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霄霄 康立厚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將農業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作為國家社會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戰略目標和任務,新形勢下,現代化農業經濟的建設和發展成為振興鄉村的核心發展趨勢,而有力推動現代化農業經濟建設發展的則是核心的人才資源。當前,我國正處于向現代化農業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而新型職業農民作為現代化農業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應運而生。
關鍵詞:鄉村振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將農民的被動身份轉化為可以主動選擇的職業,從社會經濟發展的各方面來看,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的提出意味著更加趨于人性化,全面符合當前國家社會市場經濟創新協調的新發展理念。本文將對在鄉村振興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進行全方面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新型職業農民概述
在農村勞動力大量向二、三產業轉移的時代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正式被提出,是指將農民作為一種職業,并具備一定的農業專業技能,有一定的農業生產經營收入來源的現代農業經濟生產從業人員。在我國農業經濟由傳統農業轉向現代化農業經濟發展的轉型時期,新型職業農民的提出全面符合著現代化社會經濟創新協調的發展新理念,并且將農民的被動化身份轉化為可以自由選擇的職業,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實現了人的個性化選擇。
此外,新型職業農民一般分為農業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以及生產經營型等三大類,充分培育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人才隊伍,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建設和發展。新型職業農民作為一種可以自主選擇的職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主體,需要將農業生產發展工作作為固定的職業,并具備高度社會責任感以及相應的現代化經濟發展新理念,從而能夠全面推動現代化農業經濟的穩步發展[1]。
二、在鄉村振興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性
新型職業農民不僅是社會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重要因素,更是現代化農業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核心力量,能夠有效實現鄉村振興建設發展,推動現代化農業經濟的穩步發展,進一步成為農業經濟現代化發展的有力保障。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的改革和發展一直是國家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內容,而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建設能夠有力推動農業現代化經濟的發展,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經濟第一產業發展存在著勞動力較少、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以及文化技術水平偏低等現象,而新興職業農民概念的提出,將農村勞動力大量向二、三產業轉移,能夠有效幫助我國農業經濟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渡過轉型,在農業的生產發展過程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不僅是農業經濟有序發展的重要基礎,還是推動和實現現代化農業的重要保障,對于促進二三產業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與建設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2]。
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現狀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政策的明確提出,經歷了從概念的提出到培訓工作的開展,再到農民培育工作的有序展開的一系列過程,新型職業農民人才隊伍的建設也經歷從兼業化現象轉變到固定的職業化轉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的合理完善使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開展的各項工作也在不斷地更新完善。當前,我國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需要全面遵循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以及生產經營型三大類型同步協調創新發展的原則,構建出全面合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首先,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的完善過程來看,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經歷了由一開始的技能培訓階段到2016年以前的職業培育階段,最后到當前的全面制度建設培育階段,進一步完善了相應的制度體系;其次,從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建設角度出發,我國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建設數量在不斷的持續增加,在此過程中相應的培育結構不斷得到優化調整,并且有著豐富的培育資源,農民的各方面身份不再受到一定的限制,包括學生、軍人、農民工以及農業創業者等都紛紛成為新興職業農民隊伍培育建設的重要來源;最后,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整體角度出發,我國各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處于建立的初始階段,而隨著國家相關培育政策的發布,培育資金的引進以及相應培育工程的建設與覆蓋,對于構建全面完善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有著更高一層的要求。
四、在鄉村振興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效對策分析
當前,我國在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首先是對于部分農村地區,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及隊伍建設對農村地區的部分農民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其次,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數量仍然較為匱乏,農民培育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最后是對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針對性、精準性缺乏統一的規范標準,且對農民的認證標準缺乏統一。因此,針對于這些問題,本文將提出以下幾方面的有效對策:
(一)在全面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過程中,始終堅持農村地區農業經濟優先發展的原則,以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建設為重要發展內容,進一步縮小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依據科學合理的鄉村振興總戰略目標任務與戰略規劃,加強鄉村振興建設工作,從根本上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有力縮小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
(二)加強國家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的扶持以及財政資金方面的重要保障。由于各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狀況的不同,且存在著新型職業農民認證標準缺乏統一和規范的問題,導致部分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法律政策缺乏一定的重要保障。當前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法律立法方面對其加以進一步的完善和規范,并獲得國家財政的有力支持和保障,從整體上保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的公平、公正、公開,使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3]。
(三)在鄉村振興建設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需要充分依靠廣大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力量,由農村基層黨組織全面領導、組織和指導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培育和建設工作的開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與模范作用,充分依據黨和國家的法律政策,不斷鼓勵傳統農民奮斗創新,發展成新型職業農民,從而進一步促進農村地區傳統農民向職業農民的轉變,以幫助我國農業經濟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經濟的轉變。
(四)以農民為創新主體,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民的決策能力,加強農民的積極參與,并建立起相應的監督考核管理評估機制,從根本上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目標、標準的精準性,注重培育過程的監督和管理工作,并給予相應的工作激勵,如鼓勵農民主動參與,并賦予一定的決策能力,確保農民切實投入到鄉村振興中去。
(五)建立完善合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制,使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能夠充分貼合當前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的發展需求,不斷創新相應的培育模式,通過不斷吸收和借鑒其他優秀的培育資源和經驗,注重對培育質量和進度的監管,例如充分結合發揮黨委和政府的作用,或設立一定的具備公益性質的培訓班,通過設立各種專業合作社等,實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的多元化發展。
結語
新型職業農民概念的明確提出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對于全面增強農業經濟建設發展水平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在鄉村振興建設工作中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培育建設工作,能夠優先發展我國農村地區農業經濟,有力縮小城鄉之間發展差距,實現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雅斌,張冉,王英蓉,等.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 鄉村科技,2020(4):16-17.
[2]蔣學杰.鄉村振興戰略框架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山東省莒縣為例[J]. 安徽農業科學,2018,46(33):225-227.
[3]張靜華.試論鄉村振興環境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J]. 時代農機,2020,47(4):146-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