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介入科,江蘇 徐州 221000)
放射科是集檢查、診斷、治療于一體的科室[1],屬于醫院重要的輔助檢查科室之一[2]。介入放射學是放射學科的重要分支,其教學質量的優劣,關系到實習生對介入放射學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影響以后走上工作崗位的綜合業務能力[3]。但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實習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介入放射學見習教學考試成績較差,整體教學質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間[4]。因此,我院收集放射科實習生62名,開展本次研究,以常規教學模式作為對照,對放射科采用CBL結合多媒體教學法開展介入放射學見習教學活動后,其《臨床教學質量考核量表》評分、介入放射學見習教學考試成績、臨床教學滿意率進行探尋。
選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參與本次研究的放射科臨床實習生共62例。其中,31例實習生接受常規教學,歸納入教學①組中,男15例,女16例,年齡24~27歲,平均(25.19±0.28)歲。31例實習生接受CBL結合多媒體教學法教學,歸納入教學②組中,男16例,女15例,年齡23~27歲,平均(25.26±0.31)歲。兩組患者對比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教學①組方案:實施傳統臨床教學;教學②組方案:實施CBL結合多媒體教學法臨床教學。①教學準備階段。放射科教學老師認真研讀介入放射學臨床教學大綱中的相關章節的教學要求,明確見習課的重點和難點,選擇介入放射學相關的典型病例作為教學材料,準備典型病例相關的介入放射學理論、技術等知識點,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②教學階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典型病例資料,按照5~6名/組的規模對實習生進行分組,提出典型病例相關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小組內討論介入放射學檢查方法、檢查過程、鑒別診斷、治療方法等問題,小組間討論、質疑、相互提問,各抒己見。③教學點評階段。教學老師對各小組的回答進行指導和點評,進一步進行提問,引導實習生進行自主思考,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本次教學案例中重點、難點,引導實習生發現自身的問題,并能夠分析問題的相關影響因素,鍛煉學生的醫學思維能力。
(1)對介入放射學見習教學效果進行探尋。由放射科教學老師制定考試試題。介入放射學基礎理論知識評分(0分~20分)、介入放射學相關規章制度(0分~20分)、介入放射學技術與疾病鑒別診斷(0分~20分)、介入操作規范及流程(0分~20分)、案例分析題(0分~10分)、臨床安全管理得分(0分~10分)。評分越高,代表放射科教學效果越好。
(2)對臨床教學滿意率進行探尋。將本院自制的臨床教學滿意率調查問卷(滿分:100分)發放給實習生,統計評分。若分值超過80分,則認為很滿意;若分值超過60分,但不足80分,則認為一般滿意;若分值低于60分,則認為不滿意。
用SPSS 22.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卡方檢驗。若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教學②組介入放射學基礎理論知識評分、介入放射學相關規章制度得分、介入放射學技術與疾病鑒別診斷得分、介入操作規范和流程評分、案例分析題得分、臨床安全管理得分,相比教學①組得分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放射科臨床教學效果(,分)

表1 2組放射科臨床教學效果(,分)
教學②組臨床教學滿意率,相比教學①組而言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組臨床教學滿意率(n,%)
臨床研究表明[5],介入放射學以影像診斷學、臨床診斷學、臨床治療學原理為基礎,醫學知識面廣,操作復雜而精細,給臨床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考驗。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處于被動狀態,自主學習能力差,難以鍛煉醫學思維,導致整體教學質量不高[6]。
CBL結合多媒體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臨床教學方法[7],具有明顯的優勢。一方面,在教學準備階段,參考教學大綱對介入放射學科的要求,將含有教學難點、重點的典型病例作為素材,制作多媒體課件,能夠提高教學素材的生動性、形象性,使實習生提高學習的興趣,樂于接受[8];另一方面,在教學階段,本著以學生學為主的理念,對實習生進行分組,實現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積極探討病例資料,并進行思考,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其三,在教學點評階段,教學老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重點、難點,不僅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同時反思自身不足之處,鍛煉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動性,鍛煉醫學思維,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本研究顯示,實施CBL結合多媒體教學法的情況下,放射科臨床教學考試得分、臨床教學滿意率均明顯優于傳統教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CBL結合多媒體教學法的教學質量更佳。
綜上所述,放射科采用CBL結合多媒體教學法開展介入放射學見習教學活動的教學效果更好,有利于實習生更好的掌握介入放射學知識和技能,實習生對教學滿意度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