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彬 蔣立賓 侯麗穎
摘 要:為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高中職學生職業道德水平,本文以培養方法和培養路徑為切入點,對影響中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質量的諸多因素進行深入剖析,即根據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系統設計道德素養的培養環境、培養方法、培養模式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探索出一條具有新時代特點的職業道德培養途徑,著力解決中職學生職業道德理論教育與實踐培養結合不緊密、培養效果不顯著的問題,為提高中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效果和效率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職業道德? ? 培養路徑? ? 立德樹人
課? 題:本文系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2019—2020年度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課題《中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路徑研究》(1900586)研究成果。
一、中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要性和現狀分析
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的總稱。
職業道德是人們立足社會、服務社會的最基本條件,是大家共同遵守的社會規則和職業操守。
職業道德在規范員工工作行為、理順同事之間關系、培養愛崗敬業精神、自覺履行應盡義務和責任、培養團隊精神、維護企業形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將有利于促進企業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發展素質教育,著力提高公民的職業道德素養,并深刻闡明了立德樹人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要性,為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部在職業教育改革意見中指出,要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職業道德培養規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育人的整個過程,關心學生的職業生涯和未來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近年來,我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十分重視中職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把立德樹人放在了首要位置,教育部為此出臺了多個文件和意見,為培養學生職業道德指明了方向。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在不斷加強德育師資隊伍建設,多次舉辦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和師德培訓,大大提高了教師隊伍的德育水平和德育能力,為提升學生職業道德水平奠定了基礎。
各中等職業學校也在積極創新德育模式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經驗,有效推進了我國德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但是受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生自身行為習慣、育人環境、師資水平、培養方法等因素的影響,我國中職學生職業道德還不能完全適應企業崗位要求,學生的職業理想還不十分明確,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不是很強,集體觀念比較淡薄,其原因是中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模式還不十分完善,仍需深入地探索和創新。
二、“七措并舉”積極創新中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新路徑
中職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塑造與提升是一項系統的德育工程,涉及家庭、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每一個角落,職業道德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需要長時間的塑造。
筆者所在學校經過長時間的探索與實踐,總結出一條符合中職學生心理特點的職業道德培養新路徑,收到了良好的培養效果。
(一)引企業文化進校園,努力創造職業道德培養新環境
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積極作用,努力創新職業道德培養新環境,筆者所在學校把企業的文明禮儀規范、質量觀念、成本意識、安全意識、“6S”管理體系等相關文化的內容和標語引進校園,豐富校園德育文化內容,烘托校園德育氛圍。
在校園、教室、學生宿舍、餐廳、實訓室、運動場等學生學習、生活、活動的不同場所,布置了與活動內容相對應的墻體文化。
在學校甬道兩旁設立專欄,加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精神、工匠精神的宣傳力度,讓職業道德之花開遍校園每一個角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職業德育氛圍,充分發揮環境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讓職業道德文化時刻浸潤著學生們的心靈,喚醒學生們的職業道德意識。
(二)加強教師隊伍師德建設,提升教師自身師德水平,為學生樹立道德榜樣
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職業道德培養過程中的引領、榜樣和激勵作用,為全面提高全校教師的師德水平,筆者所在學校組織全體教師,依據《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結合自身工作特點,開展了一次師德風采大賽,全校學生共同參與,前二十名教師的演講材料匯編成冊,供全校教師學生學習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師的職業素養,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樣,喚醒了學生的道德意識,使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在榜樣的陪伴中得到提升。
(三)引工匠精神進課程、進課堂,完善職業道德培養課程體系
1 .積極開發德育校本教材
筆者所在學校德育處組織班主任成立德育教材研發團隊,積極開發德育校本課程,增添新內容,對學生日常存在的道德問題進行匯總歸類,分析形成的原因和背景,提出解決方法,形成典型案例融入課程。
把社會公德、法律常識、企業的工匠精神、管理要求、團隊意識以及企業的規章制度等內容融入了校本教材,納入德育課程,彌補現行教材的不足,豐富了課堂內容。
2 .加大德育課時比例
加大了德育課時比例,增加德育課程權重,充分發揮了課程的引領作用。樹立德育新觀念,改革德育新方法,更新德育新內容,積極探索德育課堂新形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把社會道德和職業素養轉化為學生的自我要求,形成了其內在的職業道德認知和自覺的職業道德行為。
(四)積極開展德育活動,激發學生踐行職業道德的積極性
強化活動育人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德育活動,讓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培養和提升。
1 .開辦職業道德講座和大講堂
邀請職業道德楷模和德育專家進學校開辦講座,開辦職業道德主題教育大講堂,用生動感人的故事觸動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樹立職業道德意識。
2 .加強學校社團建設
組建德育社團,加強學校德育社團建設,豐富社團德育內容,發揮社團的先鋒模范作用,引導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禮儀入手,從互動開始,回歸生活,融入社會,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
3 .舉辦文明風采大賽
通過舉辦文明風采大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參與大賽活動,促進學生自覺地去遵守、踐行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從而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水平。
(五)推行學生自治,強化民主管理
認真落實學生一日常規。一是成立學校自治委員會,各班成立班級自治委員會,在學校管理框架內,自治委員會可以制定自己的班規、班紀和量化考核體系,充分發揮學生會和班委會的主力軍作用。二是加強正確引導,做好輿論宣傳,弘揚雷鋒精神,發揮模范作用,確保自治效果,形成管理特色。三是著力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和創新能力,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提升學生的自控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享受道德的洗禮,感受道德的尊嚴,使學生的職業道德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塑造,職業道德水平得以提高。
(六)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勞動,增強學生職業道德意識
勞動是創造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過程,是人類特有的基本實踐活動,學校設立了學生勞動實驗基地,認真落實關于勞動教育的要求,正確引導、支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有目的有計劃的社會實踐勞動,充分發揮勞動的教育功能和勞動在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紐帶作用,讓學生親自體驗勞動生產過程,鍛煉品質,領悟勞動的意義和價值,感受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增強學生的獲得感、成就感和榮譽感。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增強學生職業道德意識。
(七)構建家、校、企德育聯盟,為學生職業道德培養提供保障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在上中學之前,絕大多數時間是和家長在一起生活,孩子道德習慣的養成深受家長日常行為習慣的影響。所以家長對孩子未來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孩子的思想道德培養方面,家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些家長受文化水平、社會經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既不知道如何為孩子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和培養孩子的道德行為;學校在學生職業道德培養過程中也會忽視企業行業對職業素養的要求。
因此學校構建家、校、企德育聯盟,定期交流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共同分析原因,查找問題背景,商討解決辦法,三方通過優勢互補,互相交流,互相借鑒和學習,使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從家庭到學校再到企業,形成完整的培養鏈條,彌補家庭和學校在學生職業道德培養方面的不足,提升培養效率,為學生職業道德培養提供質量保障。
三、小結
職業道德水平不斷通過上述七條加強中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新舉措,有效提高了中職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效率,破解了中職學生職業道德理論教育與實踐培養不緊密、職業素養不易提高的難題,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鞏固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地位起到積極的作用,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中職學生職業道德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促進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方法和德育模式的改革,對全面提高中職學生職業素養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劉忠彬、侯麗穎,唐山市金橋中等專業學校;蔣立賓,大廠回族自治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