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清
近年來,我校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校園當作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來抓,努力讓傳統文化與日常教育教學工作融為一體,提高了師生素養,豐富了教育內涵,完善了教育品牌。
一、“興藝樂學”的辦學理念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學校確立的辦學理念和教育價值,要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所回望和追溯,汲取思想營養成分、尋找文化DNA密碼。我校的辦學理念和教育價值觀的確立,一方面考慮到要符合學校實際和學生發展的真實需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尋找自身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接入點。
我校的辦學理念為“興藝樂學”,出自《禮記·學記》:“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意思為如果不大力倡導培養學生學科興趣及特長,學生就不能樂于學習。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寓樂于學,寓學于樂,這充分詮釋了樂學的重要性。
我校的教學模式為“信本課堂”。所謂“信本”,就是以自信為本,以信任為本。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為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么。
我校的教師專業發展理念為“見賢思齊”,出自《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是后世儒家修身養德的座右銘,也是我校強化教研管理、實現研訓一體所堅持的基本理念。
二、校本課程和特色活動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文化的融合
學校教育主要通過課程來實現,它既承載學校教育的內容目標,也能體現學校教育的價值和理念。我校一直在嘗試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學校的課程相融合,挖掘國家課程的傳統文化資源。在現有的高中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的礦藏,不用說語文、歷史、政治、地理等文科課程,音樂、美術、體育等藝體類課程,即使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課程也包含豐富的可挖掘的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學科教學畢竟不是單純的傳統文化教育,蘊藏其中的資源需要教育者去發現、挖掘和整理。為此,我們對全體教師都有明確的要求,即必須關注傳統文化有機融入教學中去的問題。緊緊圍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主題,挖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尋找傳統文化與學校課程相融合之處,在現有學校課程中挖掘閃光點,讓傳統文化內容自然融入課程中去。
(一)“文歌起舞”課程
我校音樂組與語文組密切合作,共同開發了校本課程“文歌起舞”。我們結合高中生的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選取適合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傳統詩樂文化知識進行講解,通過對中國傳統詩樂文化的掌握,培養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乃至偉大祖國的熱愛,進而為更為準確、深入地理解相關詩樂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兩個學科的教師共同協作,整合學校相關資源,將傳統文化與歌舞表演相結合,讓學生打破學科界限,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實現文化與藝術的跨界結合。未來,我們還要將“文歌起舞”精品校本課程進一步打磨深化,使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親近音樂的過程中熱愛音樂,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人文內涵深切感受和理解,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二)“八段錦”課程
我校大力推廣健身氣功“八段錦”,營造校園武術文化氛圍。自2013年我校遷入新址后,我們便有效利用體育課、間操及大課間,積極推廣全校性“八段錦”的訓練活動。“八段錦”動作簡單易行、流暢自然、動靜相兼,深受全校師生的喜愛。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訓練,不僅強健了學生的體魄,為其學習護航助力,更讓他們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在校園內掀起了崇尚武術文化的熱潮。
(三)個性化班級文化
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生活,是學校傳承歷史、開展素質教育、塑造學生人格的重要途徑。除了在課堂上實實在在地傳授知識,我們還將悠久的中華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生活中。為實現傳統文化進校園,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多采用傳統文化符號,讓傳統文化精神以外化的形式顯現,讓校園每面墻都起到應有的教育意義,使整個校園成為傳播傳統文化教育的大課堂。我校充分利用學校的休閑空間進行設計,每個班的文化墻和黑板報各有特色,形成了個性化的班級文化。
(四)經典導讀特色項目
自2018年以來,我校每學期開展四期校園經典導讀活動,以此打造文化交流園地,創建我校的教育文化特色。每期由一位教師主講,與其他師生一同分享和解讀自己推薦的作品。主講人做閱讀享受的引領者,與師生分享閱讀成果,這其中既包含了由淺入深的閱讀方法,又體現了閱讀中博覽與主題結合的閱讀習慣,從而糾正師生在閱讀中囫圇吞棗、只看故事情節、忽略作品感染力的不良習慣,提升了師生的閱讀審美能力。參加活動的師生都有資格參與抽獎環節,獎品就是本期分享的書籍,在豐富師生閱讀視野的同時,也讓校園中營造出一片閱讀、學習的氛圍,讓讀書成為我校師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經典導讀活動的開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師生的閱讀積極性,是我校打造書香校園、提高師生文化素養的有益嘗試。迄今為止,我校成功舉辦多場經典導讀活動。語文、歷史、政治等學科的優秀教師和部分學生負責引領導讀,所選書目皆為古今中外優秀作品。
(五)傳統節日教育活動
圍繞傳統文化教育,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學以致用,并在生活中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感悟。我校對傳統節日的紀念活動尤為重視。每逢佳節,我們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體會傳統文化的內涵精神。元宵節的燈謎競猜、清明節的祭掃英烈,以及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詩詞吟誦比賽,將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融入到我校師生的生活當中,引導每名師生都能夠感受到傳統節日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感受中華文化的悠久魅力。
三、基地校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
我們積極利用當下的各類社會資源,努力將我校打造為大東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近年來,我校多次承辦各類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例如,承辦了遼寧省四城市“傳承·創新·彰顯文化自信暨依托學科教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論壇。會上,我校被授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地校”稱號,在進一步傳承、創新、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