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開展教、學、評一體化的必要性以及教師在聽說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聽說教學實踐中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的活動設計及實施建議,并結合教學課例說明評價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法。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聽說教學;初中英語教學
引言
1. 理論背景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完整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評三個方面?!敖獭笔墙處煱盐沼⒄Z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向,通過有效組織和實施課內外教與學的活動,達成學科育人的目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主動參與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將學科知識和技能轉化為自身的學科核心素養;“評”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確定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通過組織和引導學生完成以評價目標為導向的多種評價活動,以此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測教與學的效果,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同時《課標》提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處理好評價與教和學之間的關系,推動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課堂評價活動應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為檢測教學目標服務,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并提供及時幫助和反饋,促進學生更有效地開展學習(教育部,2018)。
教、學、評一體化概念的提出整合了課程與評價領域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經驗,以課堂為場地,強調有效教學,力求使目標、教學、學習和評價融為一體,實現無縫對接。該模式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改善學生學習體驗,推動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實施是教師專業水平的具體表現,每天都應發生在課堂中(王薔、李亮,2019)。
2. 聽說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評價意識淡薄
在日常聽課中,筆者發現部分教師認為只有在公開課的時候才需要評價,平時的課堂是不需要的;部分教師認為只有關鍵的環節才需要評價;還有部分教師欠缺基本的評價知識,對評價功能、方法也缺乏必要的認識。
(2)課堂評價預設缺失
聽說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主要通過學生“聽得如何”和“說得怎樣”來體現。對于學生說的內容,教師如果不事先預設一定的評價標準,就難以給予有針對性的評價,有的教師就以“Good”等比較籠統的評價字眼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回應。
(3)課堂評價活動形式單一
聽課中,筆者發現部分教師認為評價就是讓學生課上或者課后對自己或他人的表現用表格形式進行打分,評價活動形式單一。教師不能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中捕捉一些有效信息并以此來進行靈活的教學調整,學生也不能進行有效的自我評價和反思。
聽說教學中評價活動設計及實施建議
1.提高教學評價素養
(1)系統學習評價知識
教師要主動學習和運用評價知識與方法,通過持續不斷的研究和實踐,積累評價經驗,把先進的評價理念內化為良好的評價意識,為提高評價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2)提升個人即時評價反饋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表現、策略運用、學習效果等進行判斷,并及時做出引導,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智慧和反應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充分的課前準備和及時的課后反思提升個人的評價能力。課前,教師可以預想學生可能的應答情況,做一些模擬訓練,做好應對方案。課后,教師可以將課上反饋不及時或者不到位的情況進行分析,再次設計教師的評價和反饋用語,精煉自己的語言,提升評價反饋能力。
2.課前精心預設評價重點
(1)基于聽力文本信息組織模式設計相應教學活動
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基于文本中信息匯集的結構性特征及信息組織模式的特點,準確聚焦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應重點注意的關鍵信息點,并預估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的障礙,搭建相應的腳手架,促進高效學習在聽力教學中的發生(徐浩等,2018)。聽力活動具有即時性,錄音結束,在學生大腦中留存的信息有限,因此,在必要的環節,教師要依據文本的信息組織和推進特點設計必要的引導性問題和復聽環節,幫助學生解決信息中的難點。
(2)通過試做教學活動預設評價重點
在聽說課中,學生主要通過錄音獲取信息。錄音中的語音、語調、語速、連讀、弱化等會影響學生獲取信息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需親自聽錄音并體驗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是否能在錄音播放的時間之內完成記錄信息的任務以及記錄中可能會遺漏哪些信息進行初步的預判。在聽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帶入學生的已知知識和經驗去體驗,去發現并預設教學中需要關注的評價重點,設計出解決學生問題的方案。這些方案就是評價活動的預設。
3.依據課堂進程動態實施評價活動
在課堂教學實施階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映動態實施評價活動,以此來了解和監控學生表現。教師可以用提問、觀察等方式實施互動評價,確定學生當前水平與潛在水平之間的差距,向學生提供支架,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在開展評價活動時,教師不僅要說明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還應給出活動的要求和評價標準,使學生了解明確的目標,并能根據標準進行自評和互評。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評價標準的協商與制定,從評價的接受者轉變為評價活動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而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進程并從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王薔、李亮,2019)。
教、學、評一體化的聽說教學實踐
1. 教學內容簡介
本節聽說課的教學內容選自外研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Module 4 Unit 1 Everyone will study at home.,本課的主聽力對話由老師提出的問題“Will schools be different in the future?”展開,四名學生就此進行討論。對話共有9個話輪,在話輪的推進上,后一說話者先對前一說話者關于未來學校的表述進行回應,之后表達自己關于未來學校的想法。
2.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七年級上學期曾經學習過“學?!边@一話題。在疫情期間,學生對于線上學習也有親身體會。在七年級下冊Module 3中,學生學習過一般將來時“be going to do”結構。學生在以往的課堂中經常通過聽記錄信息,能熟練使用聽和記錄信息的基本策略。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本課的基礎。
但是,學生在學習本課時也會存在如下問題:
(1)通過聽來記錄的信息不夠全面、不夠準確;
(2)不能分辨說話者的觀點和語言中的細節信息;
(3)基于細節信息推斷說話者的觀點存在困難;
(4)在表達中使用will表示一般將來時態出現錯誤。
基于以上問題的預估,在本節課中,將通過以下途徑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
(1)通過同伴互助初步訂正和補充信息,通過全班討論進一步修改和補全信息,必要時進行復聽;
(2)通過圈畫分析、辨別說話者的觀點和細節信息;
(3)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說話者之間相互的回應并推斷其觀點;
(4)引導學生總結并歸納談論未來學校的句式,并在學生出現時態問題時給予提醒。
3. 教學目標
在本課結束后,學生能夠:
① 獲取、梳理Daming、Betty和Tony所談到的關于未來學校的變化的信息;
② 歸納他們三人對于未來學校的變化所持有觀點;
③ 口頭介紹他們三人關于未來學校的變化的主要觀點及細節信息;
④ 分享個人關于未來學校的變化的觀點,并給出細節信息闡釋和支撐自己的觀點。
4. 教學活動及評價設計
活動1:Students look at two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 How do you usually study?
●How will students study in the future?
本活動中,教師首先向學生展示兩幅圖片,一幅展示學生在線學習的情境,一幅展示學生在教室學習的情境。學生觀看圖片并談論自己當前的學習方式以及對未來學習方式的預測。由此引入話題,激活已知,激發學生興趣。
評價設計: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來了解學生對話題的感興趣程度。通過分析學生的口頭反饋,了解學生關于學習方式的背景知識、思維認知以及學生對一般將來時的掌握程度。
活動2:Student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twice and write down Damings, Bettys and Tonys ideas about future schools.
評價設計:此環節,教師的主要評價目標是學生是否能夠獲得說話者關于未來學校的變化的信息,對應教學目標① 。評價的主體是學生。學生聽兩遍錄音記錄完信息之后,首先是學生自己進行評價修正,檢查有無需要補充的信息并完善拼寫等,之后同伴互評,學生兩人一組相互檢查核對信息是否一致,是否需要增刪,然后再核對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否一致。之后,教師和全體學生對黑板上學生記錄的信息進行評價和修正。學生此時出現的問題主要有四種:
(1)信息表述不準確,如單詞的單復數、拼寫等問題;
(2)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錯亂,記錄了相關的詞語但是組合起來不是說話者想表達的意思;
(3)信息遺漏,沒有聽到或者沒有記錄下相關信息;
(4)記錄了無關信息。
針對表述不準確,教師通過互動和學生確認正確的表達方式;針對后三個問題,教師安排學生重聽相關的聽力材料,通過提出新問題和追問幫助學生厘清信息之間的關系,及時給學生提供支架,給予學生反饋,幫助學生獲得目標信息,理解對話內容。最后,學生根據全班的討論結果,對照板書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筆記。
本活動中,學生需記錄的一條信息是check students level, 其中,部分學生在記錄“students”時出現了錯誤,有的寫錯了名詞所有格中“ ”的位置,有的沒有寫出該符號;level是生詞,有的學生不會拼寫。教師課前預設了相應的評價活動。在課堂實際操作中,教師依據學生記錄的信息確定學生的實際水平并發現與期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教師讓學生重聽這句話,根據讀音試著拼寫level,然后PPT呈現原句,學生朗讀,教師通過圖片和舉例使學生了解其含義。之后,學生比較自己所記錄的內容和原句之間的異同,通過比較,發現并訂正問題,加深對其書寫形式的印象。
活動3:Students circle Damings, Bettys and Tonys opinions in their notes or summarise their opinions.
上一環節,學生通過記錄獲取和理解說話者關于未來學校變化的信息。但是由于其中兩位說話者并沒有給出直接的觀點,學生想要清楚了解說話者的觀點則需要根據記錄的信息進行推斷。本環節,學生需要圈出或者自己歸納說話者的觀點,之后同伴之間進行交流討論。
評價設計:此環節,主要的評價目標是學生是否能夠圈出或者歸納出說話關于未來學校變化所持有的觀點,對應教學目標② 。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的表現可以判斷學生對于說話者觀點的把握程度。正如課前預設,這是學生的學習難點。在實際的課堂中,學生出現了一些問題,并沒有順利達成目標。教師隨即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復聽這一段對話,之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對話中Betty的觀點。
這一環節的課堂實錄如下:
T: What is Bettys opinion about future schools?
S1: School is good fun.
T: Thank you. Betty thinks that school is good fun. Do you agree?
Ss: …
T: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What does Betty mean by saying “school is good fun”? Lets listen to their words and find out: Does Betty agree with Daming? And tell us your reasons.
學生聽Daming和Betty的對話之后,教師繼續提問。
T: Does Betty agree with Daming?
S2: She doesnt.
T: Betty doesnt agree with Daming. Why do you think so?
S3: Betty doesnt agree with Daming, because Damings opinion is there wont be schools in the future.But Betty thinks school is good fun, so Betty thinks there will be schools in the future.
T: OK, very good, so what is Bettys opinion?
S1: Bettys opinion is there will be schools.
活動4:Students talk about Damings, Bettys and Tonys ideas and opinions according to their notes.
教師向學生布置口頭輸出任務,通過PPT(如圖所示)給予學生提示,并口頭提出要求:(1)覆蓋所有信息;(2)先說觀點再說細節。學生基于獲取的信息以及提取的觀點所形成的結構信息圖進行口頭輸出活動。
評價設計:此環節主要的評價目標是學生是否能夠口頭介紹說話者關于未來學校變化的主要觀點及細節信息,對應教學目標 ③。教師首先說明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通過給出的結構圖提出要求和評價標準;學生明確了解目標和要求,在自己練習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這一標準進行自評;在學生展示階段,全班同學也基于此標準進行互評。
活動5: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own ideas and opinions about future schools.
評價設計:此環節,主要的評價目標是學生是否能夠口頭表達個人關于未來學校變化的觀點,并給出細節信息闡釋和支撐自己的觀點,對應教學目標④ 。教師提出問題“How will schools be different in the future? ”之后詢問學生如何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借鑒課堂所學提出應先給出觀點,再提供細節支撐。當教師問學生描繪未來學校需要用到什么時態時,學生提出使用will表達的一般將來時。這些是本活動的評價標準。學生參與制定了本環節的評價標準,并可以以此為參照在活動中進行自評和互評。
上述大部分評價目標是課前教師預設的。如此,教師在課上就能有目標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達成程度,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和難點,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必要的幫助,促進學生開展深入學習。
結語
教師要不斷增強教、學、評一體化意識,通過課前充分的預設及課后及時的反思逐步提升自己的課堂應變和即時反饋能力。教師應在教學中積極實施教、學、評一體化,促進課堂上學習活動的實際發生,改善學生學習體驗,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上落地,最終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薔, 李亮. 2019. 推動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評一體化: 意義、理論與方法[J]. 課程·教材·教法, 39(5): 114—120
徐浩, 蔣京麗, 曹愛萍. 2018. 基于聽力文本信息組織模式的教學策略[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 (2): 6—11
趙月霞,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初中英語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