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彪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中職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已經很難滿足新課堂的需求,在此新教育大環境下,任務分析教學法在課堂當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成為教學過程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本文從任務分析教學理論、任務分析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各闡述。
關鍵詞:任務分析;中職數學教學應用
中職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對數學學習普遍缺乏自覺性和積極性,同時在中職教學安排中數學教學比重下降,學生重視程度也相應降低,再結合數學本身的學習特點,對理解、記憶和推理都有一定的基礎能力,因此數學學習對于基礎較差的中職生而言就相對困難且枯燥,久而久之會產生學習興趣低等現象。中職數學為職業教育所服務,相對普高數學,更側重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傳統數學教學方法很難滿足中職數學的教學需求。近些年興起的任務分析教學從最終結果倒推每一步的學習目標,明確任務,構建教學框架,提高效率,因此將任務分析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進行應用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一、任務分析教學方法
(一)任務分析內容
任務分析對學習類型、學習層次、以及學習類型與學習條件之間的正相關性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其中,學習類型可分為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學習、勞動技能學習等,而學習層次則分為簡單規則學習和高規則學習,而學習類型的不同也對學習條件存在強烈影響。
(二)任務分析目的
利用任務分析教學的特點,嘗試對現有的數學教學模式進行改變,明確達到教學目標過程中的各層目標要求,并由此調整優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中職數學教學中的任務分析應用
(一)分析中職生的起點能力
學生進入到新的環境后,原來的習慣方法不一定適用于新環境下學習,在確定教學目標之前,應先對學生的整體數學學科認知水平進行深入了解,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結合實際選擇與學生整體認知相匹配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初中,學生們已經了解了銳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數,能夠解決在銳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數的相關問題,那么在教授中職階段三角函數的知識時,教師應根據學生之前掌握的知識,對三角函數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設置相關的情景問題,吸引學生思考兩者之間的關系和差別,加快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分析終點目標
中職數學和普高數學的終點目標有著很大的不同。普通高中的數學教學除了傳授數學知識和思想之外,需要考慮高考的影響因素,屬于選拔性教育。而中職學校情況則不同,一部分學生畢業后會直接選擇就業,因此數學學習應以專業為核心,以就業為方向,屬于應用性教育。而另外一部分的學生選擇參加技能高考,繼續升學,那么數學作為選拔性考試的一部分,扮演的角色就不單純是應用性教育了,同時也具有選拔性教育的性質,因此中職教學的終點目標應具有應用性與選拔性雙重屬性。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充分發揮終點目標的導向功能,使學生從無目標、無計劃的狀態,向有明確目標、有合理計劃的狀態發展。
(三)分析使能目標
使能目標是指為了達到終點目標的過程當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為了合理構建中職數學學科的知識脈絡,我們在對使能目標進行分析的過程當中可使用你想推理的方法,即先確定終點目標,然后分析構成終點目標的子目標有哪些,每一個子目標需要達到什么程度,再對每一子目標逐級逆推,直至起點能力。而開始實際教學時,則是從起點能力開始,先完成所有初級子目標,接著再完成所有后一層的子目標,逐層遞進,直到終點目標,從而達到大幅度提高學習質量的目的。
(四)分析支持性條件
支持性條件是指保障終點目標能夠實現的具有支持性的條件,即除了知識與技能之外,學生達成上一層目標過程中造成影響的各種因素,例如興趣、動機、意志、情感、認知策略以及語言等。這些因素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對中職學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例如,對知識點有興趣的學生,會自發對需要知識進行探索和學習,學習效率非常高,相反,學習效率則明顯低很多,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應結合實際情況,添加學生感興的元素,激發自主學習的欲望,讓學生自發投入到學習的環境當中。由此,我們可發現對學生進行支持性條件分析雖然不是達成高一級能力的組成要素,但是同樣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三、結語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正在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逐漸成為教學設計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任務分析理論在中職數學教學中,能夠明確教學目的,并將抽象的過程具體到一層層的任務目標中,設計更加合理的教學任務,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紅丹.運用“任務分析”進行教學設計的實踐與體會[J].物理教學探討:中學教學教研專輯,2010,33(10):73-75.
[2]鄭成生.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0,32(3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