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成 劉曉艷
由于我校為農村普通高中,學生普遍基礎差、學習能力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甚至厭學,輟學率較高;教師上課最頭疼的就是課堂秩序,幾乎都要先組織課堂,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醒保持課堂紀律。以上這些都是農村普通高中必須面對的老大難的問題,看似是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差,學校管理不到位,其實本質上是學生不學習導致的直接后果。只有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努力學習、自主學習方能改變當前幾乎全校都是差生的農村高中教學現狀。所以我們要研究的是追根溯源,引導和激發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使學生逐漸回到的學習的軌道上來,逐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教師的共同努力、探究、學習最終形成一整套適合本校學生的培養方案,使大多數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好學、樂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好法寶,讓課堂成為學生的主場,教師的舞臺。
興趣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內驅力之一,它不僅能使學生積極聯想,豐富想象,而且能訓練思維,明顯提高大腦的活動效能。使教學內容不斷推向高潮,產生良好積極的效應。興趣的力量是極其巨大的。古往今來有成就的人,他們的成功無不來源于他們在青少年時代的興趣與愛好。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先生說:“天才的秘密在于強烈的興趣與愛好。”昆蟲學家法布爾說:“興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點,其力量好比炸藥,立即可以把障礙物炸得干干凈凈。”目前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的指導下,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廣大教師正在大力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關注學生可持續性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已成為課程改革的重點。而我校要做的是首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很難形成學習興趣,我們將會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加以培養(包括音樂、體育、美術等方面),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形成良好的習慣,使之發展為終身受益的好品質,以點破面達到全面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目前關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研究大多是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為唯一目的的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多的是應用于小學生,從教師老舊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入手研究。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要求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因此,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雖然,國內外學者對學習興趣的研究已經開展了很長一段時間,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我們仍能清楚地看到:以往的研究多是經驗性的,大多是從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出發,引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再結合教學實踐闡述學習興趣的培養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少有對高中基礎薄弱生興趣培養的案例。基于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差生的人生經歷不同。所以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了解學生的現狀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律性;第二,聯系生活經驗,讓學生學習有用的知識;不僅有興趣還有現實意義:第三,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有信心學習;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第四,關注科學前沿,讓學生學習發展的知識。這就更需要我們理論與實踐相聯系進行研究和探索。
對于高中生來說行為靠理想信念來支撐,有了正確的奮斗目標之后,再培養興趣將會事半功倍,良好的興趣培養成一種習慣,可以是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日積月累就是一種好的品質,好的品質可以讓人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