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娥
摘要:進入初中,學生也進入了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是心理問題的高發期,這使得學生心理問題的妥善解決與心理健康教育變成一項重要的班主任工作內容。有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發揮著“主力軍”作用。初中班主任不同于任課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學生理論知識,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班主任作為學生在學校的家長,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要正確地進行引導,這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形成健康樂觀情感,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投身于多彩的學習實踐活動,在其中敞開心扉、磨練意志、團結合作,感受成功。基于我國教育邁上良性發展軌道,“智育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已經難以有效支持日益增長的學生實際發展需求。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呈現的心理特征是極易遭受外界因素的干擾與影響,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中,作為班主任需結合班級情況著手探究影響學生心理的各方面因素,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并能將其落實在班主任工作中。對此,文章將著眼初中班主任工作,簡要分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路徑。
一、初中生顯性心理特征分析
初中學生不僅進入青春期同時也迎來了叛逆期。初中學生具有極強的自尊心,十分渴望獨立,可也較為情緒化與自制力較弱,基于受周圍環境干擾。初中學生主要表現為:當心情好時具有高漲學習興趣與較高學習效率,而如果情緒不穩定則大幅降低積極性,不愿意和他人進行溝通。伴隨學生身體發育,部分學生會呈現一定的青春期綜合征:極易情緒化,時常感到憂慮與孤獨;部分學生會突然喪失學習興致,形成自卑想法,一些學生還會陷入幻想與抑郁中,此外因為身體發育而逐漸關注異性,從而發生早戀。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
(一)細心觀察,全面了解,實現自我教育。
全面了解學生真實的性格類型,是實現因材施教,教學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路徑。如果班主任真正想協助學生實現人格的完善,前提是了解學生性格,將班級所有學生作為對象,進入學生內心世界。如果管教浮在表面、說教沒有任何實質意義。最終只能引起學生抵觸。依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需要輔導者能得到輔導者的熟悉與信任。一方面需了解行為表現,另一方面了解心理真實需要與發展走向。和學生朝夕相伴的班主任,相比其他任課教師擁有更多全面了解學生的機會,由學生言談到舉止,從學生學習狀態到學生個性心理等,班主任應做到觀察詳盡與了解全面,這樣才會進行更具針對性地輔導。例如班主任能了解到學生日常生活情況、學習心態與身體狀況,還能知道學生的需求、愛好,興趣與性格等,此外要清楚學生以往的經歷、人際交往與家庭情況等。班主任依據所收集的相關資料,通過綜合應用談話、觀察、家訪與調查等多元路徑,將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從而避免抓不到問題要害。班主任在實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有必要立足學生視角,基于學生心理層面,關注教育方法并做到耐心細致,防止學生出現新的心理問題。
(二)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
出于更好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班主任應積極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充分開展心理教育的形式,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無形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能清楚心理健康在自身發展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從而完善價值觀念。對此,班主任應以現實教學條件為基礎,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豐富的心理教育實踐活動,以提升敬老意識的威力,強化有關“孝”的教育,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組織以“身邊的孝順事”班會,引導學生在班會期間踴躍發言,說一說自己的故事、敘述有關真實事例等,學生在面對面的故事交流中,會進一步強化對于“孝”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孝順意識。有條件的話可以帶領學生參加一日敬老院義工的活動,通過學生付出的實際行動,明白孝順、敬老、意識需切實落到行動,由此提升其道德品質助力心理健康教育任務更好地完成。
(三)增進同家長間的聯系,建立學生、家長與教師間的情感交流
當前部分初中學生面臨嚴重的心理壓力。所謂心理壓力,主要指的是由于變化的外界環境與內部機體狀態導致人的情緒波動與生理變化。長期存在過度的心理壓力極易負面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會引發一系列的生理與心理疾病。據相關研究表明,高血壓、神經衰弱及憂郁癥等均和心理壓力存在聯系。之所以存在這樣的現象,一方面離不開學校因素,另一方面則來自家庭影響。作為學生第一成長環境的家庭,可以在學生身上折射家長與家庭的影子。每天班主任需要面對數十學生,他們有著不一樣的心理、家庭背景與面孔,怎樣可以切合實際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文章認為,最不能忽視的表示和家長溝通。應清楚教育屬于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雙邊活動,而關于心理健康教育也應得到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正如“知子莫若父”所體現的家長對于自己孩子情況的了解,初中班主任與家長維持經常聯系,互通有無可以得到相對理想的學生教育效果。在具體工作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通過家長會和家長一起探討學生心理實際動向,還可以讓家長了解學校基本的教學工作程序,汲取學生針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寶貴意見。關于召開家長會,可放棄傳統全班性家長會的模式,采用分組分層的形式,依據學生個人存在的實際問題,把存在相同問題類型的幾個學生家長集中到一起,進行更具針對性的具體總結而且對其進行一對一指導。采取該做法,一方面具有較強針對性,另一方面班主任與家長可通過近距離交流,清晰發現且講明學生問題,找到相應的問題處理辦法。
三、結語
健康的心理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可以使人保持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愿意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可以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心態,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高,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胡強.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20.2(15):154.
[2]賈順姬.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2(09):143.