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平
摘要:在教育發展過程中,美術教學通常都是以美術知識教育與技能教學為主,教師通常會按照固定的框架與單一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初中學生進行美術模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的發展。現如今,科學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掌握基本的美術技巧,但是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無法滿足當今時代對創新型人才所提出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審美能力培養;策略探究
一、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具體包括造型表現、設計應用以及綜合探索等教學領域,每個教學領域都包含著審美能力的培養。所以,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培養審美趣味
審美趣味能夠充分體現出一個人的審美情操。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必然會擁有良好的審美趣味。所以,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審美能力,就必須要從培養學生審美趣味入手,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欣賞多樣化的藝術作品,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培養學生形象思維
在初中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中學生需要了解美術創作的基本形式和具體特征,并通過多樣化的藝術組合形式來形成最基本的設計意識,并以此來養成固定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能夠通過藝術創造來實現生活的藝術美化。
(三)培養藝術能力
目前,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科技能。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比較基礎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學會利用合適的美術工具和材料進行創作。所以提高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重點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讓學生能夠探索到藝術創造過程中的規律和節奏,進而能夠通過藝術創造來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提升初中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
(一)抓住初中生的審美心理特點
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審美心理,在課堂中采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方式進行教學,進而能夠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初中時期的學生在審美過程中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判斷力,所以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輸思想教育,將“美”這個詞傳授的過于刻板,而是應該先掌握學生的審美心理特點,進而優化美術教學的效果。初中生自身的審美能力本身就涉及了自然以及社會等多個領域,他們已經能夠初步了解抽象形象背后的情感了,像顏色的冷暖以及美術線條的剛柔等。與此同時,學生除了能夠感知到事物外觀的美之外,還會感受到其中蘊藏的內在含義。
(二)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構建美術教學審美情境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初中美術教學可以將多媒體技術融入其中,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這也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從目前初中生感知能力的發展情況來看,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可以讓初中生在美術課堂上更加直觀地看到豐富多彩的美術作品,真實體驗到美術課堂應有的藝術欣賞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恰恰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現新課程背景下美術課堂教學的目標。同時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通過多樣化的信息技術,還可以構建出實際教學條件無法實現的藝術情境,將藝術畫面真實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興趣。
(三)充分發揮生活化的作用,使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
從本質來看,藝術美源自于生活。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的審美能力,則需要從實際生活入手,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方式,這樣才能夠使美術教學更加親民。因為初中時期的學生對生活美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教師需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到這種偏差,這時候生活化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同時也能夠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審美眼光。
(四)以交叉學科視野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對于初中時期的學生而言,對于藝術理解方面的教學要比小學復雜很多,而當前新課程改革后,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要求也使各個學科進入到了一個整合階段,交叉學科學習也成了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從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角度來看,交叉學科學習所體現出的是美術、音樂以及語文歷史等學科的融合目標。通過初中美術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各個學科之間的連通性,是審美能力的培養過程成為一個結合了美術、音樂以及語文的系統教學框架,這樣才能夠強化不同學科教學之間的相互聯系。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初中美術課程的教學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學生通過初中美術課程教學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以及創新能力。為了能夠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優勢,初中美術教師需要將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作為基礎教學目標,全面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曉鵬.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51):7-8.
[2]張尚寧.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J].科幻畫報,2021(04):260+262.
[3]陳家林.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28):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