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祥

摘 要: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師教學能力比賽自創辦以來,各職業院校根據比賽的歷史演進與變化發展,分析問題,探究方向,不斷改革創新,為高職院校及教師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有針對性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高職院校? ? 教學能力比賽? ? 趨勢分析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優化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環境,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作為一項重要舉措應運而生。十年來,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名稱、賽點及展示形式等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從單純的信息化手段應用演變成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全面考核。
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起步階段、探索階段、完善階段、深化改革階段,2019年以后可以看作是深化改革階段。
一、賽項設置逐步優化
2019年以前,“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化課堂教學”和“信息化實訓教學”三類比賽已經成為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的常規賽項?!靶畔⒒虒W設計”賽項強調設計理念、設計思路、設計過程,“信息化課堂教學”賽項強調信息化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信息化實訓教學”賽項強調在實操過程中信息化教學技術和手段的應用能力。
賽項名稱的變化充分體現了信息化技術發展的速度,比如最初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賽項,隨著融媒體、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一系列軟件的出現,在2014年退出了歷史舞臺。而“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課堂教學” “信息化實訓教學”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的教學內涵。隨著一體化教學的進一步推進,2019年不再分設這三個賽項,改為參賽分組,即公共基礎課組、專業1組(專業基礎課組)、專業2組(專業核心課組),但是考察的內容還是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實訓教學三個方面,這一點從2019年的國賽現場比賽規則可以驗證。
二、地域獲獎差距收窄
該賽項雖然已經實現了省級單位獲獎全覆蓋,但從圖1可以看出分布極不均勻。獲獎者較多的地區主要聚集在經濟發展較好、職業教育辦學水平較高的地區,東部地區的獲獎者數量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
如江蘇、北京、遼寧、山東、廣東、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在獲獎總數和一等獎獲獎數量上都具有絕對優勢。從2018年起地區間獲獎差距逐漸縮小,尤其是2019年,為了加強對相對落后地區的幫扶,推動全國范圍內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的均衡發展,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工作方案中第7條報名方式與要求中明確提出“三區三州”職業院校教學團隊可引進1名東西協作職業院校教師作為團隊成員參賽,大力支持以“三區三州”為重點的深度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有助于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是推進網絡條件下的精準扶智、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部署的具體體現。對于實現“互聯網+”條件下的區域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緩解教育數字鴻溝矛盾,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有重大意義。
三、獲獎難度不斷加大
2010年以來,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國家、省、市、校四級賽事體系不斷完善,共有30多萬名教師參與了各級比賽,超過1.5萬名教師參加了國賽,這項賽事的舉辦推動了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建設、提升了職業院校廣大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2012年以來各年度參賽作品數量分別是:609件、667件、726件、989 件、1332件、1587件、1305件、996件。從2015到2017年參賽作品數量增速較快。2018年大賽主辦方對國賽參賽隊數量作了較大的調整,雖然獲獎隊數量有所下降,但是全國職業院校參賽熱情沒有降低。
以北京市為例,2012?2015年,該賽項市級比賽沒有覆蓋所有高職院校,參賽獲獎院校相對集中;2015年開始教委組織高職院校代表團觀摩國賽,2016年基本達到所有高職院校均參加市級比賽,競爭壓力逐漸加大;2018年以來,多數院校已經建立起相對成熟的競賽機制,也有了一定規模的參賽教師隊伍,在國賽參賽指標大幅壓縮的情況下,競爭變得異常激烈。
四、賽制引導教學改革
2018年課堂教學賽項對提交的視頻有明確規定:須用單機方式全程連續錄制主講人教學實況(視頻清晰反映師生教學情況,不允許另行剪輯,不加片頭片尾、字幕注解等)。這一規定顯然是針對前幾年設計過于花哨的課堂教學的扭轉,強調一機位就是回歸課堂教學的實質,比賽考察的是教師教學設計的能力,而非多機位下的電影拍攝現場。2019年取消分賽項設置,改為分組(公共基礎課組、專業基礎課/核心課組、專業核心課組)參賽,比賽內容修改為任意抽取的12/16學時中1學時的教學設計+現場教學,并完成現場答辯。2019年參賽提交材料為該門課中連續的12/16課時所實際使用的教案、2~5段課堂實錄視頻、教學實施報告。2019年強調思政課程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其他課程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注重落實課程思政要求。2019年對教師團隊參賽有了明確的要求,不再允許一名教師參賽的情況。這些變化進一步體現了信息化必須服務實際教學的要求,必須是為了達成服務學習型社會的目標,避免出現為了比賽而比賽、忽略了比賽的初心和使命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孫淳.我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發展現狀研究——基于2010-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獲獎數據的統計分析[J]. 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 2018 (07).
[2]扈文英,胡亞榮.由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引發的思考[J]. 職業技術教育, 2018(24).
[3] 姜麗萍. 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由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引發的思考[J]. 工業和信息化教育, 2015 (08).
(作者單位: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