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德國“雙元制”大學的運行邏輯、機制與啟示

2021-09-22 01:56:43李夢卿余靜
教育與職業(上) 2021年9期
關鍵詞:職業教育大學

李夢卿 余靜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德國勞動力市場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對勞動者提出了新的技術技能要求,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同勞動力市場的不匹配問題日益嚴重。為了緩解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與需求的矛盾,德國“雙元制”大學應運而生。“雙元制”大學作為一種新型本科層次職業院校,對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之間的聯結與滲透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雙元制”大學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了一批理實一體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其自身政策邏輯的雙元性、運行機制的完整性都充分展現了該類院校發展的生機和活力,也為我國本科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雙元制”大學;新型本科;職業教育

[作者簡介]李夢卿(1969- ),男,安徽滁州人,湖北大學師范學院(教育學院)院長、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余靜(1998- ),女,河南信陽人,湖北大學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在讀碩士。(湖北 ?武漢 ?430062)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2015年一般項目“應用技術型高校標準體系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BJA150055)

[中圖分類號]G719.3/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1)17-0026-08

德國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一直是世界各國學習和借鑒的典范,但隨著公眾對職業教育與培訓要求的不斷提升,傳統的“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也在逐漸發生變化。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德國實施教育改革以來,德國公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雙元制”人才培養已由中等職業教育向高等職業教育轉變,直至出現“雙元制”大學。2009年3月1日正式成立的巴登-符騰堡州立“雙元制”大學(Duale Hochschule Baden-Württemberg,簡稱DHBW)是德國第一所“雙元制”大學,現在已發展至9所分校,成為德國“雙元制”大學建立與運行的典型范例。德國“雙元制”大學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結構性失業問題,為德國構建國際化高等職業教育體系起到推動作用。“雙元制”大學探索出一條將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銜接溝通的路線,這種具有創新性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不僅對促進德國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對我國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發展也同樣有所啟示。

一、“雙元制”大學的內涵與演進

德國社會發展的復雜性造就了德國教育發展模式的多樣性。“雙元制”大學產生于特定的社會背景下,承載著改變德國教育困境的希望,力圖沖破傳統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的禁錮。以巴登-符騰堡州立“雙元制”大學為例,其從中等職業學院逐步發展演變為本科層次職業院校,主要是基于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進行內涵建設,培養更高層次的“雙元”人才。

(一)“雙元制”大學的內涵

德國“雙元制”大學的形成旨在“將傳統的德國雙重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遷移到高等教育領域”①。尤其是職業培訓,主要依賴于行業企業,學校處于從屬地位,參與的學校也多以傳統的“雙元制”中等職業學校居多,“與普通教育機構隔離的現象較普遍”②。而“雙元制”大學作為一種新型辦學形式,將職業教育與培訓和普通高等教育有效融合,更好地契合了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滿足了勞動力市場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見,“雙元制”大學的內涵中應包含產業與高等教育兩個主體內容,即從概念上看,“雙元制”指的是學習者需要在企業和學校兩個不同的場所進行技能培訓和專業學習,按照字面意思用英文可以翻譯成“German dual system”,但“雙元制”大學的內涵更應有校企合作的深層意義,德國學者更愿意將其定義為“‘German Cooperative Education,即合作教育”③。合作教育不僅是表象上的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更是校企聯合培養掌握專業理論與實際技能的雙元學習者,雙方擁有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前提和動力。“雙元制”大學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改變了高等教育、企業與勞動力市場之間的分離狀態,助推產業鏈與教育鏈相銜接、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相融合。

(二)“雙元制”大學的演進

德國前總理科爾在《德國統一的雙重力量》中提出:“經過良好職業培訓的年輕人是我們國家最大的資本,也是我們經濟穩定的保證。”④德國“雙元制”由來已久,其卓越的職業教育體系享譽全球。傳統的“雙元制”職業教育與培訓主要是面向中學畢業的年輕人傳授職業知識和技能,但這種學習模式難以滿足經濟社會日益發達背景下產業發展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雙元制”大學即在此基礎上產生并成長起來。巴登-符騰堡州立職業學院被稱為德國“雙元制”大學的先驅,它最初被稱為職業學校,是由戴姆勒奔馳股份有限公司(Daimler-Benz AG)、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Robert Bosch GmbH)和洛倫茲標準電子股份有限公司(Standard Elektrik Lorenz)三家全球企業為主導與州政府聯合創辦的,學校規定學生每周有三至四天時間在企業工作,有兩至三天時間在職業院校學習。這種辦學模式是對傳統大學的顛覆與變革,促使學生將自己獲得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緩解勞動力市場對技能人才的需求。2009年,巴登-符騰堡州立職業學院正式更名為巴登-符騰堡州立“雙元制”大學,共擁有9個校區和3個分支校園,與10000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包括西門子、奔馳、保時捷、IBM、大眾汽車、德意志銀行等眾多大型企業和開放性的中小企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雙元制”大學已得到公眾普遍認可,其發展也受到社會持續關注。

二、“雙元制”大學的運行邏輯

“雙元制”大學以培養理實一體化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以堅持企業員工與學生雙重身份為立足點,呈現出本科層次職業院校的運行邏輯與辦學特色。其培養目標、辦學主體、學習者身份的雙元性與“雙元制”大學的內涵相耦合,凸顯了新型本科職業院校建設的社會價值。

(一)培養目標的雙元性——培養理實一體化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教育領域越來越趨向于“學術化”,大多數人傾向于選擇接受高等教育獲得本科學歷,然而“只擁有低級職業資格證書或只擁有一定學歷而不具備較強工作能力的低技能者們無法長久適應勞動力市場,從而導致失業率和臨時就業率頻頻上升”。⑤“雙元制”大學產生于高技能人才短缺的背景下,摒棄了過去單一培養職業性人才或學術性人才的傳統,在培養目標上主張打破常規思維,深度剖析市場需求,將職業培訓納入高等教育范疇,構建“生產與教育、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技能”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后,德國從經濟衰微的困境中脫離的速度比其他經濟體更快,這部分得益于其高度專業化和靈活的中型企業(中型企業占據了德國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人力資本的供應對于中型企業本身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當時‘雙元制職業教育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發揮了有效的補充作用,尤其是緩解了制造業與工程行業人力資本存量不足的問題。”⑥企業平穩發展需要高素質技能人才與成熟的創新科研團隊,僅通過簡單的職業培訓難以實現。然而,在“雙元制”模式下,企業可以對員工進行早期培養,提升員工的生產技能與團隊合作意識等核心素質,增加員工對企業的信任度和歸屬感。同時,“雙元制”大學聘請行業領域的專家,為學生提供前沿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確保他們接受高水平的專業與實踐教學。“雙元制”大學將學術、專業與職業相結合,易于培養出理實一體化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辦學主體的雙元性——校企合作共同傳授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

“德國傳統的人才培養組織主要由學術高等教育系統和非學術職業培訓系統組成,這兩個部分被嚴格分開,互不干擾。”⑦而“雙元制”大學打破了高等教育與職業培訓之間的高度分離狀態,堅持辦學主體的雙元性,人才培養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學校負責為學生提供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企業確保培訓課程包含工作場所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二者地位平等,共同對學習與培訓內容進行整合與聯結。

“雙元制”大學與企業之間建立起友好合作伙伴關系,無論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規模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只要能為學生提供某些課程與學科的相關實踐經驗,都能夠與其合作,構建工作與學習一體化課程。“雙元制”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率高達85%以上,這展現出了校企合作的優越性,其特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更能契合市場的需要。正因如此,“雙元制”大學得到企業的一致支持與認可,畢業生既獲得了相關專業理論知識,也掌握了與該行業相關的實踐技能,促進其更好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減輕企業進行入職培訓的負擔。

(三)學習者身份的雙元性——擁有企業員工與學生的雙重身份

在“雙元制”大學中,學習者不再是單一的學生身份,而是擁有企業員工和學校學生的雙重身份,這是有別于普通本科高校的顯著特點。就讀于“雙元制”大學的學生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通過德國高中畢業考試,二是與“雙元制”大學的合作企業簽訂就業合同。由于“合作企業需要為學習者提供三年課程薪酬(企業可以根據公司慣例規定三年薪資與假期),因此企業會提高篩選標準與準入門檻,以保證自身投資利益的最大化”⑧。這種通過企業為學生學習支付費用的形式能夠為學生提供資金保障,學生可以免去生活費用的負擔,集中精力學習。不同課程持續學習時間與輪換時長會根據專業的不同發生改變,實習實踐會占據總課程的二分之一,學習者也需要在不同的角色上達到平衡。

與傳統職業院校不同,“雙元制”大學的學生不是以學徒的身份進行操作技能的培訓和簡單職業知識的學習,而是在校以學生的身份學習理論知識,在企業以員工的身份將學習內容加以運用與實踐。與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相比,他們不僅進行了理論素質的培養與思維的訓練,還能夠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達到企業對求職者的要求,因此更具市場競爭力。根據現有研究數據可知,相比于應用科技大學與學術型大學畢業生,“雙元制”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和職業發展更好,“招聘‘雙元制大學畢業生的公司大都表示不再需要組織培訓課程,這類學生的工作效率更高,并且在畢業的三到五年內,職業競升的可能性更大”⑨。“雙元制”大學因其“雙元”特性顯著,學生能夠獲得更優質的學習資源及實踐條件,也有利于其更好地提升專業理論水平和技術技能水平。

三、“雙元制”大學的運行機制

“雙元制”大學在校企、行會、政府等多方支持下,辦學模式不斷走向規范化與法制化,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運行機制。“雙元制”大學有著打破傳統、面向現代化的更高站位,通過建立人才培養機制、管理評估機制、專業建設機制與教師準入機制,構建產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完善應用型高校課程設置,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形成多元高等職業教育體系。

(一)堅持“雙元”人才培養機制,構建產教融合育人模式

與德國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相比,“雙元制”大學最突出的特點在于將人才培養融入企業生產中,構建了產教融合的育人模式。“雙元制”大學在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上會根據社會的需求統籌安排,為學生量身定制專業學習與職業發展方向,搭建理論與技能并重的人才培養體系。同時,“雙元制”大學還在考核評估、教學計劃、教師安排上遵循“雙元性”,將學科知識與應用型技能知識相結合,將理論考試與實踐操作相統一,將專職教師與企業培訓師相對接,保證人才培養的方向性與一致性,從而為德國現代化發展提供充足的高質量人力資源。

“雙元制”大學通過校企合作打造產教融合育人模式,獲取來自院校、企業、社會機構、政府部門等多方面的優質資源,在育人的過程中為學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為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充分保障。產教融合模式,關鍵在于拒絕單一的知識形態。無論是課程設置、教學設計,還是教師的選擇,職業院校都應與企業達成共識,“將更多切實的崗位標準、企業技術和產業文化融入教學中,確保人才培養的方向性與針對性”⑩。市場的多元化發展與新興行業的興起對人才的適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的培養目標也應具備多元化特征。為踐行產教融合的理念,“雙元制”大學充分挖掘學生個性特點,降低個人職業可替代性,針對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培養出更加符合勞動力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建立“立體式”管理評估機制,設置高效多元高等職業教育體系

美國學者瓊·瑪格麗塔認為“無法評估,就無法管理”,評估與管理往往是一脈相承的。學校的管理是否完善合理會直接影響到其生存與發展,而評估為管理提供路徑與方向。德國職業教育的成熟性為“雙元制”大學的管理與評估機制提供了借鑒,現代職業教育受到學校、行會、企業、政府等多方面影響,形成了相互關聯的多元化網絡體系,“雙元制”大學在這種背景下不斷成長壯大。

構建立體式網絡管理評估機制,政府、行會、企業、學校各方需要權責明晰、協同發展。聯邦政府專門成立職業教育研究所(BIBB),“牽頭規范各類職業標準,制定培訓大綱,為‘雙元制教育提供政策支持與法律保障”11。德國《職業教育法》規定“學生在企業實習、職業技能資格考試和證書頒發以及就業等都需要得到行業協會的認可”,“行會的存在為企業主體的職業教育提供了制度與質量的堅實保障”12。此外,“行會在‘雙元制管理機制中也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不僅需要代表企業參與實訓大綱的制定,還需要監督考核培訓質量”13。而企業在“雙元制”大學管理中主導招生評估,只有通過企業面試、與企業簽訂雙元協議的學生才有到“雙元制”大學接受教育與培訓的資格,同時企業也需要參與教學大綱和培訓計劃的制定,立體式的管理模式對“雙元制”大學的平穩運行起到重要作用。“雙元制”大學需要創新教育管理模式,利用高等院校與職業院校各自的特點與優勢,在專業設置、課程選擇、教師遴選、教學活動、企業實踐等方面進行有效分配與安排,通過發揮高校與企業合作、政府與組織機構監管的協同作用,建立起定位準確、權責統一、高效多元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

(三)創新“多維度”專業建設機制,完善應用型高校課程設置

根據2016年德國聯邦職業教育研究所(BIBB)所下的定義,“‘雙元制大學的課程是一種高等教育課程與職業教育課程相整合的課程模式,企業中的實踐環節為其顯著特征”14。以DHWB為例,其專業設置主要包括社會學、工學、經濟學三大類別,各個類別的下屬專業課程都是按照本州企業與社會的實際需要開辦的。例如,在工科領域設有建筑經濟、電子技術、木材加工、信息技術等專業,根據企業需求定向培養人才,培養的人才也可以直接對接企業。院校還配備了最先進的技術工具和設施,為學生提供了進行工程生產與操作的豐富設備。DHWB在海登海姆、海爾布隆、卡爾斯魯厄、羅拉赫、曼海姆、莫斯巴赫、拉芬斯堡、斯圖加特和維林根-施維寧根這9個校區設有學士學位與專業碩士學位的課程,根據地區設置相對應的專業,建立企業與專業高度匹配的建設機制,將工作領域與學習領域相對接。

“雙元制”大學比較注重完善課程模式與分類標準,“其課程有三種不同模式,即職業教育整合型(適用于沒有就業經驗的高中畢業生)、企業實踐整合型(適用于繼續教育的企業員工和高中畢業生)、職業整合型(僅適用于繼續教育的企業員工)”15,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不同課程的分類,更能適應學生的個性特征,符合學生能力需求。“雙元制”大學課程為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搭建了共通的平臺,是完善“雙元制”大學專業設置的重要元素,需要在職業教育課程與高等教育課程之間達到銜接、溝通與平衡狀態,打造良性課程生態圈。

(四)建設“高標準”教師準入機制,打造特色高水平教師隊伍

高水平大學的建設起點與發展基石是高水平教師隊伍,沒有高水平教師隊伍的院校無法進一步發展。“雙元制”大學重視教師準入機制的建設,招聘教師類型不限于全職教師,也聘請校外兼職講師以及合作公司和社會機構的專家。在教師聘用上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許多教師都是行業中的精專人士,他們將行業中的專業知識帶入課堂,為學生提供了滿足行業要求的培訓,也提供了當前與行業發展密切相關的指導”16。在實踐教學中,兼職教師的數量遠遠多于專職教師,特別是在實踐課程上更多是由兼職教師進行授課,這些教師大多來自企業,他們不僅能向學生傳授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還能將公司現代化的生產管理方法融入教學之中。

“雙元制”大學對于教師聘用的條件比較嚴格。在全職教師的聘用上,首先,明確應聘者具有博士學位,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其次,需要具備五年以上的企業經歷,掌握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最后,還需要具備較好的教學能力與技能,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巧妙結合傳授給學生。從企業聘請兼職教師的條件同樣嚴格,“他們可能選自企業的一線員工,或是高級工程師,不僅需要擁有豐富的履歷與工作經驗,也需要掌握正確適當的經驗傳授手段”17。學生專業能力與教師專業水平是息息相關的,打造高質量的教師團隊也是學校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雙元制”大學不斷深化校企合作,聘請企業資深專家,建設高質量名師團隊,為學生提供高水準專業指導,有利于促進其專業發展,也為學生參與研究項目與課題提供更多機會。除此之外,德國政府還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相關制度,對教師的職前培養、職后培訓等進行全面嚴格的規定,有效地保障了師資培養的質量。構建完善的法律體系,能夠為高質量教師團隊建設提供保障;建立符合“雙元制”特征的教師準入標準和教師聘用管理辦法,為“雙元制”大學打造特色化高水平教師團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雙元制”大學建設對我國本科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

“雙元制”大學促進德國教育事業步入了一個嶄新階段,經歷從教育到社會、從傳統到現代、從國內到國際的發展,教育領域不斷擴大,教育內涵逐步深化,在人才培養上探索出一條獨特的道路,成為德國高水平高等教育的代表。基于此,審思與借鑒德國“雙元制”大學建設的道路與模式,能夠為我國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供有益參考。

(一)優化人才培養類型結構,推進創新驅動產學研合作

“雙元制”大學創生于就業系統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供應不足與高技能人才缺乏的背景,形成了高等院校與企業合作辦學的現代高等職業教育模式。該類學校的主要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有利于緩解市場人才供應的矛盾。它主動融入市場,培養緊缺性人才,融合行業企業與高等教育學校,優化人才培養的類型與結構,進一步創新了產學研合作的新型本科職業院校的發展形態。目前,我國仍存在人才培養類型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緊缺人才供應不足以及企業對人才培養參與性不足等諸多問題。

德國“雙元制”大學培養了大批杰出人才,其中不乏百強企業高管與政府官員,它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畢業生對其專業與辦學模式的滿意度不斷提升,高中生也將其作為升學的首要選擇。借鑒德國“雙元制”大學的成功經驗,我國在穩步發展本科職業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校企雙元主體協同辦學。要根據區域特殊性設置相關專業,培養區域內急需的專門人才,積極支持與助力經濟社會發展;要建立特色學科專業,改善教育教學方式,以創新驅動產學研合作項目為依托,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才能具備更強的社會服務精神,擁有更多的科學研究潛力,擅長立足實踐、運用創新型思維解決問題。

(二)打破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發展壁壘,深度打造多元主體合作共融關系

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與傳統職業資格制度的落后,“德國職業教育與培訓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失去了對公眾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進入到高等教育領域”18。當前,企業對畢業生的聘用標準都證實了勞動力市場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和參與程度不斷上升,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趨勢難以避免,但這逐漸促使教育重心轉向了學術化領域,破壞了德國原有的教育體制結構。為了在滿足公眾對高等教育期望的基礎上讓職業教育重新回歸市場需求,增加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的聯結與滲透成為現在以及未來的關鍵任務。

“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明顯分離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不同的教育路徑指向不同的教育子系統;第二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學校之間滲透程度低;第三是與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相關的就業與工作結構差距明顯;第四是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分屬于兩個不同的治理制度和監管程序”19。“雙元制”大學的產生與發展已經潛移默化地打破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嚴格分割的局面,在路徑上,將職業教育延伸至高等教育領域,合并二者未來的就業發展路徑;在治理與監管程序上,學校與企業建立一體化管理機制,由兩個系統共同管理、各司其職。在現代社會,學歷證書對求職者在社會分配中的地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德國傳統的職業培訓制度造成教育選擇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的不匹配情況日益嚴重,“雙元制”大學改變了過度學術化的傳統道路,融合了職業培訓理念,使企業與學校之間對于人才培養與應用之間的矛盾得到了緩解。與之相比,我國高職院校與普通教育學校之間仍呈現明顯割裂狀態,這導致了高職教育的市場認可度與公眾認可度較低、校企間協同人才培養矛盾突出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國高職院校亟須實現轉型升級,打破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發展壁壘,既要保證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攝取,又要強化實用技能,使學生更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實現校企間人才培養的一致性,打造多元主體合作共融關系。

(三)發揮安全網的作用,改善結構性失業狀況

德國職業培訓體系由政府、企業及行會組織共同構建,這有助于培訓者接受職場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使得職業培訓具有高度針對性。但只進行職業培訓是遠遠不夠的。隨著生產力與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勞動力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再止步于技能操作能力,而是更加側重認知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素質,“雙元制”大學較好地滿足了這兩方面的能力和素質,為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提供了保障。德國傳統的市場經濟主要依靠社會福利體系對失業者或患病無力工作者提供失業保障補貼,但是受到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德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然負重累累。而在這樣的背景下,“雙元制”大學在緩解德國社會保障壓力、幫助經濟恢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研究者發現,不同教育階層的工作者面臨不同的失業風險,在就業前景好的市場狀態下,經過職業培訓與沒有經過職業培訓的人都面臨較低的失業風險,在經濟不穩定的市場狀態下,無職業培訓經驗者失業率高于有職業培訓經驗的畢業生(特指雙元職業培訓者),“經過職業培訓的畢業生失業率高于高等教育畢業生,而‘雙元制大學畢業生則面臨最低的失業風險”20。德國擺脫高失業率狀況,成為歐洲失業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雙元制”大學教育模式功不可沒。

改善結構性失業狀況同樣也是我國職業教育現當下肩負的重要使命。青年失業問題是各國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畢業生面臨社會經驗不足且就業信息獲取有限的現狀,難以滿足日趨多元的市場需求。“雙元制”大學為我國建設本科職業院校提供了一個有效思路,即讓學生在校園中接受所需要的教育,并在企業與其專業相匹配的崗位上進行長期的實踐培訓,幫助學生掌握適應企業用人需求的能力,為學生就業發揮安全網的作用。

(四)增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

加拿大教育家簡·奈特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將國際跨文化維度整合到高校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之中的過程”21。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國際化建設中的重要一環,“雙元制”大學將高等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理念,整合了有關跨文化內涵的要素與信息,構建起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國際化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德國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通過簽署《博羅尼亞宣言》,增加了歐洲各國之間學生的交流與溝通,為歐洲各國的高等教育搭建了合作交流平臺。“雙元制”大學抓住了政策機遇,發揮其特色性辦學優勢,廣泛吸引國際學生。此外,“雙元制”大學在人才培養上也極具國際化特色,在課程設置上緊跟國際導向,培養多元化人才,并且為學生提供出國交流的機會,培養與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德國的“雙元制”大學與國際上多所高校有著密切合作,“學生可通過向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德國國際繼續教育與發展協會以及巴登-符騰堡基金申請獎學金出國學習”22,學生也可在跨國企業進行實習,除了完成實習學分要求之外,也能增加語言交流與國際工作經驗。特別是近年來國家間教育壁壘逐漸瓦解,“雙元制”大學卓越的辦學經驗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也成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參考與借鑒的重要辦學形式,如“由德國巴登-符騰堡‘雙元制大學和太倉歐商投資協會合作開展的太倉‘雙元制本科項目,由中德兩國共同參與,旨在為太倉地區的德資企業培養兼具應用與管理能力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23。我國要更好地發展本科職業教育,應深入剖析德國“雙元制”大學的發展模式,充分借鑒其有益經驗并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進一步增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注釋]

①11G?hringer A.University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karlsruhe:the dual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Germany[J].Asia-Pacific Journa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2002(2):54,55.

②劉曉,陳志新.英、法、德三國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發展演變與歷史邏輯——一個歷史制度主義視角的分析[J].外國教育研究,2018(5):113.

③季靖,李玉珠.德國“雙元制”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特點及啟示[J].職教論壇,2017(22):75.

④CHEN J.Enlightenment of German Education of Dual System o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s Applied Universities[C].In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lture,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Atlantis Press,2019:1441.

⑤POTAPOVA E, IVANNIKOV N.Migration and Dual Education System as Major Countermeasures for Problems on Labor Market in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nd Russian Federation[C].In Proceedings of Topic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Geography,Springer,2020:23-34.

⑥SCHENKENHOFER J, WILHELM D. Fuelling Germanys Mittelstand with complementary human capital:the case of the Cooperative State University Baden-Württemberg[J].Europe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20(1):73.

⑦19WOLTER A, KERST C.The‘academizationof the German qualification system: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Germany[J].Research in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5(4):510-511.

⑧REINHARD K, WYNDER M, KIM W S. Developing Best Practice for Cooperative and Work-Integrated Education:Lessons from Germany, Australia and South Kore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2020(2):184.

⑩周彥兵.產教融合視域下德國“雙元制”模式分析及借鑒[J].教育與職業,2020(12):65.

12徐純,謝莉花.以企業為主體的職業教育在德國何以存在——基于歐洲若干國家的比較與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21(1):74.

13任曉霏,戴研.德國“雙元制”大學創新驅動產學研合作之路——巴登-符騰堡州州立“雙元制”大學總校長蓋爾斯德費爾教授訪談錄[J].高校教育管理,2015(5):6.

1415蔡躍,祝孟琪,張建榮.德國“雙元制”大學模式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180,181.

16REINHARD K, POGRZEBA A, TOWNSEND R, POP C 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in Germany, South Africa, and Namibia[J].Asia-Pacific Journa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2016(3):258.

17YU L.Research on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l Cultiva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2012:36.

18BAETHGE M, WOLTER A.The German skill formation model in transition:from dual system of VET to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for labour market research,2015(2):97.

20EBNER C.Labour market development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VET in Germany: An overview[J]. Research in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5(4):583-584.

21李夢卿,邢曉.德、美、日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現狀及其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8):89-96.

22逯長春.從“職業學院”到“雙元制”大學——德國巴符州職業學院發展軌跡及啟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4(4):104-108.

23嚴紅霞.東南大學成賢學院首屆中德合作雙元制本科學生畢業典禮在太倉隆重舉行[EB/OL].(2020-06-20)[2021-05-

23].http://cxxy.seu.edu.cn/2020/0619/c116a30060/page.htm.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征稿簡則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48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午睡里也有大學問
華人時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9:29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8:03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基于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www精品久久|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91网址在线播放| 欧美中文一区|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天堂久久久|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 在线色综合|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久久黄色视频影| 青青草原国产| 黄色网在线|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日本91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AV区| 97av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夜色视频|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91国内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538精品在线观看|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九九九精品视频|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婷五月综合|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久久青草视频|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欧美性色综合网|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欧美亚洲欧美区|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www.av男人.com|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亚洲国产黄色|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