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佳美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教育。同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當今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已經不僅局限于單一地獲取文字,隨著多媒體的不斷發展,各種各樣的圖像逐漸沖擊著人們的視野。這也說明,美術教育越來越被給予重視,教師在授課時,要重視引導學生正確地認知圖像,幫助其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強化其自身的審美能力,使其在美術學習中能逐漸養成良好的審美意識。本篇文章則針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圖像感受能力培養實踐研究這一話題展開討論和探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圖像感受能力;培養;實踐研究
素質教育中,美術學科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教師培養小學生的美術圖像感受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其自身的美術學科素養。但是大多數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對美術教學并不夠重視,在教學模式上也沒有創新和改變。因此需要積極打破舊有單一的教學模式,學會結合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引導教學,重視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其進行引導,幫助其更好地學習,促進其自身的全面發展。
一、結合實際生活展開教學,引導學生觀察圖像
美術這一學科涵蓋的范圍比較廣,涉及各個方面,尤其在生活中,美術元素更是無處不在。教師在開展課堂授課的過程中要學會結合實際生活教學。通過結合同學們熟知的事物對其引導,使其能夠仔細觀察和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美術元素,以此有效提升其自身的鑒賞能力,提高整體課堂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江西版的美術中“趣味水墨”這一課的內容中,教師需要幫助同學們詳細了解什么是中國畫以及中國畫的獨特表現方法。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圖片和視頻對其進行引導。在網絡上搜集有關于各種水果的水墨畫,之后讓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幅水墨畫,并應用現實生活中的水果作為道具讓學生進行觀察。之后教師適當傳授給大家水墨畫的繪畫技巧,重視對其進行色彩運用的引導,幫助其在學習中充分掌握美術圖像的同時,還能進一步使其意識到美術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其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二、結合小組分組教學,從強化動手能力中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
美術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繪畫,還要積極展開手工活動進行教學,通過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對優秀的美術作品進行鑒賞,提高其自身的審美鑒賞能力和藝術素養,強化其自身的藝術品質。同時,將藝術和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結合,還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對美具有深刻的認識和體驗,可以有效提高其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捏塑動物”這一課的內容中,老師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大家想一想自己平時見過的小動物,并詳細說一說這個動物具有什么樣的特征。之后組織同學們展開小組合作進行學習,為每個小組發放有關于動物的圖片,并讓各個小組積極討論應該如何應用泥塑將圖片上的動物良好地進行還原。學生在小組中通過互相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意見,不但能在思維能力上受到啟發,同時在合作交流中還能提高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之后教師在課堂中展開作品評價,讓各個小組將自己的泥塑作品展現出來,并一一對大家的作品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進行客觀的點評,也可以讓各個小組互相進行作品點評,通過結合教師和學生的點評,有效提高整體學生的美術審美水平。
三、結合情景教學,強化學生情感感知能力
一個優秀的美術作品,其必定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意義,由于小學生本身的經歷并不多,閱歷較淺,缺乏一定的審美經驗,因此教師在引導大家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要能夠從其自身的審美角度開始入手,使其學會從多方面看待和感受事物,從而有效加強其自身的圖像感受能力。在一般情況下,同學們在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都是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自己的思想靈感以及自身的制作風格和技巧去進行創作的。同時在針對一件作品進行評價時,每一個人的想法和標準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要重視結合情景進行教學。引導同學們打開自己的思想,能夠從多種角度客觀地去深入理解和感受不同美術作品的不同含義。
例如,在講解凡·高作品“星空”時,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大家展現星空的景象,并結合這一作品展開提問:“這一幅畫表達出了作者的什么樣的情感?看著這一幅畫,再結合自己看到的星空和夜晚,你會想到什么?具有什么樣的感觸?”。同學們就會從教師展現的情景中進行深度的思考,更好地感知圖像表達的內涵和圖像的意境,并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授課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圍繞學生作為主體去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堂,并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感受。通過為其打造多元化的課堂,讓學生能夠對美術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從而在自主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有效強化其自身的圖像感染能力。同時,老師也要不斷強化其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找到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有效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瓊文.“圖像識讀”的校外美術教學探索[D].湖南師范大學,2020.
[2]侯建萍.用問題情境讓圖像識讀素養落地生根[J].新課程(上),2019,4(11):14-15.
[3]于紅.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圖像感受能力培養方法[J].求知導刊,2019,4(4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