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靜
摘要:隨著養豬業的不斷發展,業內對于各種豬病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并對各種疾病展開了相對更為深入的研究,由此對各種疾病的認識和了解越來越深,為各種疾病的診療措施實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即分析了豬藍眼病的病原和流行病學,總結了其主要癥狀和病理變化,并結合前人的研究文獻以及生產實踐提出了豬藍眼病的診斷與防治措施,對業內從業人員來說具有重要的理論參考意義。
關鍵詞:豬藍眼病;診斷;防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快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豬肉消費量迅速增長,并極大促進了國內養豬產業化的發展,規模化養豬場不斷涌現,集約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由此也帶來了養豬水平的整體提高。但是,一場非洲豬瘟的突然暴發國內整體養豬業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很多養豬企業直接清場倒閉,直到現在依然在影響著很多豬場,由此也重新引發了業內從業人員對豬病防控的思考,豬病該如何防控才能做好盡可能不發病或者把影響降到最低。
在眾多豬病中,藍眼病是一種容易被大家忽視且了解相對較少的一種疾病,本病是由藍眼病副黏病毒引起的豬的病毒性傳染病,其臨床特性為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角膜混濁和繁殖障礙。由于角膜混濁而導致瞳孔呈淡藍色,故名藍眼病。該病最開始主要在美國、墨西哥等國家發現,后來在其他地區也偶有報道[1]。國內因為引種的原因,在部分地區也有了相關病例出現,因此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控,防止其擴散造成更大傳播及傷害。
1病原
藍眼病副黏病毒(blue eye paramyxo virus)是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屬成員,是一種RNA病毒[2]。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大小范圍在135~148nm到257~360nm之間,但通常近似于球形。病毒囊膜上有兩種糖蛋白,一種為血凝素一神經氨酸酶(HN),另一種為融合蛋白(F)[3]。該病毒具有血凝性,可以凝集哺乳動物和禽類紅細胞。可在豬腎、豬睪丸和幼倉鼠腎細胞(BHK-21)及雞胚中生長。甲醛可消除藍眼病副翻病毒的感染性和血凝性,56℃ 4h可滅活病毒[4]。
2流行病學
豬是已知能自然感染藍眼病副黏病毒且出現臨床癥狀的唯一動物,亞臨床感染豬是藍眼病副赫病毒的主要傳染源[5]。該病毒可通過呼吸道、人員、交通工具、鳥和空氣傳播。
3主要癥狀和病理變化
在商品豬生產過程中,幼齡仔豬對本病的感染最為敏感,哺乳仔豬及斷奶仔豬常常會伴有明顯的神經癥狀以及極高的死亡率,常常是先造成大批死亡,然后死亡率又快速下降。育肥豬死亡率雖然有所降低,但過程類似。具體來說,基于豬處于不同的年齡期,臨床癥狀也有較多的區別。
出生后兩周齡內的仔豬發病時間短,常常突然側臥虛脫或出現神經癥狀,體溫快速升高,被毛失去光澤且凌亂,有些仔豬出現腹瀉,之后開始出現神經癥狀,如運動失調、肌肉震顫、姿勢異常等。一些病豬有角膜炎,并伴有眼瞼水腫和流淚,眼瞼緊閉,黏有分泌物。最早發病的仔豬在48h內死亡,后出現的病例在出現癥狀4~6d后才死亡[2]。
斷奶之后的仔豬發病表現相對哺乳仔豬要平緩一些,臨床上主要有厭食、發熱、打噴嚏、咳嗽等癥狀,神經癥狀較少出現或者表現不明顯,可見到倦怠、運動失調、轉圈,呈單側或雙側性角膜混濁和結膜炎等癥狀,持續一個月左右,病死率低。
成年豬群臨床上表現不明顯,偶見角膜混濁,妊娠母豬表現為繁殖障礙,表現為產死胎和木乃伊,返情率增加,可達20%[6],產仔數和產活仔數下降,可持續4個月,一般不發生流產。公豬單側性睪丸增大,14%~40%的公豬繁殖力降低,睪丸萎縮并伴有附睪硬化[7]。
病理解剖時沒有特征性眼觀病變,僅見肺心葉及腹側有輕度的肺炎等變化。仔豬有中度胃、膀胱擴張,腹腔積有少量混有纖維素樣的液體,腦充血、腦脊液增多,常見單側性結膜炎、結膜水腫和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濁[8]。
4診斷要點
在急性病例,根據其臨床癥狀如仔豬腦炎、角膜混濁、母豬繁殖障礙、公豬睪丸炎和附睪炎等可對藍眼病做出初步的診斷。根據其組織病變如非化膿性腦炎、房前色素層炎、角膜炎、睪丸炎、附睪炎,神經元和角膜上皮內的包涵體等對藍眼病可做出進一步診斷。
目前國外已建立了藍眼病的血凝抑制試驗和ELISA等血清學抗體檢測方法。病原學診斷需要進行藍眼病副黏病毒的分離鑒定,采用病豬大腦或扁桃體處理后接種豬腎細胞,進一步進行病毒或病毒抗原鑒定。
5防治措施
5.1預防
1)綜合性預防
本病目前尚未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因此積極采用各種措施預防本病的發生是減少本病帶來傷害的最主要方法。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從多個角度采取綜合性措施。首先執行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豬場應該盡量做到自繁自養,如果不能做到,則必須從健康豬群引種,進行血清學檢測排除感染豬,并群前實行隔離,購買豬只的時候盡量選擇去口碑好、規模大的企業去購買,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其次,控制人員流動,場外人員嚴禁直接入場,確實要進場的,一定要隔離消毒至少一周后才可進入場區,防止攜帶外部病源進入,場內人員進出也要嚴格管控,能不出場盡量不出場,嚴防野鳥、野鼠侵入,尤其是鼠類,攜帶病毒能力強,遷移距離遠,帶來的傳播范圍更廣,再就是要及時清除廢棄物和死豬。對于已經發現感染睪丸炎的種公豬或者其他不育的公豬,應該及時淘汰,必要時可采用人工授精。特別注意懷孕母豬和小母豬的發情癥狀,保持豬舍清潔、衛生,并提供充足營養,以減少該病的發生。
2)免疫預防
可用細胞培養和雞胚增殖的藍眼病副黏病毒,制成油苗或氫氧化鋁佐劑苗用于該病的預防。但目前尚無商業化疫苗。
5.2緊急預防與治療
感染藍眼病的豬場要立即封鎖,徹底消毒,實行全進全出制,撲滅臨床感染豬,及時清除死豬,用血清學方法進行流行病學監測。目前,該病無特效治療方法,中樞神經紊亂的豬一般以死亡告終,僅有角膜混濁的豬只可康復,抗菌藥常見用于繼發感染的治療和預防。
5.3診療注意事項
臨床上,有神經癥狀的仔豬應與豬血凝性腦脊髓炎、豬傳染性腦脊髓炎、豬腦心肌炎等相鑒別。出現繁殖障礙的妊娠母豬應與豬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和豬日本乙型腦炎等相區別。
6 結語
養豬產業雖然僅僅是畜牧業的一個產業組成部分,但是由于與國民生活高度相關,其發展也關系到很多社會層面的許多問題,所以我們一定要對養豬產業的發展保持高度的重視。在眾多豬的傳染病中,藍眼病帶來的危害不是特別嚴重的,但是從規模化豬場發展運營角度來看,任何疾病的發生和傳播都會對豬場帶來經濟損失而降低豬場的經濟效益。所以,我們一定要從預防角度多下功夫,盡可能通過各種飼養、環境、管理等舉措降低本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蘇宏松,鐘桂海,楊文祥.豬藍眼病的流行、診斷及防控[J].現代畜牧科技,2016(4):83-84.
[2] 葉進輝.豬藍眼病的流行與防控[J].山東畜牧獸醫,2015,36(12):23-24.
[3] 王艷彬.豬藍眼病及其防控[J].養殖技術顧問,2012(6):150.
[4] 劉建,湯德元,李春燕,等.豬藍眼病研究進展[J].豬業科學,2012,29(9):94-96.
[5] 郭蓉,羅軼,俞寧.豬藍眼病[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0(Z1):46-47.
[6] 趙立紅,陳德威,喬健.藍眼病--一種新豬病[J].中國動物保健,1999(3):6.
[7] 王紅.豬藍眼病的臨床表現及防控[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10):149-150.
[8]魯春霞,王士棟.豬藍眼病的鑒別診斷與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