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瑜 李靈慧 夏素敏 尹廷鈞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雙一流”高校;課程建設;信息素養教育
摘 要:經過三十多年的探索,高校圖書館已成為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主力軍。文章運用文獻調研和網絡訪問方法,對36所“雙一流”A類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實踐進行了調研,從信息素養教育實踐方式、實踐主體、課程內容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總結。調研發現,以36所“雙一流”A類高校圖書館為代表的信息素養教育實踐呈現出課程內容體系化、服務內容多樣化、課程設置個性化等亮點,但同時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情況。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8-0053-03
1984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的意見》奏響了高校開設文獻檢索課的序曲[1],至今我國信息素養教育已經走過了30多個年頭。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重要的育人場所,在信息素養教育方面不斷探索、吸收借鑒、大膽創新,積累了豐富的實踐成果,已成為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實踐的重要力量。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提出“引導和支持具備一定實力的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瞄準世界一流”[2],“雙一流”高校應運而生。與普通高校相比,“雙一流”高校本身具有較強的實力,這些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教育值得其他圖書館參考借鑒。
1 樣本選擇及調查方法
筆者以36所“雙一流”A類高校圖書館目前開展的信息素養教育為調查對象,對其信息素養教育實踐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主要從教育實踐方式、教育實踐主體、教育課程內容等方面開展研究,全方位分析“雙一流”A類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方式、途徑及師資情況,并總結了經驗。筆者采用文獻調研和網絡訪問法,對36所“雙一流”A類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時間為2020年8月20日至2020年9月10日。
2 “雙一流”A類高校信息素養教育基本情況
2.1 教育實踐方式
調研結果顯示,這些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實踐的方式有以下四種:一是開設學分課程。高校圖書館通過為本科生或研究生開設選修課及為某一專業或年級開設選修課的方式,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學生修完相應課程會獲得相應學分。信息素養教育起步早、人力資源豐富的高校圖書館一般會開設這類課程,如復旦大學圖書館面向本科生開設的“信息素養與科學發現”“醫學文獻檢索與利用”等通識選修課。二是舉辦講座培訓。講座培訓是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采用的最廣泛的形式,如北京大學圖書館開展的“新手上路”“解鎖數據庫”“沉迷學術”“軟件達人”等主題講座[3],既能提升讀者的信息資源檢索利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又能提升他們的學習和科研效率。三是舉辦定制培訓。定制培訓是指高校圖書館根據用戶需求,結合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等舉辦的講座培訓。例如,天津大學圖書館只要人數達到15人就會組織定制培訓[4],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支持以學院、系所、班級、研究室為單位的專場講座[5]。四是開展嵌入式培訓。嵌入式培訓主要是指高校圖書館在嵌入課堂或科研過程中開展的培訓活動,如: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在開設的專業課程中插入信息檢索與利用相關內容的講授。
2.2 教育實踐主體
教育實踐主體是指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參與者。調研結果顯示,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培訓主體呈多元化趨勢,包括館員、專業教師、數據庫培訓師、專家學者及學生等。學分課程、定制培訓和嵌入式培訓主要依托館內的信息素養教學團隊或專業教師完成,數據庫使用講座主要依托數據庫培訓師完成。
2.3 培訓內容的可獲取性
在調研的36所“雙一流”A類高校圖書館中,除因網絡和權限無法訪問的6所高校圖書館外,僅有4所高校圖書館的培訓課件、視頻等學習資源沒有上傳網站供讀者下載,從整體看,培訓內容的可獲取性還是較高的。在可下載學習資源的高校圖書館中,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西北工業大學圖書館等僅支持校內訪問和下載,其他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培訓課件均支持或部分支持校外下載學習。
2.4 信息系統的使用情況
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使用的信息系統具備三個功能:一是相關課程信息發布功能。二是課程預約報名功能。三是反饋功能。調研結果顯示,在信息素養教育實踐中使用信息系統進行管理的高校圖書館較少,如:東南大學圖書館、廈門大學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等通過專門的報名系統為讀者提供服務;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建設了圖書館講座培訓系統和培訓反饋系統,以期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
2.5 評價及反饋
信息素養評價是指對培訓對象的信息素養進行評價,目前開展信息素養評價工作的高校圖書館較少。例如,北京大學圖書館建設了“信息素養能力評測平臺”,該平臺集能力測評與分析、學習資料匯集、交流與活動、活動展示等功能于一體,能夠為讀者提供便捷的自我評測服務,使其能夠全面了解自身的信息素養和能力水平,發現信息能力方面的弱項和問題,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和能力[6]。
2.6 相關游戲開發
一些高校圖書館為了提升讀者參與信息素養教育的積極性,開發了信息素養小游戲,通過設置關卡闖關的方式幫助讀者了解圖書館的規章制度、借閱流程、數據庫使用等知識。調研結果顯示,北京大學圖書館和武漢大學圖書館開發了信息素養小游戲。北京大學圖書館擁有“圖書館的初遇”和“瘋子的計劃”兩款游戲,為師生了解圖書館提供了便利[7]。武漢大學圖書館主要面向新生開發了“拯救小布”游戲,新生只有順利通關后才能利用圖書館的各種功能[8]。
2.7 教育課程內容
課程信息主要通過調研各高校圖書館網站自2019年以來發布的講座題目獲取,此次調研共收集課程信息914條,剔除重復信息,共獲取823條課程名稱信息。筆者利用在線詞頻分析工具繪制了詞頻圖。調研結果顯示,“文獻”“檢索”“論文”“數據庫”“科研”“軟件”等是信息素養課程中的高頻詞語,主要對應的是文獻信息檢索、論文寫作、數據庫使用、科研能力提升、軟件使用等課程。目前,高校圖書館開設的信息素養課程主要有入館教育、數據庫使用、軟件使用、數據分析、論文寫作、知識產權保護、成果評價等7類課程。此外,一些高校圖書館還開設了特色課程,如:廈門大學圖書館推出的“漫談電子郵件禮儀”課程,能夠幫助讀者了解郵件往來中需要注意的禮貌禮節;復旦大學圖書館推出的“復旦大學畢業論文引注規范”課程,能夠幫助畢業生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正確合理引注;吉林大學圖書館開設的“微信運營知多少”課程,能夠幫助讀者了解微信運營的方法和技巧。
3 “雙一流”A類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亮點分析
3.1 教育內容體系化
高校圖書館開展的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內容具有由淺入深等特征,涉及讀者的學習、生活、科研等方面。高校圖書館既開設有面向新生的入館教育、圖書館使用指南等基礎內容相關的培訓課程,也開設有面向科研人員的中外文數據庫使用、學術前沿分析、熱點追蹤、論文寫作等方面的深層次培訓課程。
3.2 教育對象多樣化
目前,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對象呈多樣化趨勢,包括高校學生、教師、科研人員、留學生等。
3.3 課程設置個性化
課程設置個性化既是由教育對象的多樣化決定的,也是圖書館開展個性化、嵌入式服務的體現。在調研的36所“雙一流”A類高校圖書館中,有22所高校圖書館在網站聲明開展信息素養定制培訓,約占調研總數的61%。此外,有一些高校圖書館開展了嵌入式信息素養培訓,積極嵌入課程或嵌入科研過程,以期為師生或科研人員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
3.4 培訓方式多元化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斷發展變化,由傳統的線下教學方式轉變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特別是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線上課程成為主流,高校圖書館將信息素養課程搬入直播間,館員變身網絡主播在線上與講座參與者互動。隨著移動閱讀的普及,高校圖書館還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素養微視頻,通過3~5分鐘的短視頻介紹館舍與服務內容、資源查找方式、學術道德規范等。
3.5 課程建設品牌化
課程的品牌化建設有利于推動信息素養教育的持續開展。一些高校圖書館積極打造品牌化課堂,如:武漢大學圖書館的“小布微課”、廈門大學圖書館的“i學堂”、蘭州大學圖書館的“微知充電寶”及北京大學圖書館的“1小時講座”等。
3.6 師資團隊專業化
師資力量是影響信息素養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打造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對于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同濟大學圖書館專門成立了信息素養教研部,成員包括1名副館長、4名副研究館員、3名館員,平均教齡15年以上,他們的教學經驗豐富,善于創新,深受學生好評[9]。高校圖書館在充分發揮館內人力資源優勢的同時,還要積極吸收外部力量,邀請數據庫培訓師講解數據庫的檢索使用、知識產權領域的專家開展專題講座,甚至邀請某一專長的學生參與讀者技能培訓,以期滿足讀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4 結語
“雙一流”A類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教育工作起步早、發展快,有的高校圖書館已經形成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培養體系,有的高校圖書館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但是,即使是“雙一流”A類高校圖書館也存在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因此,高校圖書館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實踐的過程中要結合校情、館情,建立適合本校本館特色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 劉巧英.我國信息素養教育發展現狀與展望[J].情報探索,2013(2):45-48,5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EB/OL].[2021-06-12].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5_2178 23.html.
[3] 北京大學圖書館.1小時講座[EB/OL].[2021-06-12].https://www.lib.pku.edu.cn/portal/cn/xxzc/yixiaoshi.
[4] 天津大學圖書館.教學培訓[EB/OL].[2021-06-12].http://www.lib.tju.edu.cn/show.jsp?classid=20180407143323502&informationid=20180601234719361#pxyd.
[5]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圖書館資源與利用個性化服務[EB/OL].[2021-06-12].http://202.120.82.25/il/jieshao.html.
[6] 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信息素養能力評測平臺[EB/OL].[2021-06-12].http://il.lib.pku.edu.cn/index.html.
[7] 北京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手機游戲[EB/OL].[2021-06-12].https://www.lib.pku.edu.cn/portal/cn/fw/yixiaoshijiangzuo/xinxisuyangyouxi.
[8] 武漢大學圖書館.新生游戲[EB/OL].[2021-06-12].http://www.lib.whu.edu.cn/freshman/.
[9] 同濟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簡介[EB/OL].[2021-06-12].https://www.lib.tongji.edu.cn/index.php?classid=12427.
(編校:孫新梅)
收稿日期:2021-07-10
作者簡介:鄒 瑜(1982— ),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教研保障中心圖書館館長,副研究館員;李靈慧(1992— ),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教研保障中心圖書館館員;夏素敏(1982— ),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教研保障中心圖書館館員;尹廷鈞(1987— ),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教研保障中心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