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張培立
摘要:本文的主旨為深入分析初中生校園欺凌問題及治理對策,以期能夠提高校園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以文獻探究為理論基礎,通過本文分析可知,應從加強初中生的法制意識、在家庭教育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提高學校人文教育的質量等幾方面入手,有助于減少校園欺凌現象,為初中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關鍵詞:初中生;校園欺凌問題;治理對策
引言:
隨著校園欺凌新聞的頻繁報道,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如何充分提高初中生的法制意識,維護校園和諧穩定的學習環境,已經成為了當前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重點課題。本文通過對初中生校園欺凌問題的成因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治理對策,對于減少青少年的犯罪率,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初中生校園欺凌問題的成因
首先,初中生缺乏法制意識。當前,很多初中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由于受到父母長輩的溺愛、繁重的學習壓力以及社會不良風氣所影響,因此一些初中生逐漸養成了自私自利、野蠻嬌縱的性格,嚴重的甚至還會存在暴力傾向。這些人格上的缺陷致使自我意識不斷覺醒、但自控能力缺乏的初中生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產生極端的報復心理。再加上受一些有暴力導向的影視作品影響,初中生將模仿影視作品中的“古惑仔”打架斗毆的行為錯誤的當成了“英雄主義”行為,進而成為了校園欺凌的主體。歸根結底,這種人格的養成,主要還是由于初中生缺乏成熟的心理,缺乏法制意識,以為能夠逃脫法律的約束,所以給暴力沖動找到了一個錯誤的發泄口,也就是將之付諸于校園欺凌。
其次,初中生的家庭教育不到位。根據相關調查表明,初中生家庭教育缺失或極端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些家庭對于子女過于溺愛,過度關心與控制逐漸使孩子形成了錯誤的價值觀,認為只要出現問題就都是對方的錯誤;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人、事物都應該為自己服務等。第二,有些孩子的父母本身思想落后,認為只有棍棒底下才能出孝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于用暴力去解決問題,進而給孩子做出了錯誤的“榜樣”,導致孩子在校園中,也習慣用暴力去解決與同學之間的矛盾。第三,有些孩子父母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學習上,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教師對人文教育有所忽視。很多初中教師都將教育重點放在了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上,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當校園欺凌問題發生后,有的教師由于沒有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因此根本不知道發生了校園欺凌事件;有的教師根本沒有耐心去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就一味的采用“和稀泥”的態度,用一句輕飄飄的“兩個人都有錯”,就想把事情盡快解決掉,避免給自己添麻煩;還有的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校園欺凌問題的嚴重性,認為都是小孩子難免有矛盾,而忽略了這些欺凌事件可能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的惡劣影響,以至于教師沒有在遏制校園問題上產生積極作用,反而可能為下一次的校園欺凌埋下安全隱患[1]。
二、初中生校園欺凌問題的治理對策
(一)加強初中生的法制意識
初中生雖然尚未成年,但必須要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識,掌握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知識,應該清楚的明白校園欺凌問題都包含哪些方面,哪些行為已經涉嫌觸犯了國家法律。此外,除了自己不違法外,初中生還要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當遭遇校園欺凌時,學生不要以為對方也是未成年人,可能不受法律的約束,應該勇敢的選擇報警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校方也應該對校園欺凌問題予以絕對的重視,應動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學生法制意識的培養,并與學生家長建立緊密聯系,從家庭教育方面入手,共同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
(二)在家庭教育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
優秀的家庭教育對于校園欺凌問題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生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時,首先,不要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提高孩子學習成績上,應與孩子加強溝通,關注其心理變化,從心靈上對孩子進行關愛,并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其次,當孩子對父母的教育方式表達意見時,家長應學會尊重孩子的意見,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教育,避免采用暴力教育,從而使孩子潛移默化的養成懂得尊重他人、懂得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最后,家長應學會發掘子女的有點,對其進行鼓勵式教育,但并不是一味的寵溺孩子,而是讓其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點、引導其改正自身的缺點,使孩子能夠學會禮貌、友好的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往,有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2]。
(三)提高學校人文教育的質量
首先,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加強人文教育,使學生們能夠學會包容他人、對他人或比自己弱小的動物抱有愛心,并定期組織一些集體活動,以此加深同學之間的情誼。其次,教師應提升自身的師德素養,要對學生加強關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緒變化,并對情緒消極的學生及時進行心理干預與疏導。最后,當發生校園欺凌問題時,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間的矛盾,并矛盾雙方進行調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堅決避免采用粗暴的體罰來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而是應該與欺凌者和被欺凌者進行深入溝通,進而安撫被欺凌者的心靈,并對欺凌者產生欺凌行為的原因進行深入探究,從而在根源上糾正欺凌者的錯誤心態與行為,使其能夠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改正。
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與研究,對初中生校園欺凌問題進行有效治理,有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幾點對策:加強初中生的法制意識、在家庭教育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提高學校人文教育的質量等。文中所提的幾點對策,對于營造健康的初中校園環境,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參考文獻:
[1]蘭婷. 我國中小學校園欺凌問題研究及薄弱環節 ——基于CNKI文獻關鍵詞的共詞分析[J]. 教師教育學報, 2019, 6(2).
[2]茹福霞, 黃鵬. 中學生校園欺凌行為特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 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9年59卷6期, 74-78頁, ISTIC CA,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