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煥智 王玥琳 尚秀萍
【摘要】目的:探討個體化管理在社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及對患者心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本中心收治的社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兩組。對照組應用常規管理,研究組應用個體化管理。比較兩組明尼蘇達生活質量評分表(MLHFQ)、心功能、用藥依從性。結果:研究組MLHFQ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低于對照組(P<0.05)、左室射血分數(LVEF)高于對照組(P<0.05),B型鈉尿肽(BNP)低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開展個體化管理干預,既可在其心功能方面進行較好改善,又能促進社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依從率、生活質量水平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個體化管理;社區;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2-0219-02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的晚期或終末期表現,已成為各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1]。雖然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治已有很大進步,但是再住院率、死亡率仍不斷增高[2]。這是由于患者對疾病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不同的患者之間具有較為明顯的個體化差異,所以治療的方式需要根據不同的患者實施不同的策略,研究者需要不斷的研究和探索,尋找較為合適的治療方式,同時還需要實施對應的管理措施,為患者的藥物治療以及生活方式實施個體化的指導,幫助患者實現遠期生存的目標[3]。傳統的醫學模式是以二三級醫院對晚期重癥的心衰患者干預為主,住院時間有限,導致患者最終難以得到系統個體化的有效治療[4]。在本次研究中,社區醫生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個體化管理,探討其最終效果,現將內容整理 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社區服務中心收治患者中抽取,病例數共64例,病理類型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兩組。對照組32例中男22例,女10例,年齡65~86(75.4±3.3)歲;心衰合并疾病情況為合并高血壓15例,合并房顫12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5例。研究組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63~84(75.8±3.1)歲;合并高血壓16例,合并房顫11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6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明確診斷慢性心力衰竭,或經由醫生初篩有超聲心動圖顯示結構或功能異常的客觀證據者(左室射血分數LVEF<50%);(2)依從性較強,可以定期參與健康教育、門診復診;(3)根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分級,心功能處于Ⅱ~Ⅲ級;(4)心內科出院者;(5)研究相關信息方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家屬已仔細閱讀,對知情同意文件進行簽署。
排除標準:(1)合并較為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者;(2)患有單純的舒張期心衰者;(3)縮窄型心包炎、心包積液者。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記錄收集資料,給予一般生活方式建議,包括適量活動,低鹽低脂飲食,限鹽限水,囑咐患者遵醫囑服藥等。
1.2.2 研究組實施個體化管理。(1)認知干預。對每位患者或主要負責管理的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發放自行制作的健康教育處方,包括疾病的分級,疾病的誘因,臨床表現,及病情加重的表現。讓患者可以以科學的態度增加對相關疾病認知,積極參與自我護理,提高依從性和主動性[5]。(2)發放醫生聯系卡或加醫生微信,隨時溝通交流。根據癥狀體征變化安排隨訪時間,至少隨訪1次/月。(3)生活方式干預。低鹽低脂、清淡飲食,根據心功能分級及水鈉潴留情況適時限鈉;適量運動,以不引起癥狀發作為目標,鼓勵患者做規律的體力活動,有效地運動可以明顯增強心功能和運動能力,提高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理能力[6];指導患者監測靜息心室率,血壓,體重指數(BMI),測BMI最好每天固定時間并在同一條件下測量;根據病情記錄出入量;保持大便通暢。糾正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如戒煙限酒等,控制危險因素。(4)藥物干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比較長,需要長時間服用藥物,每次隨訪醫生記錄用藥名稱、次數、服藥時頻率,講解用藥的注意事項及副作用,要求患者不隨便停藥、改藥或換藥。重點管理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利尿劑等指南推薦用藥的合理使用;指導患者密切監測心室率,患者心率控制在60次/min左右,不低于55次/min,房顫患者靜息心室率60~100次/min。(5)合并癥的管理。依據《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制定血壓,血糖,血脂的管理控制目標。同時考慮患者年齡,腎功能等并發癥的情況給予個體化建議。(6)心理干預。慢性心衰患者病程長,生活質量下降,容易發生情緒問題,如抑郁、焦慮等情況,每次隨訪進行心理疏導,耐心傾聽,使用支持表達的方式給予干預。必要時轉診專科醫生。(7)定期安排實驗室檢查。包括生化,糖化血紅蛋白,血常規,超聲心動圖,心電圖及B型鈉尿肽(BNP),胸片的檢查。
1.3 觀察指標
(1)使用明尼蘇達生活質量量表(MLHFQ)評分。共21個問題,評分分三方面,包括軀體(8個問題),情緒(5個問題),其他(8個問題),滿分共105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差。
(2)比較兩組心功能。其中包含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BNP。
(3)比較兩組用藥依從性。用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調查,分為依從性差、 中等、良好,比較依從率。
1.4 統計學方法
選取SPSS 20.0進行數據分析,MLHFQ評分、心功能指標等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依從率指標等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用χ2檢驗,當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MLHFQ評分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在管理前軀體、情緒、其他及總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管理后,兩組軀體、情緒、其他及總分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心功能比較
研究組LVESD低于對照組(P<0.05)、LVEF高于對照組(P<0.05),BNP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依從性比較
和對照組比較,研究組依從率更高(P<0.05)。見表3。


3 討論
對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實施治療,主要目的是避免原發性疾病發展,改善心功能、預防并發癥,同時提高生活質量。在藥物治療中,因為需要長時間使用藥物,所以需要患者長時間配合醫囑,良好的依從性對患者來說可以有效地提高療效[7]。根據相關研究顯示[8],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和護理干預可以提高依從性,更好地幫助患者合理使用藥物,提高治療和護理效果。合理的個體管理干預在患者情緒積極性方面有一定促進作用,且能夠擴展患者在醫學方面的知識掌握,增進理解,提高自信心。
綜上所述,在社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個體化管理效果理想。其一,表現在心功能指標有效改善方面;其二,表現在提高治療依從率、生活質量方面。值得大力推薦、應用。
參考文獻
[1] 葉華偉,葉靖,陳曉軍.中醫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4):183-185.
[2] Herzog CA.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The CardioRenal/NephroCardiology Connec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9,73(21):2701-2704.
[3] 鄭良璇.曲美他嗪聯合卡維地洛治療風濕性心臟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24):137-138.
[4] 張健,陳蘭英.心力衰竭[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5] Kaladjurdjevic M.Cardiology Tele-Home Monitoring in older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Enhances the Quality of care i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J].Symbiosis,2019,2(3):1-6.
[6] 蔡燕,張紅.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運動康復效果觀察[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7,26(1):112-115.
[7] 盧文杰,潘亮,韓戰營,等.運動訓練對左室射血分數保留心力衰竭患者活動耐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8,40(4):267-271.
[8] 周海娟,陳剛.溫陽補心聯合康復鍛煉對心陽虛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及心功能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9,46(2):3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