。
依靠電子商務專業群建設,視覺營銷實質是一個視覺系統信息化的過程,包括視覺三大構成、視覺模塊實踐設計、視覺改良和整合四個階段。課程核心理念為“視覺設計是營銷的載體,而營銷是視覺設計的目的”。基于職業院校學生的認知特征,突出電子商務專業特色,以營銷設計為主導,打破只設計不營銷,或者只營銷不設計的誤區,讓學生在熟練操作美工設計軟件的基礎上,具備審美表現、提高營銷思維等綜合能力和素養;深化專業成果應用,在融合跨界創新綜合目標,共同研討制定視覺營銷課程的任務目標、學習領域和課時分配等。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電商的視覺思維、設計表現力及設計創意等。如表1 所示。

表1 視覺營銷課程學習范圍、課時分配與課程任務

續表1
視覺營銷課程資源主要是由“核心課程資源+網絡課程資源+實踐類課程資源+實訓軟件資源包”這四維度構成一體化教學資源,如圖1 所示。視覺營銷是依靠視覺語言,通過“產品/服務+文案+背景”設計思路和構成,刺激消費者視覺感官,并準確傳達產品/服務/促銷的屬性信息、服務和品牌價值文化等,消費者通過點擊,來提高商品或者服務完成轉化率的銷售過程。核心教學資源包括電子教材、課件、微視頻、電子光盤,實訓軟件資源包主要提供實操素材包等。電子教材為在線課程做好資源準備,在線課程為資源庫提供應用入口。視覺營銷課程在整合優質資源合理化組課時和組課后,以模塊設計為學習領域的任務點,通過模塊實踐案例培養學生的綜合美工能力。其中電商設計的“微視頻”資源建設最為重要,網絡課程主要包含電商模塊微視頻、PC 端頁面設計,實踐類課程資源涵蓋了商品美化拍攝、店鋪裝修設計、廣告海報設計等,目的是讓學生直觀和自主地學習相關內容。

圖1 視覺營銷課程“四維”一體化教學資源
專業課程資源不能關門辦學,要聚集產業、企業、政府、社會團體等各方面力量來加強課程體系建設,保證教學培養質量,課程資源結構要與區域產業經濟群相對接,要教、學、訓、做、賽、評相融合,要立足于地方經濟,開展區域產業鏈與專業群的相互支撐、良性互動;專業課程資源應探索整合、深化專業課程系統,創新在線辦學模式,根據合作培養的構建思路和途徑,不但要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還要讓同學了解行業背景和職業要求。課程資源須基于協同建設的方式,提供工學課程體系,從而促進多元主體的耦合互動,良性循環。
信息化技術讓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意味著機遇和挑戰。信息化課程改革改變的是學習途徑和方式,其目的歸根到底是促進學生學業技能水平的提高、職業素養的提高,以適應新時代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的要求。各職業院校須適應信息化技術帶來的變化,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依靠課程設計和資源,結合職業課程特點,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過程,讓課程學習成為一個可視、互動、協作的過程,探索出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新思路和途徑,激勵學生在信息時代里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