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寶球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很大地促進了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也帶領我國的學前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毒V要》中明確提出了要求,幼兒園第一工作就是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本文簡單分析了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開展現狀,結合筆者實際教學工作經驗,提出了提高幼兒園健康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幼兒;健康教育
改革開放后,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很大地促進了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也帶領我國的學前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幼兒教育是孩子學習生涯的開端,幼兒教師尤其需要重視健康教育,鍛煉幼兒強健的體魄。
一、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開展現狀
1、幼兒園健康教育師資力量不足。教師是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幼兒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當前許多幼兒園存在健康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這直接影響到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開展效果。隨著我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師資力量日益強大,但是師資力量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普遍存在,城鎮地區幼兒園師資力量遠強于農村地區。此外在幼兒園師資學歷結構方面也存在極大的不平衡,許多幼兒園健康教育教師專業水平有待升,在幼兒教育師資力量整體不足的情況下,幼兒園健康教育領域的專業教師更是匱乏。2、幼兒園健康教育缺乏明確目標。教學目標是幼兒園健康教育的基礎,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幫助幼兒教師找到正確的活動組織方向,并且指引幼兒教師開展健康教育的相關活動。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幼兒教師沒有制定明確的教育目標,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課程規定的教學內容,不清楚該如何實施教育,教育該取得怎樣的成果。實際上每名幼兒成長環境不同,先天身體因素也不一樣,教師如果不能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很容易導致健康教育失去原本價值,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3、幼兒園健康教育方式死板單一。當前許多幼兒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幼兒園健康教育方面采用的方式較為單一,教師習慣將口頭講解與親身示范結合在一起,并要求幼兒按照教師的動作完成鍛煉。在教師單一教學方式的影響下,許多幼兒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導致幼兒喪失了學習興趣,雖然能夠完成鍛煉,但是不知道鍛煉的意義。此外,許多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互動,或不關注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反饋,導致互動停留在一問一答的層面,教師習慣性地提出封閉式問題,幼兒只能回答是或不是,而無法自由表達觀點。死板單一的教學方式,影響到了幼兒園健康教育的質量,也不利于幼兒終身體育理念的形成。
二、提高幼兒教師的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是幼兒教師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從幼兒教師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作為新時代幼兒教育工作者,教師應當重視自身健康教育能力的發展,通過互聯網學習先進的健康教育理念,并借助豐富的健康教育案例,提升自身的健康教育能力。從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的角度來看,幼兒園應當形成完善的教研和培訓機制,鼓勵教師圍繞健康教育能力組織教研活動,借助園所內部力量幫助教師掌握健康教育的技能。此外,幼兒園還應積極組織不同類型的教師培訓活動,邀請專家到幼兒園指導工作,結合幼兒教師在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
三、樹立明確的幼兒園健康教育目標
在設置幼兒園健康教育目標時,教師必須做好整體的統籌,一方面要考慮幼兒園的整體教育目標,同時將健康領域作為獨立的版塊,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可實現的健康教育目標。教師可以將目標分解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是指幼兒在幼兒園期間整體的健康狀況,短期目標則是針對某個時間段或者某一堂課設置目標。在制定清晰的健康教育目標之后,幼兒園還應形成相應的考核機制,定期檢查教師教育目標的實現情況,并將此作為評優評先的依據。
四、為幼兒創設適宜的生活環境
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為了促進幼兒的身心能夠健康快樂的發展,我們應該為幼兒創設一個適宜健康的環境。想要為幼兒建立一個合適的生活環境,我們要考慮多個因素。第一要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征,比如幼兒喜歡鮮艷的顏色,幼兒思維的直觀性、具體形象性,為幼兒布置生動可愛的造型,這些都會給幼兒帶來愉悅感。第二,創設環境的時候要考慮到幼兒的方便性。比如應該給幼兒提供單獨的床及用品,衣柜的設計要方便幼兒取放,過高過矮都不合適,幼兒的餐具、盥洗用品要放在固定的地方,玩具也要放在合適的地方。幼兒園在創設環境時要注意布置的適宜性和合理性,色彩要和諧,擺放陳設合理,衛生清潔要重視,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為幼兒創設一個和諧融洽的生活學習氛圍。為了達到這個要求,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兩點,第一教師應該為幼兒創設一個積極健康的精神環境氛圍,教師要尊重幼兒,關心幼兒,建立平等的師幼關系,引導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第二教師應該通過多渠道與家長溝通,如家長會、開放日、幼兒入園離園時,積極向家長傳遞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與家長交流幼兒在園的情況,通過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五、家園共育,培養幼兒健康的生活習慣
成功的兒童健康教育包括:家庭、幼兒園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健康教育。幼兒良好健康生活習慣的培養離不開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我們應該避免5加2等于0的模式,積極做到5加2大于7,從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幼兒健康發展。在與家庭合作共同教育的過程中,幼兒園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教育理念,主動與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多向家長傳遞健康教育的相關正確理念,從而提高家長的健康教育水平,引導家長為幼兒創設良好健康的生活環境,最終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比如,幼兒的睡眠和進餐習慣的培養,在幼兒園中,幼兒都能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應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幼兒在家庭中依然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進餐習慣,從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幼兒年齡較小,要特別強調“教養結合、自然滲透”,在生活中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引導幼兒學習生活技巧,提高自我治療能力,也幫助幼兒形成生活規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些習慣的養成和自我保護能力的提升,特別是需要家庭和幼兒園雙方的配合,長期堅持,共同推動幼兒的健康行為養成,這是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
結束語:
幼兒園健康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到幼兒園的辦園水平,作為新時代幼兒教育工作者,教師應當提高自身健康教育能力,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所以幼兒園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也要重視幼兒情緒情感的培養,從日常生活入手,注重隨機教育,滲透教育。
參考文獻:
[1]陶翠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線上教學模式實踐探索——以《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0(33):185-188.
[2]崔靜.幼兒園健康教育課程實施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20.
[3]康麗華.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中師幼互動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9.
[4]邢維旗,儲昭興.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環境現狀研究——以霍邱縣幼兒園為例[J].教育觀察,2018,7(1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